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10: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原文呈现】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要怎么样呢?”
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使这个国家修明礼乐,(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公西赤)回答说:“(治国的事)不敢说能做到,但是愿意学习学习。祭祀宗庙时,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唱礼的。”
(孔子接着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曾点正在弹瑟。)弹瑟的声音稀疏下来,铿的—声(就停止了), (他)放下瑟挺起身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说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装已经做好(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个澡,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上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道:“这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笑话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靠的是礼义,他的话不谦逊,所以我笑话他。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有宗庙的祭祀,有同他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的,那么谁又能做大的赞礼人呢?”
【学习重难点】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孔子的思想。训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简介四弟子:子 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知人论世】——完成填空: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 体散文,是 记录的 的言行的,它和 、
、 合称“四书”。
【预习检测】——梳理基础知识
【注音】
喟然??舞雩??莫春? 比及 曾皙 千乘??摄乎? 饥馑? 侍坐??铿尔 哂笑
【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  ???2.加之以师旅??
【重点实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
3.毋吾以也??? 4.居则曰  
5.不吾知也???? 6.如或知尔??
7.则何以哉? 8.子路率尔而对曰?
9.摄乎大国之间   10.加之以师旅
11.因之以饥馑  12.由也为之?
13.比及三年 ?? 14.且知方也??
15.夫子哂之 ? 16.求!尔何如
1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8.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9.非曰能之,愿学焉??? 20.宗庙之事,如会同?
2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2.鼓瑟希,铿尔??
23.舍瑟而作? 24.异乎三子者之撰?  
25.何伤乎?? 26.亦各言其志也??
27.春服既成 28.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29.风乎舞雩 ?? 30.咏而归?  
31吾与点也??? 32.三子者出,曾皙后?
33.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4.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35.夫子何哂由也 3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7.唯求则非邦也与 38.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9.非诸侯而何??? 40.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重要语句翻译】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整体感知】——思考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 。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 。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 。
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为 。?
冉有——为 。?
公西华—— 。?
曾皙—— 。??
2.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子路: 。
冉有: 。
公西华: 。
曾皙: 。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4.讨论: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B.龟玉毁于椟中(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偏向一方,指屠户)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官名,丞相)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陈力就列(靠近,趋向,引申为充任) B.相夫子(辅佐)
C.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 D.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担忧)
3.选出下列四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位尊而无功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吾二者皆不欲也
C.是谁之过与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则将焉用彼相矣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且在邦域之中矣
C.夫子欲之 D.太后盛气而揖之
5.选出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是社稷之臣也 B.子路从而后,与丈人
C.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D.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6.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 ( )
A.无乃而是过与 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C.何以伐为?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765559324340学习
反思
学习
反思
-4826079375
《种树郭橐驼传》答案与解析
预习案
【知人论世】——完成填空:
丘 仲尼 儒圣人 仁 礼治 入仕 语录 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大学》、《中庸》
【预习检测】——梳理基础知识
【注音】
Kuì??yú??yí??? bì xī shèng??Shè? jǐn? shì??kēng?shěn
【通假字】(1.希,通“稀”,稀疏?2.莫,通“暮”,暮春?3.与,通“欤”,语气词)
【古今异义】(1.古:诸侯相见?2.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重点实词】
1.侍:陪侍 2.以:因为?乎:于----比?尔:你们?
3.毋:不要?以:认为 4.居:闲居,平时?
5.知:了解? 6.如:假如,如果??或:有人
7.何以:做什么? 8.率:轻率?尔:形容词词尾?而:表修饰
9.摄,夹、迫近?乎:于----在  10.加:加到……上?以:拿,用
11.因:接着??以:用,拿?? 12.为:治理?
13.比:到? 14.且:表递进,而且??方:道,准则??
15.哂:笑? 16.尔:你??何如:怎么样
17.方:方圆?如:或者? 18.如:至于?侍:等待?
19.能:有能力做 20.如:或者?
21.为:担任? ?22.希:稀疏???尔:拟声词词尾
23.舍:放下?而:表顺承作:起 24.乎:于----与,和??撰:才能,为政的才能?
25.何:什么?伤:妨害? 26.亦:也?其:自己的?
27.既:已经??成:定? 28.乎:于----在??
29.风:吹风   30.咏:唱歌?  
31.与:赞成?   32.后:落在后面???
33.夫:语气词??言:说的话??34.已:罢了
35.何:为什么? 36.为:治理???以:用???让:谦让??
37.唯:语气词??则:就 38.安:怎么??如:或者
39.而:又??何:什么 40.小:小的事情,小相??孰:谁
【重要语句翻译】
(1)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2)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3)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4)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
(5)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6)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
【整体感知】——思考
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
2.
写孔子问志。
写弟子述志。
写孔子评志。
探究案
1.
为“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
直率、卤莽——哂之?
谦虚
更谦虚
洒脱——与之?
3.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4.讨论: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巩固案
1.B 2.D 3.B 4.B 5.D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