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一章过关检测提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电话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传递到对方的听筒,引起听觉
B.话筒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话筒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D.听筒和话筒中都有电磁铁
2.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微波炉
B.电饭锅
C.吸尘器
D.空调
3.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
)
A.选定某一频率的电台信号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
C.把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D.把声音信号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检出来
4.小明家对面的高层大厦上新安装了中国通信基地台的天线,它是用来为下列哪种电话服务的
(
)
A.普通电话
B.无绳电话
C.移动电话
D.以上三种都不是
5.车载GPS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所示),为汽车驾驶员导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
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6.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形成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以下活动中,几乎不会对人产生电磁辐射的是
(
)
A.使用手电筒
B.玩电脑游戏
C.接听手机
D.紧靠工作着的微波炉
7.大阅兵通过卫星电视,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国,给国人以振奋,就此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一消息是通过超声波传播的
B.这一现象说明电磁波可传播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C.人们几乎同时知道这一消息,说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时间
D.电磁波的传播必须借助卫星
8.(连云港中考)马航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一种叫做“蓝鳍金枪鱼”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参与了搜寻,它可以潜入水下4
500
m深处,利用声呐搜寻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联前,马航MH370是通过超声波与地面进行联系的
B.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蓝鳍金枪鱼”下潜过程中,其所受的压强和浮力均不变
D.“蓝鳍金枪鱼”是利用电磁波探寻水下物体的
9.(成都中考)在芦山县抗震救灾过程中,“旋翼无人机”成为“救灾的空中指挥官”。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短时间内就确定了倒塌严重区域,为救援力量分布、调度提供了服务。对于上述新闻信息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人机”通过超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B.“无人机”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C.“无人机”通过次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D.“无人机”通过光纤向地面控制中心传送图像
10.贾波特同学对如图所示的三水荷花世界电视录制和播放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A.摄像机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B.话筒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C.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把信号传给接收机
11.(白银中考)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并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
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
kg
B.“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次声波
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
N,在月球上重为10
N
12.(河南中考)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如图是它们的家族谱。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B.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
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所示,甲图中是两个小朋友用“土电话”通话,乙图中是小明的妈妈在用固定电话与一位老师交谈,
甲的传声原理是
,
乙的传声原理是
。
14.(曲靖中考)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
特性;手机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15.金属对电磁波具有
作用。某电磁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电磁波的波长是
m。
第15题图
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甲、f乙,则
f甲
_f乙。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v甲
v乙(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第16题图
17.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实现。无线路由器是通过
波向四周有效范围内的终端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速。
18.远在千里之外的泸州听众能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广播信号是通过
(填“声波”或“电磁波”)传送过来的,其信号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速,因为
。
19.(淮安中考)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
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
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直到相互接触时耗时150
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的,且速度为
m/s。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南京中考)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天宫一号”和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
波来实现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三、实验探究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2分,共22分)
21.小明利用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实验过程:
用一个厚玻璃罩与底座密封,然后调节收音机使它能收到一个音乐电台的节目,再将收音机和一个正在通话中的电话话筒放入罩内,最后将玻璃罩里面抽成真空。
实验结论:
①如果能通过另一部电话听到收音机发出的音乐声,表明收音机接收到了电磁波;
②如果不能通过另一部电话听到音乐声,说明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通过另一部电话,小明
(填“能”或“不能”)
听到收音机发出的音乐声,因为
。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中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
22.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如图所示,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验证了
的存在。现将收音机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重复以上实验,却发现听不到收音机发出的“咔咔”声,试分析:
(1)收音机放在真空玻璃罩中听不到“咔咔”声的原因是
。
(2)谢老师在一次乘坐镇江商业城的电梯时,发现性能完好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
(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简述实验方法)
四、综合应用题(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共22分)
23.阅读、分析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微波碰到含有水分的食物,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过量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害。
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
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
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
用微波炉烹饪的速度比其他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1)请简要说明微波炉“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而“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的道理。
(2)与其他灶具相比,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纤的奥秘
光纤电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发明光纤电缆的,就是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光纤电缆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光可以从弯曲的玻璃光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如图甲)。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如图乙),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入射角再增大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如图丙),这样光就在玻璃中传播,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如图丁),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它只有在折射时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的现象中才可能发生。如图1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所以,一般弯曲的光学纤维(简称光纤),只要它的透明度高、均匀,并且芯与外皮层之间的分界面光滑,就是一根好的光导管。一根头发般细小的光纤,其传输的信息量相等于一条饭桌般粗大的铜“线”,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础,数以万计的光学纤维构成的光学纤维束(如图2),它不仅能传导光能,也能将图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传光能的纤维束称为传光束,同时能传图像的纤维束称为传像束。
(1)完成上文中的空格。
(2)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
(填“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3)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入射角必须
才会发生全反射。
A.大于42° B.小于42° C.大于45° D.小于45°
(4)下列关于传光束与传像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光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必须严格对应,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不需严格对应
B.传光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不需严格对应,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必须严格对应
C.传光束与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都必须严格对应
D.传光束与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都不需严格对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电话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传递到对方的听筒,引起听觉
B.话筒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话筒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D.听筒和话筒中都有电磁铁
2.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
)
A.微波炉
B.电饭锅
C.吸尘器
D.空调
3.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
A
)
A.选定某一频率的电台信号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
C.把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D.把声音信号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检出来
4.小明家对面的高层大厦上新安装了中国通信基地台的天线,它是用来为下列哪种电话服务的
(
C
)
A.普通电话
B.无绳电话
C.移动电话
D.以上三种都不是
5.车载GPS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所示),为汽车驾驶员导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
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6.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形成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以下活动中,几乎不会对人产生电磁辐射的是(
A
)
A.使用手电筒
B.玩电脑游戏
C.接听手机
D.紧靠工作着的微波炉
7.大阅兵通过卫星电视,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国,给国人以振奋,就此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这一消息是通过超声波传播的
B.这一现象说明电磁波可传播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C.人们几乎同时知道这一消息,说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时间
D.电磁波的传播必须借助卫星
8.(连云港中考)马航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一种叫做“蓝鳍金枪鱼”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参与了搜寻,它可以潜入水下4
500
m深处,利用声呐搜寻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失联前,马航MH370是通过超声波与地面进行联系的
B.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蓝鳍金枪鱼”下潜过程中,其所受的压强和浮力均不变
D.“蓝鳍金枪鱼”是利用电磁波探寻水下物体的
9.(成都中考)在芦山县抗震救灾过程中,“旋翼无人机”成为“救灾的空中指挥官”。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短时间内就确定了倒塌严重区域,为救援力量分布、调度提供了服务。对于上述新闻信息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无人机”通过超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B.“无人机”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C.“无人机”通过次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D.“无人机”通过光纤向地面控制中心传送图像
10.贾波特同学对如图所示的三水荷花世界电视录制和播放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D
)
A.摄像机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B.话筒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C.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把信号传给接收机
11.(白银中考)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并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
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
kg
B.“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次声波
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
N,在月球上重为10
N
12.(河南中考)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如图是它们的家族谱。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B.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
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所示,甲图中是两个小朋友用“土电话”通话,乙图中是小明的妈妈在用固定电话与一位老师交谈,
甲的传声原理是__固体能够传声__,
乙的传声原理是__导线中电流传声__。
14.(曲靖中考)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__音色__特性;手机是通过__电磁波__来传递信息的。
15.金属对电磁波具有__屏蔽__作用。某电磁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电磁波的波长是__0.04__m。
第15题图
16.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f乙。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v甲__=__v乙(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第16题图
17.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实现。无线路由器是通过__电磁__波向四周有效范围内的终端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速。
18.远在千里之外的泸州听众能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广播信号是通过__电磁波__(填“声波”或“电磁波”)传送过来的,其信号的传播速度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速,因为__光也是一种电磁波__。
19.(淮安中考)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
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__电磁波__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直到相互接触时耗时150
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静止__的,且速度为__0.2__m/s。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南京中考)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引力__;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_运动__,“天宫一号”和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__电磁__波来实现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3×_108__m/s。
三、实验探究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2分,共22分)
21.小明利用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实验过程:
用一个厚玻璃罩与底座密封,然后调节收音机使它能收到一个音乐电台的节目,再将收音机和一个正在通话中的电话话筒放入罩内,最后将玻璃罩里面抽成真空。
实验结论:
①如果能通过另一部电话听到收音机发出的音乐声,表明收音机接收到了电磁波;
②如果不能通过另一部电话听到音乐声,说明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通过另一部电话,小明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
听到收音机发出的音乐声,因为__真空不能传声__。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中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
答:可以将收音机换成有来电显示的电话或者手机,
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然后用另外的电话拨打罩内的电话或者手机,通过看来电显示的闪灯是否发光,判断它是否接收到电磁波。
22.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如图所示,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验证了__电磁波__的存在。现将收音机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重复以上实验,却发现听不到收音机发出的“咔咔”声,试分析:
(1)收音机放在真空玻璃罩中听不到“咔咔”声的原因是__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__。
(2)谢老师在一次乘坐镇江商业城的电梯时,发现性能完好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__电梯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简述实验方法)
解:将手机设置到响铃状态后放入密闭的金属容器内,
试用另一手机呼叫盒内的手机,如果听不到盒内的手机声响,
就说明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四、综合应用题(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共22分)
23.阅读、分析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微波碰到含有水分的食物,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过量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害。
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
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
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
用微波炉烹饪的速度比其他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1)请简要说明微波炉“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而“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的道理。
(2)与其他灶具相比,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解:(1)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原因:
①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只反射、不吸收、不传导微波,确保能量聚集在炉内
②微波碰到金属就反射,防止了微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装食物的容器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原因:微波能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且不消耗能量,微波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加热食物。
①微波在金属外壳、食物容器上几乎不消耗能量;
②微波能直达食物内部5
cm深,在食物内、外部同时加热,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对文字不作过高要求,只要答出要意即可)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纤的奥秘
光纤电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发明光纤电缆的,就是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光纤电缆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光可以从弯曲的玻璃光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大于__入射角(如图甲)。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增大__(如图乙),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入射角再增大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如图丙),这样光就在玻璃中传播,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如图丁),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它只有在折射时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的现象中才可能发生。如图1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所以,一般弯曲的光学纤维(简称光纤),只要它的透明度高、均匀,并且芯与外皮层之间的分界面光滑,就是一根好的光导管。一根头发般细小的光纤,其传输的信息量相等于一条饭桌般粗大的铜“线”,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础,数以万计的光学纤维构成的光学纤维束(如图2),它不仅能传导光能,也能将图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传光能的纤维束称为传光束,同时能传图像的纤维束称为传像束。
(1)完成上文中的空格。
(2)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__不可能__(填“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3)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入射角必须__A__才会发生全反射。
A.大于42° B.小于42° C.大于45° D.小于45°
(4)下列关于传光束与传像束的说法正确的是__B__。
A.传光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必须严格对应,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不需严格对应
B.传光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不需严格对应,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必须严格对应
C.传光束与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都必须严格对应
D.传光束与传像束中的光学纤维在两端端面上的位置都不需严格对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