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2.《故都的秋》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2.《故都的秋》 课件2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20: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重点)
2.学会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感受、问题分析的能力;
2.理解情景交融,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热情;
2.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姿多彩的秋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悲凉
多姿多彩的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凉
多姿多彩的秋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豪壮
多姿多彩的秋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喜悦
潭柘(zhè)寺  一椽(chuán)  
潜(qián) 意识 不能自已(yǐ)
廿(niàn)四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悲凉
要求: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古今汉语中“清”作为形容词有以下义项,请你挑选出符合本文意境的义项:
⑴纯净无杂质 ⑺清晰
⑵寂静 ⑻单纯
⑶清爽寒凉
⑷清闲
⑸清新秀丽
⑹公正廉洁





“故都的秋”的总体特点?


悲凉
在3-11自然段中,作者选取了故都的哪些秋景?请你用“秋□图”这种形式来概括这几幅图画?
欣赏第一幅图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提示: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用笔在文中圈出来。
取景恰当
景物
修饰词语
景物特点


天色
飞声
日光
壁腰
牵牛花
秋草
一椽、破
悲凉、破败

苦涩
很高很高、碧绿
空旷、悠远
青天下驯鸽
寂静
一丝一丝漏下来
清冷

悲凉、衰败
蓝、白
用词准确
清冷,忧郁、纯洁
疏落、尖细长
衰败、无生机
清、静、悲凉
精妙角度
天色
飞声
日光
壁腰
牵牛花


秋草
从容平静
落寞寂寥
清、静、
悲凉
古人说:景物,声色而已。
碧绿
蓝、白
冷色调

驯鸽的飞声



秋色
(视觉)
秋声
(听觉)

(以动衬静)
陶然亭的芦花
西山的虫唱
钓鱼台的柳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清、静、悲凉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练习
文中画线部分从感官的角度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从视觉上描写怒江“万丈绝壁的垂直而下”,怒江“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听觉上“隐隐喧声腾上来”;内心感受上“蓦地心中一颤”。感官的多角度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于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随堂练习:古诗词中的“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意境型”试题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即翻译写景的诗句。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句翻译+特点概括+思想感情
(步骤一)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1、课后巩固
淮中晚泊犊头
苏轼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者在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作业:
  这是一首写春晚淮上风光的诗。一二句侧重写景。阴云低垂,春雨欲来,原野 一片碧绿,野花光艳耀眼,展开一幅自然优美的风光画面。三四句景中寓情。晚泊小舟于古祠之下,于满川风雨中静观春潮升涨,这不仅反映了作者恬淡自然的生活情趣,也蕴涵着诗人思潮起伏和某种不平静的心情。
2、从写景的角度方面赏析后面的画面。写在练习本上,明天上课小组上台展示。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