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复习
孟德尔第一定律的内容
复习
孟德尔第一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亲本性状: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亲本性状: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亲本性状: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新的性状: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亲本性状: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新的性状:
黄色皱缩
绿色圆形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9
:
:
:
3
3
1
比值:
圆粒:皱粒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比值:
9
:
:
:
3
3
1
圆粒:皱粒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比值:
9
:
:
:
3
3
1
接近3:1
圆粒:皱粒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黄色:绿色
比值:
9
:
:
:
3
3
1
接近3:1
圆粒:皱粒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黄色:绿色
比值:
9
:
:
:
3
3
1
接近3:1
接近3:1
圆粒:皱粒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黄色圆形
绿色皱缩
黄色圆形
黄色圆形
315
黄色皱缩
101
绿色皱缩
32
绿色圆形
108
×
黄色:绿色
比值:
9
:
:
:
3
3
1
接近3:1
接近3:1
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
遵循了分离定律。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Yr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yRr
F1
F1配子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
×
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
♀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性状表现有4种,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9:3:3:1。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4种 4/16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4种 4/16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4种 4/16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4种 4/16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纯合体有哪几种? 4种 4/16
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1种 4/16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4种 8/16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遗传因子组合形式: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遗传因子组合形式:
9种
F2: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
♀
性状表现:
四种
黄圆(9):黄皱(3):绿圆(3):绿皱(1)
双显性 一显一隐 一隐一显 双隐性
遗传因子组合形式:
9种
1YYRR ∶ 2YYRr ∶ 1YYrr ∶ 2YyRR ∶ 4YyRr ∶ 2Yyrr ∶ 1yyRr ∶ 2yyRr ∶ 1yyrr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YyRr
yyrr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YyRr
yyrr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yR
配子
YR
yr
Yr
yr
×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YyRr
yyrr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yR
配子
YR
yr
Yr
yr
YyRr
测交
后代
yyrr
Yyrr
yyRr
×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YyRr
yyrr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黄色圆粒
1 : 1 : 1 : 1
yR
配子
YR
yr
Yr
yr
YyRr
测交
后代
yyrr
Yyrr
yyRr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和隐性亲本类型杂交
YyRr
yyrr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黄色圆粒
1 : 1 : 1 : 1
yR
配子
YR
yr
Yr
yr
YyRr
测交
后代
yyrr
Yyrr
yyRr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
无论正交或反交,实验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四 自由组合定律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2、从一对到多对研究
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2、从一对到多对研究
3、对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
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2、从一对到多对研究
3、对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
4、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逻辑分析
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自由组合。
五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2、从一对到多对研究
3、对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
4、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逻辑分析
5、。。。。。。
获得成功的原因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遗传因子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七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六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遗传因子
1909年约翰逊(丹麦)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七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例题1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
红花(C)对白花(c)是显性。推算亲本DdCc
与DdCc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
们各自的数量比。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Dd × Dd Cc × Cc 子代基因型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Dd × Dd Cc × Cc 子代基因型
1DD
1CC====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2Dd
1CC====2DdCC
2Cc ==== 4DdCc
1cc ====2Ddcc
1dd
1CC ====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Dd × Dd Cc × Cc 子代基因型
1DD
1CC====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2Dd
1CC====2DdCC
2Cc ==== 4DdCc
1cc ====2Ddcc
1dd
1CC ====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Dd × Dd Cc × Cc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1DD
1CC====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2Dd
1CC====2DdCC
2Cc ==== 4DdCc
1cc ====2Ddcc
1dd
1CC ====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方法:分枝法
自由组合例题分析
解:
DdCc × DdCc
基因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关系
Dd × Dd Cc × Cc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1DD
1CC====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2Dd
1CC====2DdCC
2Cc ==== 4DdCc
1cc ====2Ddcc
1dd
1CC ====1ddCC
2Cc ====2ddCc
1cc ====1ddcc
3高茎
3红花==9高茎红花
1白花==3高茎白花
1矮茎
3红花==3矮茎红花
1白花==1矮茎白花
方法:分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