鲁教版八年级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属子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延展性
B.
可燃性
C.
挥发性
D.
溶解性
下列四句是描写四季的诗句,其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
C.
秋天--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冬天--暗香浮动月黄昏
正确量取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量筒
量筒
量筒
胶头滴管.
A.
B.
C.
D.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白酒
B.
矿泉水
C.
酱油
D.
高锰酸钾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滴加液体
C.
过滤
D.
点燃酒精灯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H
B.
C.
D.
2H
我国今年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和液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氢是由原子构成的
B.
液氢和液氧的燃烧不会产生雾霾
C.
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
液氧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图是表示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只有甲
D.
只有丙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管1中气体能燃烧
B.
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水的组成
C.
与试管2相连的是电源正极
D.
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质量比为2:1
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
A.
B.
C.
D.
目前济南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沉降法,将雨水转化为软水
B.
城建中实现雨水、污水管道分离
C.
城市道路、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装
D.
城市绿化用水采用喷灌法、滴灌法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事实: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微观解释: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事实: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微观解释: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C.
事实: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微观解释: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多
D.
事实: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微观解释: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有关过滤的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B.
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C.
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D.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玉树地震后饮用水主要取自于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井水是混合物
B.
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
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井水软化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B.
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小宇同学拟定了用都江堰水净化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明矾
B.
Y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得到的净化水是纯水
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B.
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C.
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
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纯水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不停运动
B.
分子有一定间隔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最小的微粒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
金属导电
B.
花棚里香气扑鼻
C.
湖面上柳絮飘扬
D.
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从微观的角度看,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
H、O
B.
20
C.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酒香不怕巷子深。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Ⅰ空气
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如图1所示,则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
据报道,今年月合肥空气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的是______
A.燃煤火力发电?????
治理工地扬尘???
露天焚烧垃圾???
使用氢能源汽车
Ⅱ水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请你提出一条生活中节水的合理化建议______
某同学利用自制建议净水器如图对污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净化过程可降低河水的硬度??????????
?
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
C.该净化过程可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活性炭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
小明同学去缙云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
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
______
选“硬水”或“软水”,可以用
______
?来鉴别.
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治理,自然界的河水、湖水重现碧波,焕发生机。
?要想知道湖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______检测。
有些村民取浑浊的河水作生活用水,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分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间隔
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______。
下图是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池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分离水中的固体杂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用到了玻璃棒等玻璃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操作后所得的水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把自来水进一步净化为蒸馏水需要蒸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_____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如图1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_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
图中倾倒液体时,手握细口瓶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
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
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_____,某同学如D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2所示,实验室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准备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B。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D
【解析】解:A、春风又绿江南岸,描述的春天温度升高,草木发芽,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项错误。
B、接天莲叶无穷碧,描述的是莲叶碧绿一片,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项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霜叶呈现红色,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项错误。
D、暗香浮动月黄昏,闻到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量取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10mL量筒.
故选:C.
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酱油中含有色素、水、氯化钠等成分,属于混合物,故C错;
D、高锰酸钾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正确操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放在试管正上方,故B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选: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与掌握.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物质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液氢和液氧反应生成水,无污染,不会产生雾霾,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答案】A
【解析】解:甲、甲中的原子含有两种且独立存在形成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乙、乙中的微粒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
丙、丙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丁、丁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甲和丙表示混合物,A符合题意;
故选:A。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甲中的原子含有两种且独立存在形成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乙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丙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丁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9.【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试管1中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A说法正确;
B、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水的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试管2中气体较少是氧气,与试管2相连的是电源正极,故C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2: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合生成气体的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示数,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依此作答。
【解答】
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示数,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4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利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答】
A.雨水本身即为软水,不需要转化,故A错误;
B.城建中实现雨水、污水管道分离,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城市道路、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装,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故C正确;
D.城市绿化用水采用喷灌法、滴灌法能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快,不是更多,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正确;
B、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故错误;
C、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沿着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正确;
D、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导液体的流向,正确;
故选:B。
据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并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知识较为简单,了解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答.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解答】
A、井水中溶解有一些不溶性的和可溶性的杂质,为混合物,所以正确。
B、井水中溶解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通过静置可以沉淀下来,所以正确。
C、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
D、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钙、镁化合物,所以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解: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1中的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氢气可以燃烧,故A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正确;
C、试管1是氢气,试管2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1:8,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C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是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
16.【答案】D
【解析】解:A、由于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明矾,以加速悬浮颗粒的沉降,正确;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Y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正确;
C、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
D、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据此解答。
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正确;
C、该净水器中的物质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错误;
D、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蒸馏水,错误;
故选:B。
根据简易净水器中各物质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净化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中各物质的用途进行。
18.【答案】D
【解析】解: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的微粒,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掌握分子的定义并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答案】B
【解析】解: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故选项错误。
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水的构成分析回答。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1.【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22.【答案】水蒸气;;BD;洗菜水用于冲厕所;D
【解析】解: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循环如图1所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则物质A的化学式为;
、燃烧火力发电,能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
B、治理工厂扬尘,能减少空气中;
C、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
D.使用氢能源汽车,不会增加空气中。
家庭中节水可以在厨房淘米水浇花、洗菜水用于冲厕所等;
、该净化过程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可降低河水的硬度,错误;
B、小卵石的主要作用过滤大颗粒不溶性杂质,错误;
C、该净化过程不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正确;
故选D;
故答案是:
水蒸气;
;
;
洗菜水用于冲厕所;
;
根据空气中的成分的作用解答;
根据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循环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产生的原因来分析;
根据节水的方法解答;
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反洗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答案】加速悬浮杂质沉降
吸附
软水;肥皂水
【解析】解:加入明矾可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止把滤纸划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以防止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硬水和软水经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蒸馏水是纯水,一定是软水.
故答案为:加速悬浮杂质沉降;;吸附;软水,肥皂水.
根据加入明矾可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进行解答;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活性炭有吸附性.
硬水和软水经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熟练掌握净化水的方法,掌握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并能灵活运用,充分理解明矾、活性炭的性质及它们的作用,并能熟练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肥皂水
?
吸附杂质
?
混合物
?
AB
?
过滤
?
及时关闭水龙头
【解析】解:?可使用肥皂水检测湖水是否为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所以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
及时关闭水龙头、口杯接水刷牙、使用节水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等都是节水较好的措施。
答案为:肥皂水;?吸附杂质;?混合物;??;
过滤;??及时关闭水龙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根据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解答;
根据过滤的概念回答;
要充分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5.【答案】过滤;引流;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滤液的边缘高于滤纸的边缘
防止暴沸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
分离水中的固体杂质应用过滤方法,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有: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的边缘高于滤纸的边缘等,故答案为:过滤;引流;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滤液的边缘高于滤纸的边缘;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26.【答案】
?
?
瓶口紧挨试管口,细口瓶标签朝向手心
?
导管口放入烧杯中
?
胶头滴管
?
大于
?
【解析】解: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在正确称量时,物品质量,在位置颠倒后应该砝码质量物品质量游码质量,物品质量,物品质量;
故答:;。
按照试剂瓶倾倒原则,此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瓶上标签朝向手心;
故答:瓶口紧挨试管口,细口瓶标签朝向手心。
装置连接好后,首先将导管口放入烧杯内然后在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检验;
故答:导管口放入烧杯中。
液体,需要一次量取,量筒量程应为50mL,同时接近40mL读数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俯视读数则偏小,仰视读数则偏大;
故答:胶头滴管;大于。
给150mL水加热时,需要烧杯盛装水,酒精灯进行加热,铁架台固定,石棉网均匀加热,避免爆沸;
故答:。
天平称量原则:左物右码,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试剂瓶倾倒液体原则: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于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
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连接好,先将导管口放入烧杯内,再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量筒量取液体体积原则:量筒应先满足一次性量取体积的要求,然后在即将达到所需体积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
加热所需要仪器
掌握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准确,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鲁教版八年级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我们不能看到空气中各种气态分子的存在,说明分子很小
B.
无色气体和有色气体能够自动均匀混合,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空气中和纯净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将气态的液化,其分子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
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500mL水中含有约个水分子,说明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分子变大,温度低时,分子变小
C.
电解水生成和--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的石油气可装入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
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C.
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
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生命离不开空气和水,下列有关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
可采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C.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管1中气体能燃烧
B.
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水的组成
C.
与试管2相连的是电源正极
D.
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质量比为2:1
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红色固体
B.
常温不易与氧气反应
C.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
良好的延展性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石灰浆用来粉刷墙壁
B.
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
C.
汽油用于洗涤衣物上的油渍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下列操作及数据合理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
B.
用1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C.
用10mL量筒量取氯化钠溶液
D.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取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河水???????????
B.
加热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
D.
氧气验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在过滤、蒸馏、吸附、沉淀等多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能除去异味和色素的是
______
,能使硬水软化的是
______
。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消毒剂有液氯。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端玻璃管与负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
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有______;
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由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不能用肉眼看到,所以我们不能看到空气中各种气态分子的存在,故A说法正确;
B、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所以无色气体和有色气体能够自动均匀混合,故B说法正确;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所以空气中和纯净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故C说法正确;
D、将气态的液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大小不变,只是分子之间间隔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解答本题主要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分子的特点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答案】D
【解析】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
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要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故叙述错误;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的微粒,是不可再分的。原子的种类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
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
故选:D。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500mL水中含有约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故选:D。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准确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生成和,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的石油气可装入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净化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中各物质的用途进行。
【解答】
A、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正确;
B、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
C、该净水器中的物质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错误;
D、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蒸馏水,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A、生活污水会造成水的污染,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故错误;
B、根据净水的方法可知:可采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净化水,故正确;
C、氧气可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D、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生活污水会造成水的污染分析;
B、根据净水的方法解答;
C、根据氧气可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
D、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
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本题的难度不大,归纳总结有关水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试管1中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A说法正确;
B、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水的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试管2中气体较少是氧气,与试管2相连的是电源正极,故C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2: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合生成气体的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A、红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常温不易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良好的延展性,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铜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区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解答】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A、石灰浆用来粉刷墙壁,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同时放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汽油用于洗涤衣物上的油渍,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正确;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解:A、由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只能达到或克,所以用托盘天平不能精确称取食盐;故A不合理;
B、量筒选用时要选择比所测量液体稍大的量筒,误差会较小,所以不宜1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故B不合理;
C、由于10mL量筒的精确度只能达到,所以用10mL量筒不能精确量取氯化钠溶液;故C不合理;
D、为节约药品,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故D合理。
故选:D。
了解各种计量类仪器的精确度,是解答此题所需要具备的基础.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根据过滤操作、液体的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
A.过滤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角、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B正确;
C.图中没有形成密闭装置,故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C错误;
D.验满氧气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吸附;蒸馏
【解析】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
答案:吸附??蒸馏
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净水的知识以及各物质的性质进行。
14.【答案】过滤
?活性炭
不能
?煮沸
防止暴沸
: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及硬水的软化、水的电解,根据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的吸附性、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的蒸馏及水的电解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分析。
【解答】
通过操作X除去水中的泥沙,故X是过滤;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故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故A是活性炭;
故答案为:过滤;活性炭;
硬水指的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比较多的水,而软水指的是不含有或者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不能;煮沸;
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电源的负极生成、氧气在电源的正极生成,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
故答案为:1:2。
15.【答案】氢原子和氧原子;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在B、C图中应各补充一个氧分子,如下图: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由微粒变化可知,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见上图;氢原子和氧原子;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应补充相关的粒子;
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此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
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答案】气体;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有毒;可燃性;还原性
【解析】解:一氧化碳的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气体;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有毒;可燃性;还原性.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