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6.0分)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镁
mG
B.
钴
CO
C.
钠
Na
D.
氢
He
下图是老师放置在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瓶倒置,可判断瓶存放的是氢气
B.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氧气
C.
用点燃的木条伸入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二氧化碳
D.
向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二氧化碳
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
中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
C.
中紫外灯照射,消毒杀菌
D.
上述操作获得的直饮水为纯净物
关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B.
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根据下列物质的pH,判断其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
B.
番茄汁
C.
玉米粥
D.
肥皂水
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一组是
A.
CO??
B.
CO??C
C.
C??
D.
CO??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
?
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没有均匀预热
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
A.
B.
C.
D.
下列化学用于关于“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B.
表示化合价的是
C.
表示原子个数是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是
A.
金刚石
B.
一氧化碳
C.
白磷
D.
煤粉
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B.
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C.
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D.
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A.
质量
B.
体积
C.
物质的量
D.
摩尔质量
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
C.
铁元素化合价为
D.
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表中数据是固体甲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现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资料:甲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中甲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和中都有固体存在
C.
和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
和中没有固体存在
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同一种过氧化氢溶液,再往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试管都能产生氧气,而且b试管比a试管产生的氧气多
B.
反应完后b试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
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中木条能复燃
D.
待b试管中反应完后再往b中加入过氧化氢这时没有明显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请阅读下面科普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迄今为止最黑的材料碳钠米管????
一个东西能够黑到什么程度?Vantablack就是人类造成的迄今最黑的物质,它是一种由SurreyNansystems公司研发的碳钠米管材料。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而Vantablack实际上是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碳钠米管层,他可吸收的可见光,有人看过之后说:“我的眼睛都没法聚焦了,他太黑了,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节,几乎就像是个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它让这张图中起皱的锡纸看起来就像兔八哥卡通片中的便携洞穴,这种材料可用于望远镜、卫星上的星体跟踪定位器等。
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
的组成元素是______,其物质类别属于______填序号
A.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碳原子除了可构成Vantablack外,还可直接构成石墨和______等,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相互转化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该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第一步是______: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______,氯化钠______
第二步是______;用______填仪器名称称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用______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第三步是______;用______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第四步是回收,将所配溶液放到指定的位置。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B处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写出A处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指出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
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10g白色沉淀。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______;
实验室若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______选填“a”或“b”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
A.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Mg,故A错误;
B.该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Co,故B错误;
C.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故C正确;
D.氢元素符号为H,不是He,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较易。
【解答】
A.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倒置存放,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A正确;
B.由于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木条火焰熄灭,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颜色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
A、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杂质,故正确;
B、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故正确;
C、通过紫外灯管的照射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故正确;
D、经吸附、过滤、消毒后只是除掉了水中的部分杂质,不是纯水,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解答;
B、根据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解答;
C、根据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解答;
D、根据经吸附、过滤、消毒后只是除掉了水中的部分杂质解答;
了解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物质的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和关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紫外线可杀菌消毒。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故选A。
5.【答案】A
【解析】解:A、苹果的pH为,小于7,显酸性。
B、番茄汁的pH为,小于7,显酸性。
C、玉米粥的pH为,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肥皂水的pH为,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气具有助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解答】
A.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氧气有助燃性,故A错误;
B.一氧化碳、碳都有还原性,故B正确;
C.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难度一般。
【解答】
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可能导致收集不到氧气,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试管没有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会造成试管破裂.
故会造成试管破裂.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A.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表示分子个数的是,不是,故选项错误;
B.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因此表示化合价的是,故选项正确;
C.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表示原子个数是,不是,故选项错误;
D.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不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A、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C、白磷和磷元素形成的单质,和石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选项错误;
B、由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
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构成,根据“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进行判断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间的间隔不同,正确;
B、“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错误;
C、“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相同,错误;
D、“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解: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如相对分子质量为和相对分子质量为质量不同,故错误;
B.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密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体积也不相同,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同,如个二氧化硫分子和个二氧化碳分子均为1mol,故正确;
D.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如摩尔质量为和摩尔质量为,故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数相同的物质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分子数相同的物质间的关系,要结合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
15.【答案】C
【解析】A选项属于氧化物是错误的叙述,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选项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钠、铁、氧三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2:1:4;C选项铁元素化合价为是正确的叙述,根据化学式推求化合价的计算原则化学式中元素原子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得到;D选项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是错误的叙述,应为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答案选择C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16.【答案】AD
【解析】解: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时甲的溶解度是,故时100g水中加入甲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加入甲物质不再溶解,故溶液与溶液是同种饱和溶液;升温至,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再加入9g甲物质,能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至,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是,故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A、和是同种饱和溶液,其中甲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和中都没有固体存在,错误;
C、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D、和中没有固体存在,正确;
故选:A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BC
【解析】解:A、a、b试管都能产生氧气,但是两个试管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一样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该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a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了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待b试管中反应完后再往b中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仍然会进行分解反应产生氧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根据催化剂能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此题设计的知识点是关于催化剂的知识,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还要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18.【答案】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
碳元素;B
?
金刚石;化学;碳原子重新排列
【解析】解: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的组成元素是碳元素,属于单质;
碳原子除了可构成Vantablack外,还可直接构成石墨和金刚石等,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本质是碳原子重新排列;
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单质有关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特征等,难度不大。
19.【答案】计算?
47mL?
3g?
称量?
托盘天平?
量筒?
溶解?
玻璃棒?
加快溶解速率
【解析】解: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需氯化钠的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合。
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用托盘天平称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第三步是进行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
计算;47mL;3g;
称量;托盘天平;量筒;
溶解;玻璃棒;加快溶解速率。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
【解析】解:由于一氧化碳气体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在点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使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然后再加热,防止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观察可知该装置中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我们可以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
设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44??
100
??????????????
?
x???
10g
????
??????
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分数为。
根据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验纯,如果气体不纯会发生爆炸的知识来作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污染的气体在装置的尾部必须有除去污染气体的装置,所以很容易看出该装置没有除去尾气的设计。
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发生化学反应,故混合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完全参与了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各物质间的比,根据比例式可以求出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去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进而求出一氧化碳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
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1.【答案】Ⅰ是试管;Ⅱ是锥形瓶
?
C
?
a
【解析】解:Ⅰ是试管;Ⅱ是锥形瓶;
实验室若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C,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C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a端。
故答案为:
Ⅰ是试管;Ⅱ是锥形瓶;
;
。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E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收集气体验满的方法,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