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预习自学*
预 习 目 标
是否完成
自我评价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基础字词。
(2)通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3)写出对文章的初步评价。
【预习内容】
一、知背景: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 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二、积字词:
1.识记字形、字音:
曾晳( ) 哂( )之 饥馑( ) 铿( )尔 小相( ) 比及( )冠( )者 沂( )水 舞雩 ( ) 喟()然 撰( )
2.解释句中词语: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
毋吾以也 毋: “以”:
居则曰 居: 则:
率尔 尔:
千乘(shèng)之国 乘:
摄乎大国之间 摄:
加之以师旅 师旅:
因之以饥馑(jǐn) 因: 饥馑: 。
由也为之 为:
比及三年 比及:
可使有勇 勇:
且知方也 方:
夫子哂(shěn)之 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如:
可使足民 足: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
非曰能之,愿学焉 能:
宗庙之事 宗庙:
如会同 会: 同:
端章甫 端: 章甫:
愿为小相焉 相::
鼓瑟希 鼓: 希:
舍瑟而作 舍: 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
何伤乎 何伤:
莫(mù)春 莫:
冠(guàn)者五六人 冠者:
童子六七人 童子:
风乎舞雩(yú) 风:
喟(kuì)然 喟:
吾与点也 与: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矣: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 邦: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为: 之: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大意。2.感知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树立理想。3.了解孔子关于“礼治”的思想。
【课堂导学】
一、运用工具书,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并做好笔记。
二、课堂检测——语基梳理
1.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 ( 通 , )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 通 , )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 通 , )
2.词类活用
撰( 作 , )
端( 作 , )
章甫( 作 , )
鼓( 作 , )
风( 作 , )
小( 作 , )
大( 作 , )
三、 研读、讨论
1.(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全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3)课文可以分几部分?
答:
(1)
(2)
(3)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答:
3.提炼文中描写四弟子的语言、行动,结合孔子态度分析四弟子性格。填写下表。
人 物
语 言
行 动
孔子态度
性 格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4.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课后检测*
【课后作业】
一、(48分)
请根据下面该词语的义项,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二、(12分)
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3.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放下瑟坐下。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4.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答案
预习自学
1.字音:曾晳(xī) 哂(shěn)之 饥馑(j?n) 铿(kēng)尔 小相(xiànɡ) 比及(b?)冠(guàn)者 沂(yí)水 舞雩(yú) 喟(kuì)然 撰(zhuàn)
2.见注释
课堂导学
1.辨义:(1)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2)词类活用 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 端(名作动:穿着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
)鼓(名作动:弹奏) 风(名作动:吹风) 小(形作名:小事,小相)
大(形作名:大事,大相)
研读、讨论
1.(1)本文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的谈话,话题是谈理想。(2)具体围绕“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部分内容来写的。所以“言志”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3)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写孔子评志。
2.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以勇治国)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以富治国)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以礼治国)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以美治国)
3.
人 物
语 言
行 动
孔子态度
性 格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
哂之
直率、信心十足,但莽撞
冉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叹之
谦虚、实事求是
公西华
“愿为小相”
惜之
更谦虚、敏而好学,墨守成规
曾皙
“咏而归。”
舍瑟而作
与之
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4.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
课后检测
一、1、(1)平日 (2)处在 (3)居住 (4)过了 (5)坐 (6)储存
2、(1)不同 (2)奇怪 (3)奇特 (4)不同 (5)惊奇 (6)不同
3、(1)怎么 (2)安逸 (3)安放 (4)怎么
二、
1.C(撰:才能)
2.B(B项为形容词做名词,A、C、D三项为名词做动词。)
3.C(C项,“放下瑟坐下”错,应该是“放下瑟,站起来”。)
4.(1)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2)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是一个平凡普通,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