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93—P94。
一、学习内容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较第三版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而言,增加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来解决“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和“多少种不同的车票”的问题。第一个情境侧重让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体会几何直观的作用,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思考更有序,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第二个情境侧重在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规律与联系,并进行合情推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情境抽象成数学图形的过程,感受借助数学图形描述分析问题的简洁,初步感受几何直观的实现过程。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的《搭配中的学问》、《比赛场次》接触过有序思考,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通过前测,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序地数线段、数图形,一部分学生知道怎样直接列加法算式计算,还有少数几个孩子会用公式列式解决。
四、课前慎思
本课的主题是“数图形的学问”,刚开始我的理解关键在“数”和“学问”,那就是要“有序”。既然学生已经会有序地数了,还有必要学吗?还有必要教吗?我们这节课的生长点在哪里呢?经过反复的教材解读和研究,明确本课重点应在利用数学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发展几何直观,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图形的数学问题,而不仅仅是怎样数线段。学生会数线段并不意味着会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如果换成其他生活情境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描述和分析吗?所以本课的生长点定位为让学生利用数学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会线段图与情境图之间的关系,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资源准备:ppt课件
教具
六、流程预设(体现吸引人、激发人、生长人、走出人的好课标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理解规则
播放录音。理解规则。
活学
1.齐读。2.交流演示。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游戏规则。
图形直观解决问题
1.图形描述,转化问题。提出问题:4个洞口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从情境图抽象出示意图:你是怎么画的?问题转化:数多少条路线就是数有多少条线段。
1.独立画图。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
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图抽象出线段图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图形直观,解决问题。有顺序地数线段:你是怎么数的?比较异同,突出有序。
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
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中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发现规律。5个洞口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6个呢?······①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②列出算式,发现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活用
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1.问题推广。2.灵活运用画示意图策略解决问题。①5个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②中、美、英、俄4个国家代表队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队要赛一场。已知中国队和美国队各已赛3场,英国队已赛2场,请问此时俄罗斯队赛了几场?
活思
1.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回顾反思自评互评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1.全班交流。2.反思自评。3.同桌互评。
通过回顾、评价,培养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及反思的习惯。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