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命题人:于 波 蔡学峰 刘运佳 校对人:于 波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北魏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
落为 镇户、府户,身份低下。 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
,积聚的不满在间的矛盾 25年后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 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的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2.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
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 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 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3. 明 清 时 期 ,宣 讲 “圣 谕 ” 成 为 乡 约 最 重 要 的 内 容 。 康 熙 九 年 颁 布 了 乡 约 组 织 必 须 宣 讲 的
《上 谕 十 六 条 》》 ,内容 包 含“重 农 桑 以 足 衣 食”“ 训 子 弟以 禁 非 。为”等 材 料 中 乡 约 制 度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4.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 (部分 )
时间 事件 外交谈话提要
年 中法建交 周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 下”
金砖会议
年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亚太经合组 织领导人会议
年 博鳌论坛 “ 苟利于民 , 不必法古 ; 苟周于事 , 不必循俗 ”
,据此可知 习近平外交思想
A.倾向于增强 中国 在 国际社会的影响 B.借助 中国 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倾向于对 中国 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 合作 共赢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5.周恩来曾说:“汉族曾经 长时期 统 治中原, 向 兄 弟 民 族 地 区 扩 张;可 是 , 也 有 不 少 的
兄 弟 民 族 进 入 过 内 地 , 统 治 过 中 原。 这样 就形 成 各 民族杂 居 的 现 象 ?? ” 这说明我 国 实
行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A .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 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6.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
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 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样式
C .经济发展推动货币体制改革 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的形式
7.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 对
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 展 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8.下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 ,据此可知
州县 坐落位置 创办 重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 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 县治西南隅 ,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B. 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C. 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
D. 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9.16世纪 以后,欧洲市场上 胡椒供应量比 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 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
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燕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 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D. 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
10. 杨恽《报孙会宗书 》记载:“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 公上。”
另有《后汉 书·逸民传》记载:“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这说明了
A.家庭式劳作方式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铁犁牛耕的技术 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11.唐陈廷章 《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
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筒车 B.水排 C.桔槔 D.翻车
12.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 这一现象
最合理的解释是
A. 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 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 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 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13.人工智能 (AI)的应用 ,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 ,既
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 ,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增加部分人失业风险 B.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C.提升工作效率和环境 D.提升人类的智力水平
14.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现开放式,而中国古 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规整,且多呈南北向。
出现这种差别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
15.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
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
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16.下面 两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图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河道“截弯取直”
的原因是
A.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4题,其中第 17题 15分,第 18题 12分,第 19题 13分,第 20
题 12分,共 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15分)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 ,确立于秦 ,成熟于隋唐 ,形成了中华法
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 ,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但在司法实践中却
本制定《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 , 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
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
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
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 ,制定了《大清律例》。“例”律》,同样非常重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 ,英国通过《大宪章》 ,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
命后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
上制定了本国法律 ,构成了“英美法系”。 1804年 , 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
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
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机构在法
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6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
(9 分)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18.(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
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
至体系 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
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
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
整套军事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
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2分)
19.( 13分)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 15世纪末至 20世纪 30年代 400多年的时间。
阶段 状况 关键词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 ,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
,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 ,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 开始进入欧洲市
场, 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 ,如胡椒的年平均
进口量 ,由 210吨增加到 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
司 …… 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 ,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
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 :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7分)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20.( 12分)城市化是近代 ,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和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 19世纪 40年代才开始的 ,首先在
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 ,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 ,将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 、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 ,从而
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 涂文学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美国的工业化程度越高 ,其城市化程度也越高。从 1890年到 1920年 ,城市
居民增加了 300%,而乡村居民仅增加 30%。城市的扩大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乡村居民
向城市的迁徙以及欧洲移民的大量到来。
—— [美 ]沃尔特 · ——拉斐德《美国世纪 一个超级大国的兴盛与衰落》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6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美国近代城市化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6分)
高二历史 第 页 共 页
大连市 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参考 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 48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5 BDBDC 6-10 BDCCA 11-15 ABCAD 16 A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4题,其中第 17题 15分,第 18题 12分,第 19题 13分,第 20
题 12分,共 52分。
17.(15 分)
(1 )特点: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吸收儒家思想。( 3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
国际意义。( 3分)
(2 ) 不同:欧洲近代法律体系注重强调法律至上,中华法系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
人治色彩强烈;欧洲近代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则有一定的连续性;欧洲司
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中华法系则突出教化作用。( 9分)
18.( 12 分)
评分标准:
( 1)观点明确,表述完整且符合逻辑,史论结合,合理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清楚,结论正确,首尾呼应, 10—
12 分。
( 2)观点较明确,表述相对完整,部分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有一定层
次,表述清楚。结论正确,首尾呼应, 6— 9分。
( 3)观点不明确,表述模糊,缺乏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
混乱, 0— 5 分。
示例:
论题: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 2 分)
阐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发展、变革,呈现出成熟化、
体系化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
制度,使后世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
的显著特点。而后历经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
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并走向成熟。同时,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
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
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 煌的农耕文明,并对
8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成就显著,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
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
( “ 示例” 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
述。 )
19.( 13 分)
(1 )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6分)
(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
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7分,任答三点即可)
20.(12 分)
(1 ) 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客观作用;近代工商业的巨大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有
(利条件。 6分)
(2 ) 影响:推动美国工业化更广、更深地发展;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引发一
系列的城市问题。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