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11:27: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基础积累(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2分)
A.国殇(shānɡ)    踌躇(chù)    哗众取宠(huà)
B.诡谲(jüé)
依恋(liàn)
蹑手蹑脚(niè)
C.伫立(chù)
商於(yú)
咬牙跺脚(duò)
D.搭济(jì)
囫囵(lún)
信手拈来(niān)
【解析】A项中“躇”应读“chú”,“哗”应读“huá”,B项中“谲”应读“jué”,C项中“伫”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2分)
A.幌子   梗慨   漫步   喃喃自语
B.犀利   贪婪   钢盔   雕粱画栋
C.安蔚   施肥   凝视   不知所错
D.蓦然   拾掇   鞠躬   无可奈何
【解析】A项中“慨”应为“概”,B项中“粱”应为“梁”,C项中“蔚”应为“慰”,“错”应为“措”。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解析】困境:困难的处境。困难,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通常在很多励志名言中出现。上文有“身处”一词,所以选“困境”;启发:不是直接指出结论,而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或事理,打开思路,引起联想,使发现并领悟。常说“启发性、启发式”。启迪:开导、启发。只用于书面语中。只有“启迪”才能支配“智慧”而“启发”却不能;抚慰:抚恤、安慰。是帮助别人从错误、忧虑中醒悟过来。抚恤则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只有“抚慰”才能支配“心灵”,而“抚恤”却不能。故选A。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解析】A.两面对一面:“成功与失败”是两面,“努力的结果”是一面;B.缺宾语,“外地游客”后面加“的青睐”;C.语义重复:去掉“以上”,把“超过”改为“达到”。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解析】C项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6.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D )(2分)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解析】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7.名著阅读。(3分)
(1)《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在__桑菲尔德庄园__,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__罗切斯特__的爱。
(2)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
这是《儒林外史》中__鲁编修__出场的开场白。
8.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__无限山河泪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饿死真吾事,__梦中行采薇__。(文天祥《南安军》)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恢弘志士之气__。(诸葛亮《出师表》)
(5)__肉食者鄙__,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
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9.综合性学习。(共8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__示例: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
《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__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4分)
__示例:我和“诗仙”有个约会;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
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湖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指的是什么?(4分)
__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
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__
11.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__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__
12.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__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__
13.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__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__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13分)
拉 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r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光明日报》)
14.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2分)
__①文章的线索;②提示文章主要内容;③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__
15.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3分)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②__为吃一碗拉面而不辞辛劳__;
③__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__;
④__在日本陪儿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__;
⑤观看纪录片《拉面之神》。
16.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我”与分别十年的好友相见,与她一同吃拉面,无比开心,因此觉得眼前的拉面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意近即可)__
17.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我”是一个重友情(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又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__
18.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3分)
__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意近即可)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1分)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9.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3分)
__举例论证。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__
20.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__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__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4分)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__示例: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__
三、作文(50分)
22.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亦如此。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基础积累(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国殇(shānɡ) 踌躇(chù)   哗众取宠(huà)
B.诡谲(jüé)
依恋(liàn)
蹑手蹑脚(niè)
C.伫立(chù)
商於(yú)
咬牙跺脚(duò)
D.搭济(jì)
囫囵(lún)
信手拈来(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幌子   梗慨   漫步   喃喃自语
B.犀利   贪婪   钢盔   雕粱画栋
C.安蔚   施肥   凝视   不知所错
D.蓦然   拾掇   鞠躬   无可奈何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6.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7.名著阅读。(3分)
(1)《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在
,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
的爱。
(2)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
这是《儒林外史》中
出场的开场白。
8.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饿死真吾事,
。(文天祥《南安军》)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5)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

_”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9.综合性学习。(共8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4分)
.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湖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指的是什么?(4分)
.
11.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
12.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
13.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13分)
拉 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r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光明日报》)
14.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2分)
.
15.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3分)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_;




⑤观看纪录片《拉面之神》。
16.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
17.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18.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3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1分)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9.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3分)
.
20.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4分)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三、作文(50分)
22.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亦如此。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