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进贾府
一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二 《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出生于官僚世家,其家家世显赫,与皇室关系密切。他在少年时代曾过着“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因皇室内部权力之争的牵连,曹家被抄,家道从此衰落。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因贫病交困,凄然逝世于北京。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 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遵循了曹雪芹的原旨,但写贾府后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
第一回 以女祸补天 和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楔子,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的降生和生前姻缘。
通灵宝玉
神瑛侍者
绛珠仙草
木石前盟
第二回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关糸,给读者开了一个了解全书的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 即本文,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贾府的人物 , 从而提示了贾府豪华显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场景。
第四回 通过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介绍了四大家族的关糸,为小说展开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 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交代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棹泥中。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小说的创作顺序----
按时间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2.全文的中心事件和叙事线索----
以林黛玉第一天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第一天进贾府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
3.黛玉行踪及主要事件 :
途经宁国府[1]----进入荣国府[2]----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 见过王熙凤[3]----邢夫人家, 见贾郝未得[4]----荣府荣禧堂(贾源家),见王夫人[5]----贾母房用晚饭,见宝玉[6]----碧纱厨里[7]
其中,[1][2][3]是故事的发生----[4][5]是故事的发展----[6]是故事的高潮----[7]是故事的结局
初读课文,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贾府的人物 , 从而提示了贾府豪华显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场景。
学习环境描写
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外观
2、环境描写 布局
陈设
器物
3、讨论: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
行进线路图
典型环境——贾府
1、宏观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大
深
富
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
轿夫退下去
婆子们赶上前来
众小厮退下去
丫头迎上来
请姑娘们来
肌肤微丰,
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
鼻腻鹅脂,
温柔沉默,
观之可亲。
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
身量未足,
形容尚小。
在本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王熙凤的?
作者在本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王熙凤的?
语言
肖像
动作
头饰、裙饰和服装
服饰
华贵和得势
贪婪和俗气
三角
丹凤 眼
粉面含春威不露
狡黠刁钻
飞扬跋扈
美丽俊俏
柳叶 眉
吊梢
外貌
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瑞正照风月鉴
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圆
醋凤姐大闹宁国府
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语言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张张扬扬
放诞无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语言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了!”
一石四鸟
林黛玉
贾母
王夫人、邢夫人
迎春、探春
吩咐下人
回王夫人的话
语言
问黛玉
虚情假意
机变逢迎
果断能干
显示地位
表示关心
神态
笑
以帕
拭泪
忙转悲为喜
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
语言
肖像
动作
容貌
服饰
神态
众人
贾母
张狂泼辣
贪婪俗气
刁钻狡黠
机变逢迎
善于辞令
果断能干
黛玉
小结
王熙凤
张狂泼辣
贪婪俗气
刁钻狡黠
机变逢迎
善于辞令
果断能干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3.王熙凤 :
A.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身后围拥着一群下人;表
现放诞无礼节,性格泼辣. -----地位不寻常 (黛玉眼中的形象)
B. 绘肖像:
穿着:
肖像: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
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狡猾刁钻,美丽俊俏)
C. 见黛玉:先恭维,再拭泪,后转悲为喜----察颜观色,随机应变
D.回王夫人:
人物形象刻画及特点:
比较
熙凤出场
宝玉出场
出场前的气氛
肖像描写
语言、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众人的反映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比较本文中熙凤和黛玉的肖像描写,分析其性格差异。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进贾府心态是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刻画及特点:
(1) 众人眼中的黛玉:
年貌虽小,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
自然的风流态度.
(2)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含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
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总结:
因丧母离家寄身于贾府----外祖母家,受贾母非同一般的
关爱,贾府又是早有耳闻的 吃穿用度非同反响的地方,故在黛
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和与众人接触的言行举止描写中表现了她的
细心多虑,自尊自卑的思想性格.在众人眼中她又是美貌多
情体弱多病的.
如:(第一段)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在拜见贾府各类人物时,所表现的小心谨慎,周到有礼.
1.林黛玉---- 肖像描写:
.人物形象刻画及特点:
2.贾宝玉 ---- 侧面描写:
(1)众人眼中的形象----在众人眼中有许多人对他持贬斥的态度
(2)王夫人-----孽胎祸根,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日
无天,一时又疯疯傻傻;
(3)黛玉母-----衔玉而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
厮混 .
注: 课文借“后人” 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红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