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情境中塑造精彩人物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在特定情境中塑造精彩人物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22: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特定情境中塑造精彩人物
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
这特定的情境也叫典型环境,在特定情境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就叫典型人物。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的重要作用,一起探讨怎样通过典型环境去塑造典型人物。
1. 了解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的重要作用。
2. 探讨怎样通过典型环境去塑造典型人物。
一、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的重要作用
小说中的三个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而三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而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典型人物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名著就是借助了典型人物形象才得以在世界文学宝库里有了一席之地。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深入人心。如:《水浒传》中勇猛鲁莽、见义勇为的鲁智深,脾气暴躁、心地善良的李逵;《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欺世盗名的曹操。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一个典型环境,这个典型环境是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营造出来的,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那么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写好典型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是典型性格赖以展开的依据,典型性格则是典型环境结构的中心。如鲁迅《祝福》把祥林嫂放到鲁镇这一典型环境中去,是为了更深更广地揭示样林嫂的典型性格的悲剧性。
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这是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和针对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多读诗书,才思聪慧,使她善于思考。幼年失去母亲,礼教的约束相对少点,才有了个性自由滋生的空间。寄居贾府之后,贾府所需要的却是宝钗那样的女性,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了强烈的冲突,造成了她与环境的格格不入。林黛玉《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便是她与环境矛盾的诗意写照。在这个黑暗王国里,她唯一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唯一的温馨和希望来自那被黑暗王国包围着的爱情。虽然在爱情的天国里,他们可以互道衷肠,驰骋叛逆的梦想,但不利的环境又使她敏感的神经常常产生种种不祥预感,再加上寄人篱下的凄苦与孤独,她便常常“临风落泪,对景伤情”。这样丰富而又痛苦的精神生活,也只能给她留下一副“弱不禁风”的躯壳。林黛玉从内蕴到外形就是这样被环境决定着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优秀文学作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符合这一艺术规律。
《水浒传》的作者更是深谙这一规律的,许多不愿造反的英雄,总是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是林冲,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对朝廷非常忠诚,要这样的人造反是不容易的。小说在前后五回里,通过“岳庙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获救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让他与环境发生强烈的冲突,而被一步一步地逼上梁山,使他由宋王朝的忠臣,变成了造反的英雄,这充分显示了环境对人物行动的制约、决定作用。
二、怎样才能在特定情境中塑造精彩人物
典型环境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典型环境既能体现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独特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又能体现出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与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等。所以,要塑造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就要设置特定情境,来充分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1. 描绘宏阔的时代背景,展现特定的生存状态。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文章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审其思、察其色的描写方法,塑造了林黛玉谨慎小心、多虑敏感、聪慧美丽、彬彬有礼的人物形象。
语言:“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林黛玉初来乍到,不知贾府的规矩,可也不能得罪邢夫人的挽留吃饭,即使邢夫人的留饭带有虚情假意,可是在繁文缛节的封建大家庭里,黛玉的每一字一句都要字字斟酌。黛玉用谦恭的语言委婉拒绝留饭,既不得罪邢夫人,又不失礼节。既展现了黛玉的懂礼有教养,也体现了她的聪慧过人。
动作:“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这炕上的座位明显是贾政、王夫人的,林黛玉怎么能坐呢?可老嬷嬷却把她领到这里来让她坐。黛玉心思缜密,性格谨慎小心,自然不会去坐了。几个动作将黛玉的谨慎小心活脱脱地展现了出来。
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因母亲去世,投奔姥姥家,但这个在当时社会中处于上层家庭的贾府,她还是第一次去。在封建壁垒森严的体制之下,她一个前任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却不曾踏入过这个姥姥家的豪宅,所以她必须小心谨慎,唯恐这个大户人家的人把她耻笑了去。
小说通过一系列描写,把笔者手中的人物变得有型、有声、有色,让读者才有历历在目、惟妙惟肖、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归根结底,是因为作者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把林黛玉这样一个弱女子放置在封建壁垒森严的社会体制这个宏阔的时代背景之下,放置在自幼丧母、投身豪门、寄人篱下这样一个特定的生存状态中,才塑造出这样一个谨慎小心、多虑敏感、聪慧美丽、彬彬有礼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熠熠生辉。
2.营造特定环境,设置突发事件,激发矛盾冲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成功地借助风雪自然环境,营造了山神庙与草料场一系列看似意外实则必然的突发事件,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衬托出林冲的细致个性与快意恩仇的性格,使林冲这样一个于屈辱中崛起的英雄活生生地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借助一个点来梳理一下这个场景的设置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风雪推动情节的发展。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杀敌复仇。
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风雪全过程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忍辱求生、逆来顺受的林冲,最终因山神庙的亲耳所闻,让他的幻想破灭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愤然杀仇投奔梁山。
这种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落魄英雄,他克服软弱走向刚强,独自一人奔向梁山,不能不说“风雪”对此起了助推的强大作用。
总之,课文中的风雪,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复制,而是因人设景、因情布景,使景物成为衬托人物心境、推动故事情节、象征社会本质、构成性格外延的“积极背景”,耐人寻味。也正是在风雪山神庙中演绎的突发的意外事件,激烈的矛盾冲突,完成了对这一大英雄人物的塑造。
1. 从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入手,鉴赏下面的文章。
二叔站岗
王延敏
农历2019年岁末,猝不及防的疫情,让人们暂且放下对新年的各种美好企盼,转身参与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
随着腊月二十八武汉封城,我们这远离疫区的小村庄也在年后正月初一行动起来了。特别是二叔,简直是摩拳擦掌。
二叔有着非常可爱的性格,村里人都叫他“老倔头”,他最喜欢的就是跟人犟嘴。一天人们闲聊,一个人说:“就是吗,可见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了。”二叔正好路过听见,停下脚步说:“什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谁见过报丧抬着死人去的!”大家笑笑,都不与他争论,这个时候二叔脸上便有胜利者满足的笑容。
这次执勤是在村口停放一辆面包车,规定村里的青壮年男性黑白天轮流执勤。村里人捐了吃不完的方便面、鸡蛋、熏肉、水果、矿泉水。二叔本来已超过六十岁不用执勤,可二叔积极请缨,并且恨不得天天执勤,而且他不说执勤,一直强调自己是站岗。二叔可不是贪吃不花钱的方便面,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大学毕业过上好日子了,据说每个儿子每年给的生活费,他和老伴打着滚都花不完。他是怕别人不用心,会把病毒放进来。
这天,二叔和村里的另一个村民马六甲正在值班。马六甲五十来岁,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这对搭档倒也有趣,一边看着空无一人的村村通公路,一边聊得热火朝天。二叔说:“瞧你爹给你起的什么名字,就像一辈子生不下孩子的孕妇!”马六甲笑笑说:“二叔可以啊,还知道成语身怀六甲呢!”二叔不觉得马六甲是在夸他说:“那是,你别瞧不起人,二叔是谁!”马六甲笑笑说:“其实,我的本名叫马刘嘉。你知道,我爷爷穷,把我爹倒插门到村东头我姥爷家。等我娘生下我后,按规矩我该姓姥爷的刘姓,可是我爹死活不同意,回来咱村西头再不回去,我姥爷没办法,只好折中给我取名马刘嘉。后来上学时那个外地来咱村的小学老师给我叫成了马六甲,他说马六甲是个相当重要的海峡,他说我长大考上大学了就可以去看看。现在虽然我只上到初中毕业,没去过马六甲,可我当海员的儿子经常走那里。”二叔说:“别说,你爹人穷志不穷,有种!”马六甲说:“是啊,那个时候穷啊,哪像现在,你看咱们执勤有这么多好吃的,赶年集的时候觉得有多少钱都能花完,真是卖什么的都有!”二叔说:“我说一样就没有,有卖棉裤衩的吗?”马六甲哈哈大笑:“二叔又想吵架了?”一副投降休战的表情,二叔脸上又漾起了胜利者满足的笑容。
马六甲一抬头,立即停止了大笑,严肃地说:“二叔,快看,来了一辆车,好家伙,是宝马诶。”
说话间宝马车已经停在了村口。从车上款款走下一位贵妇人:“两位大哥辛苦了!我要去你们村支书家,麻烦让个路。”二叔上下打量了一遍来人说:“哎,别往前走了,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拿出入证来。”贵妇人说:“我刚从外地来,没有出入证。”二叔说:“没有出入证,请回!”贵妇人有些激动:“我不是从疫区来,这是我的身份证。”二叔说:“不管你从哪里来,我们不认身份证,只认出入证!”
贵妇人怒了:“什么破出入证,我是你们村支书的表妹,我要马上见到我表哥,见到表哥我第一句话就告诉他你拦着我不让进。”二叔说:“很好,就是你表哥让我在这里站岗的,你告了我的状没准儿他还会给我奖励哩。”贵妇人大怒:“你就是条看家老狗,还颁奖给你,顶多给你块肉骨头!”
一直没说话的马六甲说:“大妹子,出口伤人可不好!”二叔也大怒:“狗屁大妹子!就是个狐狸精。打她一下车我就看她不顺眼。你看这帽子,是兔子皮做的吧?你看这围脖,整天一双狐狸眼看着你,不觉得瘆得慌!这大衣,拖到地的大衣是什么皮子做的,这得要几只动物才能做这么大一件衣服?”贵妇人撇撇嘴指着自己的头说:“不识货就别乱说,水貂,水貂知道吗?这是你看得见的,还有你看不见的呢!”贵妇人边说边拉开狐狸皮围巾:“看,这是什么?这是纯野生海蚌里取的珍珠。你就是穷人看不得别人有钱!”
一直没有说话的马六甲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有钱不一定非得买皮衣,也可以资助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二叔大喝道:“别说话,我还没说完呢!再看这包,鳄鱼皮子做的吧,这皮鞋,这皮手套,浑身上下都有股畜牲的味道。你爹娘生你为人,不穿人衣服,干嘛专门祸害畜牲!我们不用这种人资助,我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他的儿子也是大学毕业,他女儿正在美国读博士。我们就是土里刨食供孩子们上的学。我们也不愿受穷,我们也想过有钱的日子,但我们不眼气你这浑身上下穿着畜牲皮的有钱人!”
贵妇人抢白道:“还不是你们农村太冷连个暖气都没有,我才穿的这么厚!”
“呸!我们农村不好你来干什么?最瞧不上你这号人,整天吃农村的,喝农村的,没事的时候一天到晚在城市里除了挑农村人的不是就是祸害动物,不是你们这些人吃什么畜牲肉,穿畜牲皮,怎么会遭到报应,惹来祸端。有事了,国家有难了,你们不响应政府号召老实在家呆着,往我们农村跑,想起到农村避难了,对不起,没那么好说话!你说对了,我就是一条狗,一条给全村乡亲看家护院的老狗,我绝对不会让你进村。”
马六甲拿过笔和本对贵妇人说:“你可以先做个登记,我们向村委会请示后看看能不能放你进村。”
这个时候,村支书骑着自行车赶来了,原来马六甲早已经给支书打电话汇报了这里的情况。支书下了车对贵妇人说:“怎么你一个人来了,妹夫没和你一起来?”贵妇人说:“别提那个死脑筋了,说非常时期不好麻烦你们。”支书笑着说:“妹夫说得很对,特殊时期你也别怪我,今天我也不能让你进村。疫情过后你和妹夫来我这里住一年两年都行,只要你们高兴。现在不行,如果你真的想在我这里住一段,那你今天做个登记,然后回家单独隔离14天,测试体温正常就可以来家住了。”贵妇人也没有登记,扭扭腰开车转弯离开了。
村支书拍了拍二叔的肩膀说:“好一条看家狗,全村人感谢你。今天就犒劳犒劳你,给你根肉骨头,年前买的排骨还没机会吃,出门时我嘱咐家里的炖上了,一会儿给你们送过来!”
二叔笑了,像日常获得胜利时满足的微笑。
2. 写作
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赏析】
车里车外
我坐在车里往外看着。
暮色四合,黑云渐渐翻涌上来,苍青色的天际被狭长的地平线轻轻截断,僵硬得像天花板一样。父亲就在如此苍茫的背景下吸着烟,那一点火红的光在苍白生硬的天地间显得格外生动可亲。
气温骤降,父亲不动,车也静止。
父亲立在车外,风或从他丝丝分明的发间呼啸而过,或扑在他刀刻般硬朗的脸上,可他仍然纹丝不动,只是夹在指间的烟忽明忽暗,侧影显得愈加沉默。风在车外肆意地长侵直掠,车内的暖气却开得很足。车上的皮制座椅很软很舒服,暖气正对着我的脚心,慢悠悠地烘着,不同于外面急吼吼的寒意。我揭开保温杯的盖子,袅袅热气立刻蒸腾出来。熏得我两眼发涩,我立即移开视线,转向窗外。
黑色的大衣外套笼罩着父亲,他立在暮色下,犹如一幅剪影。时光越拉越长,他似乎也离我越来越远。一丝慌乱无措忽然袭上我的心头,我连忙摇下车窗,父亲的身影愈加清晰,一股混着烟草的冰凉气息扑面而来。我心稍安。
“爸。”我扬声喊道。寒风瞅准了机会直往我的口鼻钻,我狠狠地打了个寒噤。父亲似乎是一下子回过神来,转头看我,脸庞在烟雾下若隐若现,鬓角却白得晃眼。我霎时哽咽了喉咙,又缓缓吐出:“你不上来吗?”父亲有些愣神,信手掐灭了烟蒂,大步朝我走来,厚厚的手掌抚了抚我的头发,凉而暖,轻声道:“快进去吧!”我顺从地摇上车窗,只露出一双眼睛。
此时,我在车里,听着暖气“嗡嗡”的声音;父亲在车外,寒风狠狠地卷起他身上除了体重外的一切,他又往前靠了靠,刀刻般的脸庞在窗户缝的分割下只留下英挺的鼻子。我的眼睛顿时暖得发涩,父亲带着鼻音的话响起:“我不进去了, 你快把窗户关上,不要着凉了。”我看了他两眼,埋头,玻璃缓缓上升,“砰”,轻轻的一声,父亲的温度,那带着烟草气味的干燥温热的父亲的气味被隔离在窗外了。我怏怏地抱起水壶,冰凉的触感冻得我一个激灵,头痛稍缓。揭开瓶盖,一股子湿热的姜茶的辛辣腥甜的味道直冲我脑门,我嫌恶地皱了皱眉头,但想到父亲清早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硬是闷了一大口。那一刻,我的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暖,那暖有如被父亲拥在怀中所感受到的父亲胸膛的温度。
我眯着眼躺在座椅上,父亲的轮廓在我眼中越来越模糊,最后凝成了一个小黑点,后来,终于看不见了……
梦里,我在车里,父亲在车外,他的眼神眺望远方,身体却坚定不移地守在车外,尽管寒意入骨,铠甲却泛着温暖的触感。
有寒风袭来,睡梦中的我有了朦胧的意识,瞬间,那风又消失了,我嘟囔着翻了个身,耳边传来父亲说话的声音:“……我女儿生着病,我身上寒气太重,我怕……”父亲的絮语模模糊糊地从我的耳畔划过,我的嘴角悄然挂上了一丝笑意。
我在车里,看着父亲迎风;父亲在车外,他似乎总知道风从哪里来。
【点评】
作者善于设置特定情境,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表面上看只是写“我在车里,父亲在车外”,但作者的情感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不断变化。“我”、父亲,人物就两个,场景也很简单,车里车外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便于集中笔力刻画细节,本文对景、烟、脸、手掌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慈爱如水却不事张扬的父亲形象,足可作为中国父亲的缩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对于曾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亚洲来说,文明自信 。亚洲有文明自信的底气。这份底气源于亚洲的 历史底蕴。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近百种宗教……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 ,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增强文明自信,将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基础。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カ。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 )。我们应该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促使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弥足珍贵 深厚 篇章 取长补短
B. 弥足珍贵 丰厚 文章 取长补短
C. 举足轻重 丰厚 篇章 扬长避短
D. 举足轻重 深厚 文章 扬长避短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不应该是强迫的、强制的,不应该是单向的、单一的
B. 而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
C. 而不应该是单向的、单一的,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
D. 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推动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B. 我们应该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C.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推动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D. 我们应该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推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炎热天气里喝大量水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可以保护肾脏,保持身体水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 ① 还存在着争议。
选择喝热饮的理论是,热饮能让你暂时从内心感到温暖,这会让你出更多的汗, ② 这是降低核心体温的有效方法。但是流汗太多无法补充,人体很快就会脱水,所以有些人建议应当完全避免喝热饮。的确,一些研究认为,③ ,研究表明,人们进行剧烈运动之后,通过测量饮用热饮或者冷饮时身体核心体温,结果发现冷饮是最有效的身体降温方式。

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小题。
捡漏儿
许福元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脑残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够,还要收集别家的。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你要收破烂呀!”
亮亮嘻嘻笑了:“我这是节约再生资源。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收破烂了!有破烂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的,这儿有几个纸箱子要不要?”说这话的是一个像退休职工、又像离休干部,很干净很清爽的老人,拄杖立在一层单元门外,腿边三个纸箱子。
亮亮捏闸跳下车,问:“多少钱?”
“给三十吧。”老人用拐棍敲了敲纸箱子,听声音很瓷实。“刚才有个收破烂的开个三蹦子,我让他等。等我小孙子从电梯上搬下来时,他又开车突突冒黑烟走了。我这熊孙子呢,回去打游戏机去了。现在的孩子,不气你就不错了。这纸箱子里就是些旧书旧报纸。你收走,我到凉亭坐会儿。”
亮亮把三个纸箱子搬上车,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亮亮一边继续蹬车一边对豆豆说:“你还真跟小主似的,也不帮个忙,连车都不下。”
“你还真能卖萌,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也不划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豆豆又呲儿他:“拐辅路,走辅路。”
车子一颠一歪,豆豆随着纸箱子就溜了下来。摔疼了刚要发作,见纸箱子里掉出一板东西,金光一闪。豆豆眼光一亮,喊出了声:“钱!”
是钱,还不止是一板。崭新的人民币,一百元一张。腰封很好,整齐硬梆。一板一百张,一板一万。俩人看四周静悄悄,开始紧张地数钱,一板,两板,三板,四板,五板……好啊,整整五十板,五十万,五十万呐!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这个大馅饼该怎么吃?
亮亮挠着头问:“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豆豆话语带着甜丝丝,“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
“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亮亮用手摸脖子。
“是你偷的吗?”豆豆挺直脖子问。“不是。”“是你抢的吗?”“也不是。”
“那不就得了么。”豆豆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说,“你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这也是上天对你的回报,却之不恭。”
亮亮一时无言以对。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
“你这人可真是,你看这个老头的穿戴,像买两限房的工薪阶层吗?”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
“嘁。”豆豆嘁完以后反问道,“你看这老头的气质,像乡下老农存钱的土办法吗?”
亮亮听了点点头。突然一激灵:“这个楼是银行的楼,这个老头要是个贪官……”
豆豆一下子用小手捂住他的嘴,前后看了看,然后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说:“吓死我了。”喘息一会儿,才定定地说:“《水浒》上有一句话,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对。亮亮表示赞同,也动了心。
可又一转念,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
豆豆有点气。“你去,我不去。”
亮亮也气了,眉毛都立了起来。“我去,你也去。”
豆豆顽皮地一笑:“你去咱俩就吹。”
“吹就吹。”亮亮蹬车在前边飞。
“等等我!”豆豆在后面飞似的追,“你想甩我,没门!”
派出所新来的小警员觉得事态严重,报告了所长;所长觉得事件重要,报告了县局;县局觉得案情重大,派一名干练的警察协助调查。
那个卖三个纸箱子的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询室,有笔录,有全程录像。
纸箱子打开,齐刷刷露出五十板人民币,金光闪闪。老头见了,眼光那么一亮。
所长审慎地问:“钱,五十万,是您的吗?”
“是。”老头笑说:“这点钱不叫钱。”
“你口气不小哇。”小警员冲口而出。
老头用拐杖点点钞票:“是钱不假,钱是假钱。这是当年银行为训练职工手点钞票而特别印制的规范假钱,每张钞票都有浅浅印记。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我得过全市第一名。你网上一搜就知道了。我没想卖,让我这小坏孙子搬错了。”
噢,哇!原来如此。
老头很感慨,又用拐杖敲敲那一排钞票:“潘家园的一个古董商看上了,愿出面值百分之三的价格收走。我没卖,想留个念想。现在好了,我送给你们这小两口,算你们捡个漏儿。”
亮亮说:“谢谢您老人家。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
“为什么?”
“人生不是捡漏儿!”
(选自《小小说》)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心理,如豆豆的“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却之不恭”“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等语言,真实地反应了豆豆想把钱据为己有的心理状态。
B. 小说情节安排紧凑,如从“卖自家的…还要收集别家的”到收老人的三个纸箱再到“拐辅路”“车子一颠一歪”“纸箱子里掉出板东西”等环节,前后勾连,结构紧密。
C. 小说多处设置伏笔,如亮亮搬纸箱感觉“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与纸箱里有五十板百元钞票相照应,“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与老人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得全市第一名照应。
D. 小说以“捡漏儿”为中心谋篇布局,选材组材有详有略,重点内容如亮亮两人看到“钱”的情景,刻画详尽,而次要内容如公安部将事件逐级上报部分,则一笔带过。
6. 试分析小说结尾老头与亮亮对话的作用。
1. A 解析: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深厚:坚实,多用来形容基础。丰厚:指密而厚;丰富,富裕。篇章:指篇幅与章节。比喻卓越的成绩与贡献。文章: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扬长避短: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2. D 解析:根据与前一句的对应关系判断。
3. C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应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二是“促使…进步”搭配不当。
4. ①应该喝冷饮还是热饮 ②从而使你的身体降温凉爽 ③冷饮是最佳降温饮品
5. C 解析:“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与老头是银行职工的身份相照应。
6. ①构思严谨,与题目“捡漏儿”相照应,使小说前后圆合,结构严密。②“人生不是捡漏儿!”从亮亮口中说出,凸显了亮亮的精神品质,突出其品德高尚、堂堂正正的形象。③这一结尾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展现了当今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传播正能量,升华了小说主题。(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