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名 ,孔子以后儒家著名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 。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孟子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提出“性善”论。
《孟子》与《 》《 》《 》合称“四书”。
孟子相
轲
孔孟
中庸
大学
论语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āng)死无憾
五十者可以衣(yì)帛(bó)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谨庠(xiáng)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ǎo)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主谓取独,不译。
对于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也是这样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考察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更
第1段内容
提出对国家尽心,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为什么?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尽心
无如寡人之用心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喜欢
用
(咚咚地
敲着战鼓
已经
拖着
逃跑
有的人
凭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是,
不过
这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状语后置
比
第2-4段内容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未尽心。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层推进
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王好战,请以战喻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违背
季节
尽,完
密
网
深
按照
这
供养
办丧事
遗憾
第5段内容
不违农时
以时入山林
不入洿池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阐述“王道之始”:合理发展生产养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作动,种植
名作动,穿
小猪
猪
通“毋”,不要
几
通“斑”
背着东西
顶着东西
这样(做了)却不能为王的,还没有过这种情况。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认真从事
庠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以:把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认真地举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
王:名作动,为王
这样(做了)却不能为王的,还没有过这种情况。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第6段内容:
富民
教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富民、教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作动,吃
约束,
制止
通“途”
,道路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年成
这
名作动,归罪
则,那么
到,归顺
与.....有什么不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王无罪岁
错误态度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正确
态度
第7段内容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实施教化,使百姓知礼仪。)
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仁政的措施?(用原文回答)
中心内容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王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本文写作特色: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善用比喻
气势充沛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讨 论
作业:
1、背诵全文
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孟之道及其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家(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舍(卑幼亲属)
知识拓展:古代表示谦虚的自称
帝 王:
一般人:
官 吏:
读书人:
老 人:
称妻子:
称亲属:
寡(寡德之人) 、
愚、鄙、敝、仆
下官、末官、卑职
小生、晚生、不才
老朽、老夫、老汉、老身、老衲
拙荆、贱内
孤(小国之君)、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