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牌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双牌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7 18: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85850012484100双牌二中2020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问卷(选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中。)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2.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B.“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4.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的观点出自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认为“人”应该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米开朗琪罗
411416582556.右图(出售免罪券)引发了: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7.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行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行。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行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行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8. 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的实行 B.八股取士的影响
C.自然经济的阻碍 D.儒家思想的压制
9.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历史史实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10.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属于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11.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的是
A.牛顿力学 B.量子力学 C.相对论力学 D.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12.将西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传入中国并引用到社会领域中的进步人士为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梁启超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逐渐兴起,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它最先兴起于
A.日本 B.美国 C.西欧 D.加拿大
14.“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1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是指?????????????????
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C.着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16.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道:“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7.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8.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A.中共八大召开期间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
C.92年南方谈话期间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19.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银河-I号”研制成功
20.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下列叙述哪个不是其原因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D.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21.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双百”的方针
22.下列不同国别不同流派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法国雨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巴黎圣母院》
B.爱尔兰贝克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等待戈多》
C.俄国托尔斯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战争与和平》
D.美国海明威——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老人与海》
23.下列选项中,最早能体现受到当时光学发展影响而构思的美术作品是 
A.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B.毕加索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C.米勒的《拾穗者》 D.莫奈的《日出·印象》
24.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A.贝多芬 B.约翰·施特劳斯 C.柴可夫斯基 D.比才
25.19世纪末诞生的传播媒介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互联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个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之乱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
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约之使人人守法……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5分)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
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 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6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三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的优越性。(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举一例)。(7分)

双牌二中2020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1-5:AABAC 6-10:CDCDB 11-15:BBBAC 16-20:DBCCD
21-25:BBDAB
26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3分)
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3分)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3分)
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2分)
(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2分)
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2分,答对一点即可)
27答案:(1)标准:理性。(2分)
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4分)
(2)原因: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4分)
理由: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2分)
(3)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2分)
认识:启蒙思想家们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气,另一方面要避免教条、僵化。(4分)


28答案:(1)历史信息及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使人类告别用煤油灯照明的时代。(6分)
(2)用途更广,动力更大,应用更方便、更清洁。(4分)
(3)特点:世界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2分)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机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