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庖丁解牛》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21:5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
一、重点
1.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著作,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3. 知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二、难点
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探究作品给人们的启示。
一、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来的学者著有《庄子》。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性。他主张无所作为,以养全年,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然而庄子尚能对当时的现实作较为深刻的批判。
2. 庄子的思想
(1)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2)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致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3)提出辩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3. 脉络梳理
二、重点研读
(一)分段研习,掌握文言知识点
第1~2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1. 重点词语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
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
膝之所踦:支撑,接触。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莫不中音:合乎。
乃中《经首》之会:副词,又,还。
2.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响亮的声音。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 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
4. 古今异义
乃中《经首》之会
古义:指节奏。
今义:会议;有某方面的能力。
赏析:在这里作者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做了诗意化处理。
写解牛动作姿态时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庖丁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活化出人物的形象。四个短句构成排比,相同句式的紧密排列组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
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写解牛时听到悦耳的刀声,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第3~4段: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①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 重点词语
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进乎技矣:超过。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官知止而神欲行: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
批大郤:击。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
因其固然:依照。
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
而况大乎:大骨。
良庖岁更刀:换。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
而刀刃者无厚:没有厚度。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很宽绰的样子。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如土委地:卸落。
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2. 通假字
批大郤:“郤”通“隙”, 空隙。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
动刀甚微,然已解:“”通“磔”,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3.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4. 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5)吾见其难为
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为(之)。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7)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a. 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 表示承认甲事实,但也不否认乙事实。
5. 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良庖岁更刀,割也。 判断句
(3)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断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5)如土委地。 省略句
(6)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赏析:划线句子①,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显出细心谨慎。“动刀甚微”,轻轻地下刀。由于这样细心地对待难题,那么,“关键”也就顷刻解开。“如土委地”,一个比喻,表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果——牛身上的“关键”像坍塌的泥土一样落在地上。本段文字表现了庖丁遇到困难时小心应付的神态、动作,可谓栩栩如生。
划线句子②,此段文字表现庖丁解决困难后的欣喜得意的神态。所谓“四顾”是示意观看的人看看自己的“神技”。寥寥数语,庖丁那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二)重点问题探究
1.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说说你能从文中读到哪些人生之道。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2.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把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目有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启示: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规律,顺应并取法天道自然。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迎难而上。
(3)要热爱专业,干好本职工作。
(4)不断反复练习,就可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
……
一、知识清单
1. 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响亮的声音。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4)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
2. 词类活用
(1)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3)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
3. 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5)吾见其难为
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为(之)。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7)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a. 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 表示承认甲事实,但也不否认乙事实。
4. 特殊句式
(1)良庖岁更刀,割也。 判断句
(2)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断句
(3)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4)如土委地。 省略句
(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7)合于《桑林》之舞 状语后置句
5. 一词多义
(1)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2)乎
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助词:呢)
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乎 (疑问语气助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助词,加强语气)
(3)然
砉然向然 (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
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然 (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 (名词词尾,助词,……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4)于
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二、总结提升
1. 理解文章的三个境界。
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文章所创造的第一境界;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时他已经完成了对必然王国的认识,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第二境界。
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个境界的崭新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游刃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高级极了——第三境界。
2. 积累相关成语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庖丁解牛(jiě)   押解(jiè) 解数(xiè) 解送(jiè)
B. 膝之所踦(yǐ) 旖旎(yǐ) 绮丽(qǐ) 犄角(jī)
C. 怵目惊心(chù) 中肯(zhōnɡ) 肯綮(qìnɡ) 折本(shé)
D. 新发于硎(xínɡ) 踌躇(chóu) 踟蹰(chí) 木屐(jī)
2.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B. 成语考查并没什么高深莫测,它就在身边,就在课本中,要做有心人,到时就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C. 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D. 一些喜爱捕风捉影的记者,总喜欢以杜撰某些明星的“婚变”文章而踌躇满志。
3.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D.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砉然向然 B. 技盖至此乎
C. 善刀而藏之 D. 官知止而神欲行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依乎天理 B. 因其固然
C. 每至于族 D. 技经肯綮之未尝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B. 以无厚入有间 间:空隙
C. 善刀而藏之 善:好的
D. 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8. 对下列各句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 翻译下列句子。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越俎代庖
《庄子》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雨降矣 时雨:及时雨
B. 其于泽也 泽:润泽禾苗
C. 而我犹尸之 尸:尸体
D. 吾自视缺然 缺然:缺憾的样子
11. 对“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中的两个“而”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都是顺接连词。
B. 两个都是转折连词。
C. 前者是顺接连词,后者是转折连词。
D. 前者是转折连词,后者是顺接连词。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2)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四、语言应用
13.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14.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1. C 解析:C项,“中”应读“zhònɡ”。
2. B 解析:A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D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3. D 解析:A、B、C三项都表转折关系,D项表修饰关系。
4. D 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C项,“善”通“缮”。
5. C 解析:C项,两者皆为“合乎”。A项,通“缮”,修治/好。B项,技艺/支脉。D项,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6. D 解析:A项,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天然的道理。B项,本来的(结构)/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但也不否认乙事实。C项,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项,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7. C 解析:C项,善:修治,擦拭。
8. A 解析:“为”都是介词,“因为”之意。第一个“于”是介词,“跟、同”;第二个“于”是介词,“对于”。
9.(1)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2)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10. C 解析:C项,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这里用作动词。尸之:尸位,像尸一样占着位置,指占据帝位不做事而白白受禄。
11. C
12. (1)先生如果在位,定会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占着这个位子,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奉交给先生。
(2)回去休息吧,君啊!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
【参考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果居于国君之位,定会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占据这个位子,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奉交给先生。”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的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是喝饱肚子。回去休息吧,君啊!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的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13. 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14. 示例: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