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质数和合数 西师大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质数和合数 西师大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7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质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2.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质数与合数既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分析,为了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此把“什么是质数与合数”确定为本课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确定以下几个问题序列:
1.什么是质数与合数?
2.怎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以研学为明线: 五年级学生分类列举、归纳类比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合作探究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围绕问题解决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灵活的掌握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课始,我先让学生写出引出质数、合数概念;通过算式有序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接着观察说出因数与倍数的特点。这样安排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程意义
以发展为隐线: 分类列举、归纳类比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在本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列举、交流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问题导学 1.在算式“4×5=20”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是倍数?
2.说一说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偶数和奇数我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是否是2的倍数)
出示课题:质数与合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说?
提炼问题:1.什么是质数与合数?
2.怎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谈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我们一起来研究按其他的分类标准又可以怎么分呢?
二、研究让学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找出这些数的因数。
2的因数: ; 3的因数: ;
5的因数: ; 6的因数: ;
8的因数: 9的因数: ;
(2)交流汇报。
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让你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把这些数分成两类,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分成的两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另一类是超过两个因数的。
(3)观察与思考1:
请仔细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数,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本身。)
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质数呢?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教师相机板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
举例:你能再找几个质数吗?
(学生举例)
观察与思考2:
我们再观察超过两个因数的数,这些数的因数与质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合数。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教师适时板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说明合数最少有( )个因数。
观察与思考3:
对于质数和合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4)分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类,你认为应该分成几类?哪几类?(这里我们0不考虑)
(课件出示)写出1-10的因数?那些质数?哪些是合数?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我们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三、应用活学
1.做“试一试”。
(1)让学生找出各数的因数并作出判断。
(2)课件出示答案,共同评议,各自校对。
2.做练一练。
找出1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把11-20填 入合适的圈里。
3.试着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操作。
(2)指名读剩下的数,全班共同校对。
四、回顾促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学
1.奇数与素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2.偶数与素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