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720011861800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初二地理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 、选择题(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60 分)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围,回答1~7题。
1. 造成①④区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D.水源
2.划分②区的主导因素是
A.经纬度位置B. 地形地势C. 热量条件 D.水分条件
3.③区重要的农业区是
A.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 湟水谷地、藏南谷地 D.柴达木盆地
4.下列关于④区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 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5.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C.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6.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之称的地区位于
A. ①区 B. ②区 C. ③区 D.④区
7. ④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①地区大,原因是
A.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由于④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C.主要是④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 由于④地区的河流密度大决定的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8~10 题。
8.以上材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国际交省
9.参会代表在北京能看到的名胜古迹有
A.日月源 B.颐和园 C.拙政园 D.苏堤
10.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临海,交通便利 D.大学和科研单位多
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11~13题。
11.由①沿海港口运往②港口城市的物资,不可能是
A.钢材 B. 水泥 C.甘蔗 D. 陶瓷
12.图中 L 河流干流沿线一月的多年平均气温值最接近
A.0℃ B.5℃ C.10℃ D. 15℃
13. 某省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 36°01′至 42°37′,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境内 43%的平原平均海拔不足100米。图中显示该省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1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江对长三角地区和成都平原的有利影响为
A.长三角地区可开发大量的廉价水电
B.为成都平原提供便利的河运条件
C.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淡水养殖,开发旅游业创造条件
D.修建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可用于灌溉,但无法防洪
读右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 B. 香港与经济特区珠海相邻
C.香港和澳门都濒临黄海 D.香港和澳门都位于热带地区
16.澳门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A. 农业 B. 工业 C. 渔业 D.博彩旅游业
17.香港人多地少,土地昂贵,解决土地不足的主要办法是
①建设高层建筑 ②减少绿化用地 ③填海造地 ④工业向大陆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小明想去台湾玩,他先通过阅读"台湾岛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概况。
18.小明用图查阅台北的位置,知道了台北位于台湾岛的
A.东部 B. 西部 C. 南部 D.北部
19. 小明通过地图了解台湾的地形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地势南高北低 D. 台湾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20. 小明去台湾可能欣赏到的民族文化活动是
A. 高山族举办丰年祭活动 B. 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
C. 朝鲜姑娘跳长鼓舞 D.蒙古族青年摔跤比赛
广东东莞一家港资服装厂的老板是香港人,厂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数是从香港过来的,工人则主要是内地人,他们按照香港拿过来的设计样品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并销往美国。据此材料,完成21~22题。
21.在案例中与香港经济合作过程中,广东东莞主要负责的是
A.提供土地、劳动力 B. 技术和管理
C. 提供资金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
22.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优势是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人口稀少 ③许多侨乡 ④自然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拉萨与上海大致在同一纬度,但两地地理特征千差万别。读"拉萨与上海气温曲线图",回答23~25题。
23.对两地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拉萨4月平均气温最高 B.上海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C.上海七月平均气温低于拉萨 D.拉萨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24.对两地的气候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上海为热带季风气候 B.拉萨为温带季风气候
C. 上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拉萨为高原山地气候
25.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 地势差异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深刻影响当地的人类活动。通过学习区域地理,请回答 26~28 题。 26. 以下民居多见于藏区的是
A窑洞 B. 蒙古包 C碉房 D.竹楼
27.藏区居民喜欢吃的"格祀"是用以下哪种原料制作的
A.小麦粉 B.大麦面 C.燕麦面 D青稞面
28.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羚羊皮回来
29.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因为
A. 海拔高,像铁塔一样 B.这里雪山、冰川广布,水源充足
C.河流、湖泊、沼泽多 D. 是三条河流的发源地
30.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有
①水土流失 ②草地沙化 ③虫鼠猖獗 ④野生动物锐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综合题(40 分)
31.(14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分别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 、 、 (3分)
(2)岛屿④的名称是___; 岛屿⑤所在地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其经济发展的特点,这里属于" "型经济。(2分)
(3)图中宝钢位于_____工业基地,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下不属于宝钢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的是( )。(单项选择题)(2分)
A. 资源 B.交通 C市场 D. 技术
(4)图中①②③省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重要的水电生产基地,它们的简称依次是_____、___、___;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_。(7分)
(13分)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上广泛分布着 、 等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 (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黄土高原逐月降水分配图",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分)自然原因∶_ (回答1点即可)。
(2分)人为原因∶ (回答1点即可)。
(3)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坡地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3分)①建挡土坝、护坡等 A 坡脚地
②营造灌木林、种植山杏等 B 缓坡地
③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C 陡坡地
33.(13分)阅读材料,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新疆地形和油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填名称),"新疆地形、主要油田分布图"中①是_____山脉;A是__盆地。(3 分)
(2)新疆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本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昔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已经很少见,代之以"浅草不能没马跨"的景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_(写出一条)。(4分)
(3)西气东输工程使新疆的______资源得到开发运往东部,该工程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写出一条)。(4分)
(4)有人这样描述新疆的自然景观∶①大漠黄沙驼铃响②平顶凉房葡萄甜③地形独特,三盆夹两山④ 冰雪融水补给着大河,源远流长⑤城市、道路和农田,多分布在荒漠边缘的绿洲。 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单项选择题)(2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初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D
A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C
D
D
C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D
B
C
D
A
D
C
二、综合题 (共40分)(错别字一律不给分)
31.(共14分)
(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3分)
(2)海南岛 “进口——加工——出口” (或“外向”、“出口导向”都可以)(2分)
(3)沪宁杭 A (2分)
(4)云或滇、贵或黔、桂 (3分)
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量大 地形复杂,河流落差大 (4分)
(共13分)
(1)塬、梁、峁、川 (任答两个即可,4分)
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或“沟壑纵横”) (2分)
(2)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滥砍乱伐等。(各答一点,意思正确即可) (4分)
(3)①对应A ②对应C ③对应B (3分)
33.(共13分)
(1)西北地区 天山 准噶尔 (3分)
(2)干旱 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天然气(答油气也可,但只答石油或者矿产不得分)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4) D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