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5.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 4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5.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 43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7 18: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
愿望和行动,但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被大国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
运。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
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战争后期,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
图。
(4)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_____________ 成为指导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民族自决原则
2.表现:
(1)亚洲。
原因
国家或
地区
情况
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回应,亚洲大地上出现了争取_______________
的斗争
中国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促使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_______________。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
化,以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从此一直领
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法属印
度支那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
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甘地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持续开展;尼赫
鲁更加明确地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目标
民族独立和解放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民族解放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其他地区:非洲的_____,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
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
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埃及
【情境在线】
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提示: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在战后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情境在线】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据此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提示: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西欧实力削弱;殖民地独立意识增强。
三、第二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特征: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概况: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
①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
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③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
英语;④注重发展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
信仰的多样性;⑤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新加坡、
韩国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竞争意识等
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_________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
术等产生很大影响
阿拉伯语
【情境在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世纪60-9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国。在发展过程中,两国都注重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你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文化?
提示:结合本国国情,把本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起来。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
 【素养探究】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特点。(历史解释)
【点拨】由史料一画线部分和所学知识从手段、结果等方面分析。
提示:民族民主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虽遭到打击但仍然存在。
史料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 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 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论阐释】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
1.受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2.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都有较大发展。
3.西方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受到削弱。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1.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
2.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
3.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
4.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途径和特点
1.途径:(1)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如中国。(2)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通过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获得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土耳其。(3)经过长期斗争迫使帝国主义承认其独立,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印度。
2.特点:(1)在亚非拉美地区广泛展开,高潮迭起。(2)出现了联合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新局面。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该图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最突出的是 (  )
A.普法战争爆发 B.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C.两德统一完成 D.民族自决原则确认
【解析】选D。从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许多民族国家,说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确认。故答案为D。由图中“苏联”可知应在1922-1991年;普法战争爆发是在1870年,排除A;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排除B;两德统一完成是在1990年,但与图中“德意志”信息不符,排除C。
2.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这是甘地反英斗争核心理论体系,其主张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这种运动的斗争形式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要把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赢得独立,答案为D。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发生在 (  )
A.洪都拉斯 B.尼加拉瓜
C.危地马拉 D.厄瓜多尔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发生在尼加拉瓜,故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A符合题意。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中,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代表国家是 (  )
A.中国、新加坡 B.马来西亚、韩国
C.新加坡、韩国 D.日本、印度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和韩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勤俭节约等,同时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竞争意识等。故选C。
6.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文化特点的是 (  )
A.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取消其他宗教
B.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同时使用
C.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D.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社会
【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仍然存在,排除A;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B符合题意;C是新加坡等国的文化特点;D是印度的文化特点。故选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阅读上述材料,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作用,既要看见其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又要看见其作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对西方文明的历史倒退的一面。
答案:开展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把民族民主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选B。“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所以应该选B。A、C、D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疆界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是 (  )
A.波兰 B.立陶宛
C.捷克斯洛伐克 D.保加利亚
【解析】选D。保加利亚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的一员,不是新兴民族国家。
3.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其斗争如火如荼,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民族经济获得发展
B.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
C.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
D.无产阶级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仍以资产阶级领导为主,只有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如中国等,故选D。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没有广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A符合题意,故选A;B、C、D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5.“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它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C。
6.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①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③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①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表现,③④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表现,②本身说法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才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所以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新兴民族国家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 (  )
A.吸引外国先进文化是文化复兴发展的关键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尽量减少外来文化的干预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
【解析】选D。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是抓住机遇,制定符合国情的战略;韩国先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也是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吸收外资,发展传统经济模式;可见三国都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
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
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
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
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
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
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
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一、二,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3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商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信息,从当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发展,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和国际环境改变等方面,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第(2)题,根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整体的范围、方式、水平,到各国具体的领导、道路选择,再到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从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促进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调整等方面,说明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个别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