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21:12: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5张PPT)




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它就是——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目标导学一
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课前导读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作诠释
摹状貌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
周密
简明
生动
1.有关“说明文知识”
事理说明文
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掲示出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所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2.有关“事理说明文”
知识链接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丰富的物候现象。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越。
3.题目解说
知识链接
目标导学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第一节中“到处”,最后一节的“妙不可言”都要加重语气,放慢语速。第四和第五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朗读时要体会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句,声调上扬,语气加重,读出童真、童趣。
朗读指导
阅读小标兵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具体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阐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秋天
寒冬
层次井然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本课中的“语言”是指大自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一种自然规律。
自由朗读课文,你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语言”?
七种,分别是:白云高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水中蝌蚪是春天来了;大雁南飞秋天到;大树年轮告诉岁数;鱼鳞圆圈告诉岁数;三叶虫化石告诉人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课文讲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分别是什么?
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目标导学三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大自然的语言




秋天
春天
冬天
夏天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古今的差异。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主要
次要
不能调换位置
逻辑顺序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4.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成
物候现象差异
5.造成古今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默读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7.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8.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9.回忆:作者“听懂”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明白了白云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雁南飞则是秋天来了,树轮和鱼鳞会告诉它们的岁数,化石告诉很久以前的地貌。
10.怎样才能“看见、听见”大自然的语言,结合课文例子说说。
要想看见、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必须细心、多观察。如看见天空中大雁南飞,你就要多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这样就能看见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了。
1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是比喻的说法,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目标导学四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1-3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4-5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10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经度差异
纬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逻辑顺序
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现象——本质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顺序
方法指导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答题模式: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②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天气
妙不可言
树轮、鱼鳞—年龄
蝌蚪、大雁—季节
化石—地貌
结构整理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
第十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方法
问题探究
举例子。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
作比较。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打比方。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赶快种谷子”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你能找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吗?
示例一:“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一片春色扑面而来。
示例二: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2.分析课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效果。
问题探究
一、准确,严谨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如:

外:
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语言特色
二、准确、生动、典雅
“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语言特色
这首诗歌写了
。告诉我们只要
,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

大自然给我们的种种启示
仔细观察,刻苦钻研
规律
主题概括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意义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收集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馒头云,天气晴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有关物候的诗文:
拓展延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一个小节写一写。
蝉儿趴在树丛中,
“知了,知了”地叫着,
不就是告诉人们:
夏天就在眼前。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