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6.《琵琶行 并序》 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6.《琵琶行 并序》 课件40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8 13:0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作者简介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师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琵琶行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诵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教”。
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送客江边,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贾人 gǔ 悯然 mǐn
转徙 xǐ 恬然 tián
迁谪 zhé
捻 niǎn 挑 tiǎo
霓裳 nícháng 间关 jiàn
幽咽 yè 迸 bèng
铁骑 qí 裂帛 bó
西舫 fǎng 悄无言qiǎo
敛容 liǎn
衣裳 shang 虾蟆 há má 教坊 fāng 红绡 xiāo
钿头银篦diàn bì
阑干 lán
谪居 zhé 杜鹃啼血xuè
还独倾 huán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文体知识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学习小序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人物的心情和身世以及故事的主要经过;交代写诗的动机;奠定感伤的感情基调。
学习小序
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横呢?第四段中哪两个诗句点出了原因?这句诗同时也是全文的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请用文中诗句来叙述
琵琶女的人生三部曲
人生辉煌
人生转折
人生低谷
对比、反衬
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
昔日欢笑衬后来辛酸,
塑造了一个被玩弄、被遗弃的妇女形象。
诗歌中叙述琵琶女身世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文中诗句来叙述
诗人的人生三部曲
人生辉煌
人生转折
人生低谷
不畏权贵上书,被诬陷为越职。
29岁中进士,春风得意。
年轻时
才貌双绝,备受追捧
如今
年长色衰,独守空船
被贬前
才华横溢,仕途顺利
如今
谪居卧病,孤独失意
琵琶女的身世
诗人的遭遇
京城风光,江州沦落
相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 送客闻琵琶
第二次 夜听琵琶曲
第三次 重闻琵琶曲
(详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感伤基调。
(互 文)
送客闻琵琶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浊杂粗重
轻细急促
婉转流利
冷涩低沉,以至停顿
激越
雄壮
清脆尖利,戛然而止
夜听琵琶曲
错落有致
比 喻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环境的寂静侧面写出乐曲感人,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春风得意少年时
命运抗争诉悲愤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弦一声如裂帛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音乐旋律
重闻琵琶曲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谁解青衫泪 ?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线
秋江夜送客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明线:歌女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