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3.8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 5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3.8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 5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7 18: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___________加速发展,_________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2.阶段与路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
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_________快速发展,大量_____劳动力涌向
中东产油国。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_____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吸引许多亚非移民。
(4)20世纪90年代:_____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
全球劳动力市场
石油工业
日本
东欧
非洲
3.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劳工迁移。
①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②概况:大多数移民在_______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精英迁移。
①时间: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②原因: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_____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③特点: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来自___________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
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发挥重要
作用。
制造业
产业
发展中国家
【情境在线】
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集结着 100万以上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形成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___________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
因。
2.地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_____难
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宗教或部族
犹太
3.保护措施——国际社会的努力: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_______”),
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_________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
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_________
___”。
4.现状: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
增加的趋势,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任重道远。
难民署
救助难民
世界难民

【情境在线】
这是2020年3月1日在希腊莱斯沃斯岛拍摄的经土耳其由海路进入希腊境内的一名阿富汗女子及一名儿童。据统计,希腊岛屿上有将近1500名难民儿童需要紧急救助。欧盟面临着严重的“难民危机”。难民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出现了移民社会。
(2)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不同文化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国家与地区:
(1)美国:移民文化。
①形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国,白人
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非洲、亚
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_________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②影响:民族和文化的_______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
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交汇、借鉴与认同
欧洲文化
多样性
(2)新加坡:_____社会。
形成原因
①新加坡是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
成为独立国家
②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
民,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印度裔移民
表现
新加坡的_________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马
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
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
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移民
多元文化
【情境在线】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海派文化”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提示:特点:兼容并包。实质:对欧美文化的借鉴。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 现代社会的移民
 【素养探究】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②。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③。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历史解释)
【点拨】依据史料一画线信息①②③概括。
提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各国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
史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①,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②。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③。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历史解释)
【点拨】依据史料二画线信息①②③回答。
提示:从劳工迁移向“精英迁移”转变,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
史料三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①。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②。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③。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备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④。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
(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点拨】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积极影响根据史料一、二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文化和全球化角度分析。消极影响依据史料三中画线信息①②③④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就业、国家安全等方面分析说明。
提示: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史论阐释】
一、现代社会的移民特点
1.国际移民在绝对数量上呈现出较大增势,反映出当今世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依然强劲。
2.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是西欧和北美,但流向更加多元化。
3.国际移民呈现出“精英迁移”的趋势。
4.难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移民治理的重大挑战。
二、美国的移民文化
1.特点:“美国化”与“多元化”共存。各国移民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倾向不断融入已形成的美国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某些特性,从而使得美国的移民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的美国移民文化的构架。
2.成因: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每段时间内进入美国的新移民相对于已经融入美利坚民族的并接受美国文化的美国人而言都是少数,经过两三代的民族融合后会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
(2)美国政府同时允许任何一个民族群体可以在忠于美国的前提下,保持独特的民族信仰,创办自己的学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延续,使美国呈现出一体多元的文化现象。
3.影响:
(1)积极影响:“美国化”使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文化认同,有利于保持美国社会的稳定;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2)消极影响:多元化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国际劳务市场是整个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劳务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结束
B.联合国的努力
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D.欧美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C。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故选C。
2.下列关于全球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吸引了许多美洲移民
D.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成为西欧劳动力新的来源地
【解析】选B。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排除C;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劳动力新的来源地,排除D。
3.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 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 590万。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故A正确;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并非人员自由流动,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的难民主要是因战争等问题产生的,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排除D。
4.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联合国决定从2001年起设立“世界难民日”,这一天是 (  )
A.12月4日 B.6月20日
C.5月31日 D.6月5日
【解析】选B。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徙新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徙的基本趋势。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徙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万-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解析】从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看,涉及的洲越来越多,体现了范围不断扩大;从人口迁徙数量看,数量不断增多。具体来看,1500-1850年的移民反映了欧洲开发美洲并通过黑奴贸易强迫非洲黑人移民美洲的情况,主要是被迫移民;1850-1945年反映了受战争、科技革命等影响,欧洲、亚洲人口主动向美洲移民的情况;1945-2000年人口移民则明显体现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吸引力。
答案: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徙;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课时素养评价
八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 500万到2 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股移民潮 (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
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解析】选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迅速恢复,A正确;材料强调移民进入欧洲,而非体现美苏冷战,排除B;移民涌入欧洲不一定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欧洲走向一体化,排除D。故选A。
2.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  )
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解析】选C。美国《1952年移民法》对于人才引进更多的是限制,无法扩大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并且材料中也并未体现有关苏联的描述,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的引进,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由题干中可知,此时处于冷战时期,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时不仅加强了对人才的政治安全甄别,还对职业等有所规定,体现了人才引进的针对性。故C正确。由材料可知,美国《1952年移民法》是对移民和临时劳工入境作了限制,目的是减少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
3.“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劳务市场的全球化特征,即所有国家的劳工都要面对他国劳工的竞争,故D正确;不能根据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现象得出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A错误;就业市场的全球性竞争并不意味着就业秩序的混乱,B错误;全球劳工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C错误。
【深化点拨】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都面临着激烈竞争。
4.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 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其中欧洲是主要接收地之一,这其中既有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较好的福利制度等因素,也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动荡等有关,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严重失衡。故答案为A。
5.下图为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世界各地雇佣劳动力,赚取巨额利润。该漫画表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是 (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流向地
B.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
C.劳工迁移是主要趋势
D.主要流向中东产油国
【解析】选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故选B。
6.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  )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的结果,①②③正确;故选A。
7.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 200万人。2009年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中东、南亚和非洲的难民问题是因为战争、民族、宗教以及恐怖主义导致,可见当时安全问题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B正确;难民反映出部分地区生存环境恶化,但不能证明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出C内容,排除;难民问题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而非恐怖主义这一单一因素,排除D。
8.随着近年来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长期反对此政策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在 2018 年大选中获胜,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这表明 (  )
A.欧盟发展遭遇挫折趋于解体
B.中东国家对欧盟影响力增强
C.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有冲突
D.经济全球化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析】选C。依据材料“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并结合当今的世界局势来看,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等问题存在着冲突,C正确;欧洲国家对于难民政策的抵制,不能证明欧盟趋于解体,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中东难民涌入欧洲,不能看出中东国家对欧盟的影响力增强,B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问题,D排除。故选C。
9.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  )
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导致这些状况出现,所以答案选C。A说法过于绝对,社会制度的变化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B说法错误,社会动荡不会导致多极化的发展;D错误,东欧的危机不会促使西欧国家的繁荣。
10.据[美]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 (  )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 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解析】选D。依据题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可知,移民涌入欧洲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故A错误;题干材料和历史事实都不能表明恐怖主义来自流入欧洲国家的这些移民,故B错误;移民的涌入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与历史事实不符,故C错误;大批移民流入欧洲带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D正确。
11.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地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  )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A错误;B中“全部”太绝对,排除;从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地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中可以看出,欧洲文明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不过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适应在移植过程中,正在逐渐发生变化,C正确;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的发展,从而使美国走向独立,D错误。
12.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解析】选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而后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在这里开辟出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当局在租界内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华侨大量迁入,长期的华洋共处实际上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本题选A。材料没有说明海派对于京派的批评,B错误;京派鄙视海派的经商,体现出重农抑商思想,C错误;“京海之争”实际上是官商之争,并不能说明南北文化的融合,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32分,14题20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纳粹德国“文化清洗运动”的规模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法律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被驱逐的人数
大学教师总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重设公职人员法》凡属非雅利安血统者,都将解聘
1933-1934年冬
1 145人
7 116人
16.09%
《纽伦堡法》彻底剥夺了所有犹太人的公民权
1936年
9月
494人
5 971人
8.2%
《德意志公职人员法》拥有非德意志配偶或非同种配偶
1937-1938年夏
160人
5 477人
2.92%
材料二 仅就是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
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8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德国1933年以前的获奖者
在世的只剩下7个人了,由于有以德国科学家为代表的这批欧洲新生科学家的加
盟,美国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达到了25人,成为了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
主最多的国家。这25人当中还不包括1945年以后在美国获奖的欧洲流亡科学家,
也不包括那些当年随着父母来到美国,完成学业,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代流
亡者。所以正是这些杰出人物的到来,才为美国带来了德国科学体系中最科学
的方法论、最严谨的学风。所以,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得主,已经
超过了200人。显然与这批流亡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以及由此在美国营
造出的那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密切相关。当然,这些欧洲的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照样大放光彩。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希特勒为什么驱赶这些犹太文化精英?他们的离开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欧洲的知识难民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2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第二问“影响”,依据材料一数据从政治、科学文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等角度分析。第(2)题,“贡献”依据材料二“成为了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显然与这批流亡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以及由此在美国营造出的那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密切相关。当然,这些欧洲的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照样大放光彩”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蓄积了大批人才等角度分析。
答案:(1)原因:理论上,希特勒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恶劣的民族,为了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要消灭犹太人民族。影响:在实践上,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大肆驱赶、屠杀犹太人。会导致德国在政治上的孤立;会导致德国科学文化水平的降低;会导致德国最终的战败;会导致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转移。
(2)贡献:是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的辅助;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一俟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
——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容纳犹太难民“诺亚方舟”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部分欧洲犹太难民离开中国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并结合所学可以从纳粹的暴行、上海的特殊性、犹太人的境遇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2)题,从材料“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犹太人自身的需求、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当时的状况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背景: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世界上许多地方不愿接受犹太难民;上海作为租界的特殊性。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于他们自身寻求家园和家人团聚的需求;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中国内战爆发造成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