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训练提升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训练提升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09: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1.【河北中考】阅读《骆驼祥子》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地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姓孙的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他又躺下去。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1)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祥子的积蓄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2)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品质?
正直善良,自尊自爱。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文中的“他”名为_______。
(2)文中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骆驼祥子 
祥子 
3.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祥子没有过这种经验,他冒了汗。到了公园后门,他回了回头,还跟着呢!到了家门口,他不敢站住,又有点舍不得走;曹先生一声也不响,他只好继续往北跑。一气跑到北口,自行车还跟着呢!他进了小胡同,还跟着!出了胡同,还跟着!
(1)曹先生让祥子_________,被祥子称为“_______”。
(2)选文中的“自行车”对祥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对未来的路重新做了选择?他重新选择的路又是什么?
孙侦探把祥子的全部积蓄都给敲诈走了。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无奈之下准备接受虎妞。
拉包月 
圣人 
4.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老程撇了半天嘴,对祥子说:“依我看哪,你还是找曹先生去。事情不能就这么搁下,钱也不能就这么丢了!你刚才不是说,曹先生嘱咐了你,叫你看事不好就跑?是么,你一下车就叫侦探给堵住,怪谁呢?不是你不忠心哪,是事儿来得太邪,你没法儿不先顾自己的命!叫我看,这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你去,找曹先生去,把前后的事一五一十都对他实说,我想,他必不能怪你,碰巧还许赔上你的钱!你走吧,把铺盖放在这儿,早早地找他去。天短,一出太阳就得八点,赶紧走你的!”
(1)祥子为什么把钱丢了?
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被孙侦探跟踪,因为曹先生得罪了教育当局。孙侦探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所有的钱都拿走了。
(2)祥子有没有听从老程的话去找曹先生?结果如何?
听从了。祥子刚要去就被王二通知曹先生一家已经走了。
(3)走投无路的祥子最后到了什么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祥子的处境和心情如何?
祥子又回到了人和车厂。再次的走投无路让祥子无可奈何,磨去了棱角,他回到车厂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善良和要强,而是变得消极了。
5.名著阅读。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他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上述语段中的“他”指的是谁?这辆车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他”指的是祥子。这辆车最后被大兵抢走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
①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②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③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7.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B】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的外号是祥子卖了骆驼之后才得来的。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精神世界是滞后而苍白的,祥子的堕落与他无力抵御花花绿绿的物质引诱有关。
D.《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B 

(2)分别概括文段【A】【B】中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的变化。
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当时世道对穷苦老百姓的摧残,深不见底的黑暗社会。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有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种姿态。他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1)选文出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
(2)选文反映出主人公怎样的特点?
健壮、朴实、自尊要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热爱生活。
老舍 
骆驼祥子 
(3)黑暗的社会让主人公的美好愿望一次次无情破灭,后来他成了截然不同的一个人。我们为他悲哀,但他曾经美好的内心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怀。结合原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能反映他美好内心的事例来。
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祥子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
9.名著阅读。
【A】
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而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B】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蜓。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蜓,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1)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及其深层次含义。
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军阀混战中的乱兵抢走,他自己也被挟到军队里干苦活,乘着军队移动之际,他偷偷牵回三匹骆驼,在逃出来后大病一场,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叨叨骆驼,于是送给了他这个外号。其深层次含义是:他老实、健壮、坚忍,就如同骆驼一样。
不能换。因为这个“灌”字生动地写出了在炎热的天气下,祥子又热又渴,水喝得非常急、非常多的情态。


(3)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
作者将雨后的景色写得绚丽清新,充满生机,与下文大杂院里的穷人们被大雨浇得狼狈不堪的窘况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穷人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