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8-15 14: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桃花源记□金元清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文言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具学具:录音机、磁带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秦汉魏 美、奇、乐晋
教学反思: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 huò 俨yǎn 阡陌qiān mò 诣 yì 2、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朗读课文,并以四人小组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试讲课文(每个学生讲一段)二、1、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2、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本课中的词义3、先请同学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①便舍船( ) 屋舍俨然( )②忘路之远近( ) 便扶向路( )③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⑤往来种作( ) 设酒杀鸡作食( )⑥阡陌交通( ) 才通人( )⑦寻向所志( ) 寻病终( )⑧既出( ) 皆出酒食( )⑨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⑩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4、请同学们再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角度探寻①具 咸 皆 悉 并 ②问 答 言 语 云 道 说③要 延 ④穷 尽⑤若 如 ⑥未 元⑦欣 怡 ⑧及 诣 引导学生综合归纳,比较辨析同上 看书,寻找,归纳学生作比较同上 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训练学生一和基本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同上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再请同学们从古词义的区别上进行辨析: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大的: ①阡陌 ②交通 ③妻子 ④绝境 ⑤无论 ⑥从来⑦间隔 ⑧鲜美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①远近 ②缤纷 ③土地 ④良田 ⑤往来⑥男女 ⑦衣着 ⑧水源 ⑨魏晋 ⑩高尚 ⑾处处6、还请同学们做两个练习: (1)找出文中的美词(并说出意思)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2)写出含下列字的成语: ①穷(山穷水尽) ②怡(心旷神怡)③乐(乐此不疲) ④尽(无穷无尽)⑤津(无人问津) ⑥复(无以复加)⑦病(无病呻吟) ⑧云(人云亦云)⑨迷(迷途知返) ⑩若(门庭若市)三、1、听课文录音,体会词义 2、认识一下桃花源留给你的印象,用三个字概括 ①三个字概括:美、乐、奇②找出“美”的地方:“忽逢——缤纷”——桃林美 “土地——之属”——桃源界美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答题 意在培养学生品读鉴赏的能力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Δ找到每句,注意落实重点字、词,并译句。Δ朗读体会这几个句子,体会美。③“乐”在哪里?哪些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男女老少及渔人)他们各自为什么而快乐?④请小组讨论,四人中必选一个角色说说自己为何快乐⑤由老师采访一下同学。说说“为什么快乐”小孩玩——无忧无虑 老人——怡然自乐男女——男耕女织 渔人——受热情招待(找出两句作解释)Δ这真是美丽快乐的地方,但它的“奇”也吸引着人们⑥找出“奇”在何处? 处处志志——不复得路,未果⑦为什么找不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源是虚构的)⑧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社会? Δ表明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追求。⑨对作者写此文,有人说积极的,有人说消极的,你是怎样评价?积极——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历史局限性——逃避现实四、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五、布置作业练习二、三 2、熟读并背诵 3、准备改写此文(记叙文) 让学生畅所欲言 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的联想,迁移与表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