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自主观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学会爱护人民币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角=10分。
教学媒体:PPT、微课件、每组2个利是封、一张人民币的图、每组一些样币、每人测试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红包”。)
学生:这是红包。
教师: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要吗?
学生:钱、想。
教师:好好好,其实里面的东西,跟下面一个视频有关,认真看了,老师都会给你们一个。有信心能拿到吗?
学生:有。
教师:一言为定,请看视频。 (播放微课)
(设计意图:由“红包”引入,能使学生更认真地观看微课,通过派发“红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自主观看微课:(P53,例1、例2))
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爱护人民币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边看微课,边呈现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让学生较快地认识1元、1角、5角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并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为下面的活动省下了保贵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深化新知。
活动一:(认币)
教师:同学们,你现在知道里面有什么了吗?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请打开“红包”, 将你认识的人民币指给同学看。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出来的呢?
小结: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相机介绍繁体字,如壹、贰、伍。)
活动二:(辨币)
老师同时拿出两种容易混淆的币值,说出一种面额,让学生辨认。(跟据老师所说的面额和钱币的位置,分别举左右手来判断。)
活动三:(换币)
(1)、老师出币,学生换币。
(2)、学生小组换币。(小组长负责出币)
活动四:(摆币)
老师摆币,学生说出钱数。(小组先摆出和老师一样的币,然后说钱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动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巩固了对1元、1角、5角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认识。加深了对1元=10角,1角=10分的理解。使新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四、小试身手,敢于挑战。
1、P53“做一做”第一题。
2、P53“做一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让学生逐步从自主动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思考,认真解答。)
五、接受测试,感受成果。
测试卷“看谁挣钱多?”
(设计意图:通过堂上测试,减少学生课余负担。)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来回顾一下。
七、爱币护币,多存少花。
展示一些破币、残币。倡导爱护人民币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问:看到这些钱,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展示的破币、残币中,感悟到爱护人民币必要性,并养成勤俭节约良好品质。)
八、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