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你一定会听见的》 课 型 讲读、写作课
教材分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答题的要点等
教学设计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学生仔细聆听教师所播放的声音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挑选这三种声音,不仅因为这三种声音源自动物、自然现象和人类三种不同的对象,更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二整体感知 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声音,你更乐意聆听怎样的声音呢?那么我们聆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1自然段。)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讨论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抽个别小组进行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逐步深入的。第一问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非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仔细聆听,同时可引导学生对11自然段的阅读;第三问则意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之间彼此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品味语言 看来大家的确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大家都已经阅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朗读指导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3、再次朗读。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描写得如此生动如此优美的:在学生讨论后自主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一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请几个学生对先前的学生的朗读的优点或缺点作一下评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朗读。女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抽1-2组同学,在班级内回答 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对1~3自然段分析。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感性地接触文字,尤其是配乐朗读,能够营造一种很好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朗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让学生读却不加以评点,则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达到教学目的,故学生自己的评点和老师的指正都是必不可少的。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之后才有更深刻的感受。单一的朗读会显得枯燥,故可调动各种朗读的形式。之前是个别学生范读,这里则选择男女生分工朗读。这一环节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总结罗列出课文之所以写得优美的要点。大屏幕上的要点的显示,则使这些要点一目了然,为下面的仿写部分的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段文字写得怎样。(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文字:你听见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四个要点,逐一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曹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也一定能写得比曹老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要注意运用我们刚才提到的四个要点。请部分学生朗读他们仿写,并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学生阅读大屏幕上出现的文字请一个学生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再请几个学生对这段话按照先前的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四个要点,逐一进行点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部分学生朗读他们仿写其他学生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 教师的下水作文则对学生有更大的模范作用,且让学生来评点教师文章,会引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其次为了使学生在评点的时候能言之有物,故设定学生在评点的时候要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四个要点,同时这也能加深学生对于这四个要点的印象,使之在下面的仿写过程中更自觉地运用这四个要点。阅读最终为写作服务的,在分析了怎样将声音写生动之后,再次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践之后,评点不可忽视。先让学生自己来评点,可以使他们再一次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文章,无形之间又是一次渗透。
五、总结全文 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在温馨的气氛中,再一次感受聆听的魅力,再次明确课文的主题。
作业设计 将在课堂上完成的仿写按照四点要求,进行修改,并做在作业本上。
课件思路 课件封面一片无边无际的蒲公英,柔和的色调,温馨的画面,配以班德瑞的《寂静山林》,显得幽静而使人心境平和,可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在画面的下方插入三种声音: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均可点击播放。课件内容点击出现三个需要讨论的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声音,你更乐意聆听怎样的声音呢?那么我们聆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点击出现绘有蒲公英的画面(与封面不同),配以《秋日私语》可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因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点击出现讨论题目: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描写得如此生动如此优美的?点击将上面的讨论题的要点罗列在大屏幕上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I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点击出现教师所写的一段文字,配以柔和的音乐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结束语屏幕显示: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此处以课文导入时的背景音乐为音乐,让人回味。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