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专题一 地球运动
考点1
时间计算
考查内容
考查方式
考查素养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日期范围和范围比重的确定
以生活中的作息行为、纪念活动、地理实践为情境,提供时间或地理位置信息,考查基本方法、规律和原理
落实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
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
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
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A 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顺时针经度增大的为东经度,经度减小
的为西经度,因此可判断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为东十一区,比北京时间
(东八区)早三个小时,当恩克斯堡岛为2月7日正午时,即12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
为2月7日9时。
【命题陷阱】
陷阱1:东西经的判断。恩克斯堡岛的地理位置要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去判定,北极
俯视图为逆时针,南极俯视图为顺时针。
陷阱2:时间计算中的东西方向判断。一定准确判断北京时间的地点是在恩克斯
堡岛的东方还是西方,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用加法还是减法。
【审题思维图】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1.2019年9月28日6点30分,由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南站(约109°E,39°N)
开出的万吨煤炭专列启程开往江西吉安站,标志着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
正式开通运营。专列启程时,浩勒报吉南站( )
A.日上三竿
B.旭日东升
C.满天繁星
D.东方欲晓
D 根据材料可知,专列启程时北京时间(120°E)为6点30分,浩勒报吉南站
(109°E)与120°E经度相差11°,则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4分钟,则专列启程
时浩勒报吉南站(109°E)当地的地方时为5时46分,又知当日为9月28日,秋分刚
过不久,日出大约为6时,所以5时46分为东方欲晓。
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之后的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
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
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
的神秘面纱。据此完成2、3题。
2.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国际标准时间是( )
A.10时26分
B.2时26分
C.2时42分
D.10时42分
3.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表面时全球在1月3日的范围( )
A.大于1/2
B.小于1/2
C.大于3/4
D.小于1/4
2.B 3.A 第2题,国际标准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此时北京时间(
即东八区区时)
为
10
时
26
分,国际标准时间为2
时
26
分。第3题,此时北京时间为
10
时
26
分,十二时区区时为
14
时
26
分,西二区区时为
0
时
26
分,因此
1月3日
范围大于
1/2。
2020年北京时间7月22日14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7.8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55.05°N,158.50°W)。这是202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地震。据此回答4、5题。
4.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为( )
A.7月21日21时12分
B.7月21日19时12分
C.7月22日7时12分
D.7月23日19时12分
5.地震发生时,地球上处于7月2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3
B.3/4
C.1/4
D.1/5
4.B 5.C 第4题,据经度可知阿拉斯加属于西十一区,由北京时间向西减去19小
时,即为阿拉斯加的区时。第5题,根据北京时间可知180°的地方时为18时12分,
用180°的地方时除以24,即为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比例约等于3/4,7月21日属于
旧的一天,约占1/4。
【核心必备】
1.确定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
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则为西时区。
2.区时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具体步骤如下:
3.日期变更:
(1)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如上右图)
(2)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后日期要加一天。
【考场秘技】
1.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
(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
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2.求地球上某一天所占比重的技巧:
首先判断要求计算的日期属于新的一天还是旧的一天。若为新一天范围的比例
可以应用以下两种方法:
(1)新一天范围的比例=180°的地方时/24。
(2)新一天范围的比例=0点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经度差/360。
【纠错辨析】
1.因对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理解不透导致错误: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区时。
第二步,细审设问,看所求是地方时还是区时。
第三步,合理转化地方时差(或区时差),求出结果。
2.对日期变更特点不熟导致日期占比计算失误:
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数轴两头为180°经线,再找出0时的经线,确定两个
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
应用
(2017·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
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
月。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B 测试期多在冬半年,该地有段时间出现极夜,故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错误,
测试只能在夜间进行;该地纬度高,临近北冰洋,距大陆高压中心较远,故受东方
寒潮影响较小;11月至次年4月,该地有段时间出现极夜,白昼时长为0,4月份该地
进入夏半年,白昼时长大于12小时,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
【命题陷阱】
陷阱1: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期间包括12月22日和3月21日两个特殊
日期,特别是3月21日容易被忽视。
陷阱2:测试场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处于北极圈内;海陆位置处于北冰洋南岸,
约250
km。
【审题思维图】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
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
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1、2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1.C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太阳日出方位在偏东方向,
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四地中,①地
和③地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
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如果从①地出发,行
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如果从③地
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
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③地。
2.B 第2题,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③地,材料信息表明,“我驾
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③地东北方向临近
湖泊,由此推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直射点在北半球。
2019年11月28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驻守站点的科考队员
们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据此完成3、4题。
3.“日不落”范围位于观测者的(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4.中山站本次极昼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 )
A.2019年12月22日
B.2020年1月15日
C.2020年3月22日
D.2020年5月19日
3.C 4.B 第3题,据材料可知,11月28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
“日不落”,即中山站11月28日开始进入极昼期,即该日由69°22′S
向南到
90°S
都出现极昼(“日不落”),所以,“日不落”范围位于观测者的南边。
第4题,据材料可知,11月28日南极中山站迎来了昼夜更替后的第一次“日不落”,
即中山站11月28日开始进入极昼期,12月22日南极圈及其以南都出现极昼,11月
28日至12月22日相差24天,因此中山站此次极昼结束的时间应该是12月22日之后
24天,时间为1月15日。
下图是我国江西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图,该地6月
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5~7题。
5.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6.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的原因是因为6月( )
A.白昼短
B.云量
C.风力强
D.气温高
7.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5.A 6.B 7.C 第5题,江西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前阳台门正对着的方
位是在正午光线向东偏离15°,故为东南方位。第6题,日照时数与昼长情况和天
气状况有关,与风力和气温无关;6
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
8
月更偏北,广西
6
月
的昼长大于
8
月;6
月恰逢梅雨时节,多阴雨天气。8
月正值伏旱,多晴天,故日
照时数
8
月更多。第7题,由图可知,日出太阳光线在正午太阳光线(正南)的东
侧
105°位置,可得日出太阳光线在东北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7月符
合题意。
【核心必备】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
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2)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
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3)对称规律。
①纬度对称规律。
同一天,纬线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如夏至日这一天,
北回归线上昼长13小时24分、夜长10小时36分,南回归线上夜长13小时24分、
昼长10小时36分。
②日期对称规律。
若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如:a与b这两个日期
关于夏至日对称,则二者昼夜长短相等。
若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
长,A夜长等于B昼长。
2.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
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
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考场秘技】
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注意:所给时间是否是地方时,若只给出日出或者日落时间的非地方时,需要
换算成地方时才可计算该地的昼夜长短。
2.正午太阳方位及日影朝向的判断方法:
首先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直射点所在纬线分成三种情况进行区别: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日影朝正北(北极点上影子朝
正南)。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日影朝正南(南极点上影子朝
正北)。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在正上方,无日影。
【纠错辨析】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
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
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2020·天津等级考)图1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2中四个方向的阴影
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回答(1)、
(2)题。
(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2)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1)D 第(1)题,由图2可以看出,该栋住宅楼在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的朝向
有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方向。因8:00和16:00影子朝向西北时,太阳位
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南时,太阳位于东
北方向,影子朝向东南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四个
城市中只有海口符合题意。
(2)C 第(2)题,楼影遮挡面积的大小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楼影越短,
反之越长。海口(20°
02′N,110°
11′E)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
冬至日时日影较长,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遮挡面积冬至日大于夏至日。海口使
用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当北京时间为8:00-12: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7:00-11:00,
当北京时间为12:00-16: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1:00-15:00,11:00-15:00的平均
太阳高度大于7:00-11:00,所以冬至日8:00-12:00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
【命题陷阱】
陷阱1:日常使用的时间与地方时的不同。我国通用时间是北京时间,题干中是
不需要注明的,不能用北京时间替代地方时间。
陷阱2: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判读。日影朝向反映太阳的位置,正确区分8:00和
16:00的日影,上午日影朝向偏西,下午朝向偏东;长短反映太阳高度的差异,区分
二至日,相同钟点冬至日日影长于夏至日。
【审题思维图】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
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
原理。据此完成1、2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
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B 2.A 第1题,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
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因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故选B。
第2题,该题设计的目的是从“排泄雨水”的角度分析,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量丰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浙江少。因此浙江飞檐长度不变,
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有利于排泄雨水,①正确;或者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缩短飞
檐,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泄,②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湖心岛开发的湖景房示意图,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方位的房间为四
个不同方位的房间。据此完成3、4题。
3.一年中在房间②可观赏到太阳从湖面升起的时期内,扬州( )
A.昼最短,夜最长
B.昼长比北京短
C.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日出时间逐渐提前
4.游客在此地观察到两次“立竿无影”现象,至少滞留了( )
A.十天
B.半个月
C.一个月
D.一年
3.B 4.C 第3题,②阳台朝向东北,看到太阳从湖面升起时,即为日出东北方向,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B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
具体纬度和移动方向,排除ACD。第4题,两次“立竿无影”即连续两次直射的时
间间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4天1°,由20°N至23°26′N,再回到20°N
共太阳直射点移动了约7°,需要28天的时间。
【核心必备】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两点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北半球,纬
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纬度差为两点纬度数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角度分析:
(1)计算地方时。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3)推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朝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可判断该地区纬度。
(5)推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以我国
为例,如某地楼房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
L=h·cotH。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①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
夹角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差。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为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
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
【考场秘技】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
(1)分布看“远近”——
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
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
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纠错辨析】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1)含义不同: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
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2)变化成因不同:某地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成因是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的成因是地球公转。
【提分组·越过重本线】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今年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
下图示意小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
完成1、2题。
高考猜押竞技场
1.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
(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2.Z105次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
小明和妈妈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 )
A.9:52、10:00
B.10:00、10:00
C.10:00、12:00
D.12:00、12:00
1.A 2.D 第1题,青岛的经度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小明从青岛站出发
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时,因此太阳位于西南方
位。小明到达乌鲁木齐时的北京时间12:00,而乌鲁木齐的经度88°E,相差近2个
小时,因此乌鲁木齐的时间约为10:00,此时太阳位于其东南方位。第2题,列车到
达乌鲁木齐时的北京时间为12:00。为了方便,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时间,因此
小明和妈妈手表的显示时间都是北京时间,即12:00。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
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
3.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
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4.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武汉(30°N,114°E)
C.哈尔滨(45°N,127°E)
D.成都(30.5°N,103°E)
3.A 第3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
应该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
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
正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
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
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
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
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
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
4.B 第4题,根据题中“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
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据此
推算出当地地方时的日出时间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
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33°E,69°N)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17年1月10日,
该市居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黎明,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这一天,W市和S市分
别于当地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据此完成5~7题。
5.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即莫斯科时间)( )
A.0时17分
B.11时43分
C.12时31分
D.23时43分
6.推测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的日期,可能是( )
A.6月22日
B.7月22日
C.12月1日
D.12月22日
7.S市位于W市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5.C 6.B 7.D 第5题,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可推知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11时
43分,因为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再换算成莫斯科时间为12时31分。第6
题,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黎明,就是极夜结束的第一天,
那么半年后则是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结束日期大约是7月10日,四
个选项中7月22日与7月10日最接近。第7题,1月1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向北昼
越短,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W市比S市昼长短,W
市在S市的北方,从时间看,同时刻W地方时比S地方时早,说明W市在S市的东方。
由此判断S市位于W市的西南方向。
大年初一,某摄影爱好者在福建泉州(24°52′N,118°37′E)某高楼屋顶拍
摄了郑成功像“马上日出”图片(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图1的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9.该爱好者打算次日前往太原(37°52′N,112°32′E),继续拍摄类似该题材的
照片,已知太原当日昼长比泉州短44分钟,则其次日拍摄照片的时间较泉州约
( )
A.早22分钟
B.晚22分钟
C.早46分钟
D.晚46分钟
8.A 9.D 第8题,观察图1,图中的“马上日出”是在正前方拍摄的,甲、乙、丙、
丁四处只有甲位于正前方。第9题,已知太原比泉州昼长短44分钟,日出比泉州晚
22分钟,根据材料提供的经纬度可知,太原位于泉州偏西6度,地方时晚24分钟。
【搏分组·冲击双一流】
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的“行胜于言”四字,是清华人的理念,也是
中国人的价值观。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
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出12格,每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
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下图为清华大学日晷景
观和某时刻该日晷针影位置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日晷所表示的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 )
A.7:00
B.9:00
C.15:00
D.17:00
11.当晷针正午针影为一年中最短时( )
A.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慢
B.全球有一大半地区进入新的一天
C.该日全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10.B 11.B 第10题,根据右图判断日晷针影子的朝向为西北方向,说明太阳位
于东南方向,故C、D项错误;上午7点日晷针影子东偏南的角度比较小,上午9点东
偏南的角度比较符合图中的角度,故A项错误,B项正确。第11题,当晷针正午针影
为一年中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当日为夏至日,时间为每年的6月22
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最慢,故A项错误;根据北京时间为12时,计算当日
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于1/2,说明全球有一大半地区进入新的一天,故B项
正确;赤道上的地区,全年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向,故C项错误;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D项错误。
太阳辐射既影响室内外气温、住宅阴影形状,也影响室内供暖与制冷的能源消耗。
下图示意某日从日出到日落的4个时刻(见图中序号)某二层住宅(北半球)太阳阴
影形状,该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50°。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
A.正东
B.正西
C.东南
D.东北
13.图示4个时刻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地可能位于( )
A.南半球亚热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热带
D.北半球亚热带
12.C 13.D 14.B 第12题,图像显示,该日该地的4个时刻太阳阴影朝向北面,
说明该日太阳直射该地以南纬度;根据日影朝向判断,①与②为下午的阴影形状,
③与④为上午的阴影形状,其中③阴影长于④,应接近日出,该日日出东南方向。
第13题,根据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呈负相关判断,因上午④的影长最短,太阳高
度最高。第14题,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为50°的地点有两个,一是
16°34′N,另一是63°26′S。该地位于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