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 4.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 4.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16 20: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这份早餐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的细胞呢?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吗?什么是消化?
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和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的物质不要消化,
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的物质要先分解
成小分子的物质才可以被吸收
想一想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书本p26和p29图4-22
尝一尝:吃一口馒头,指出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消化腺的位置。



消化系统的组成
探究一
小肠
大肠
肛门
口腔

食道

消化道
消化腺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消化系统
品一品
要求:细细品尝
(咀嚼10-15次后吞咽)
哇~,有点甜呢!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
淀粉
你有什么感觉?
馒头变甜与…,
……
高效探究----大胆提问、作出假设
【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馒头在口腔的变甜呢?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唾液有关吗?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唾液腺导
管的开口
高效探究-----制订计划
1、如何模拟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如何模拟口腔温度?
3,如何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是否被消化?
把馒头块切成馒头碎屑。
用玻璃棒搅拌或者振荡试管。
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保温
滴加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梳理实
验思路
试管
1
2
馒头块的大小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处理方法
2ml清水
搅拌
2ml唾液
搅拌
2
3
馒头碎屑
馒头块
2ml唾液
搅拌
2ml唾液
不搅拌
高效探究------制订计划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变量:唾液(化学性消化)
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物理性消化)
高效探究----实施计划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分工明确(实验组员,记录组员、展示组员)
2.实验完成后把实验试管统一交给实验小助手
一起放入37度的水中。
3.5-10分钟之后由实验小助手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我来挑战!!!
1
3
2
4
1
为什么要把试管同时都放进37摄氏度的温水中?
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2
恭喜你中奖了
3
酶是一种什么物质?
酶有什么特点?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人体中有很多种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2、催化效率高,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4
根据平时生活经验,
请你来预测一下实验的实验现象。谈谈你的依据!
试管
馒头块大小
加入物质
2毫升
处理
温度
试剂
现象
1
馒头屑
清水
搅拌
置于
37℃
温水中5-10分钟
碘液
2
馒头屑
唾液
搅拌
3
馒头块
唾液
不搅拌
探 究
高效探究-----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部分变蓝
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分析实验现象,与预想结果对照看,是否的不一致
高效探究-----结果展示
小组选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要求:声音洪亮,条理清楚。如实验不成功试着分析原因。
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都有关。
牙齿的咀嚼
麦芽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高效探究-----得出结论
舌头的搅拌
唾液
学以致用
分析下图,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P171、2、3、
4、 5、 6题
达标检测:
畅谈我的收获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消化的概念
课堂延伸: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发烧会食欲不振,
可见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
如果我们想要探究不同温度对馒头在口腔变化
的影响,应该怎样来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