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19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19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12:54:30

文档简介

高一《扬州慢》学案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学前预习】
读熟本首词。在括号和横线处分别填写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予(
)_____过维扬;
初霁(

_____;
荠(
)麦______弥(
)_____望;
戍(
)角________悲吟;
予怀怆(
)然_______;
自度(
)______此曲;
黍(
)离________之悲;
解鞍少(
)_______驻;
重(
)______到须惊;
豆蔻(
)_________
2、你能初步理解这首词吗?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理解:
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理解:
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理解:
3、杜牧曾经写过很多有关扬州的诗词。读一下注释中的句子,感受一下曾经的扬州是什么样子的。
《题扬州禅智寺》
《赠别》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2)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遣怀》
《寄扬州韩绰判官》
(3)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姜夔来到扬州,看到了什么景?听到了什么声?从词中找一处,从手法和情感角度进鉴赏。?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读意象,引领学生体会战前扬州的繁华与战后扬州的破败。
2、过程与方法:赏析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黍离之悲”的内涵,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淑世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战前扬州的繁华与战后扬州的破败。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词解读、细读、互文诠释等方法领悟“黍离之悲”的内涵。
【教学方法】
细读法、诵读法、合作讨论、问题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导入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一座城市情有独钟,因为那里有我们向往或牵挂的东西,扬州就是这样一个让很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家可能去过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过扬州,你印象中的扬州是什么样子的?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经济繁荣,风景秀美,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唐朝徐凝称赞扬州的月亮,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公元1176年,21岁的南宋词人姜夔来到扬州,他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扬州慢》,走近词人。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走进诗词。
(二)环节二:初读感知
1、----“慢词”
2、二读融情感。
(1)朗读不仅要注意读音,节奏,最重要的还要读出情感。请大家看一下小序部分,明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3)生读,名家范读,再次感受一下朗读的魅力。
(三)环节三:品鉴诗词
(重点环节)
过渡:这首词是姜夔写给扬州的,作者是第几次来到扬州?词中为我们呈现了几个扬州?除了作者今日到来后亲眼所见的扬州,还有哪个扬州?杜牧时代的扬州是作者亲眼所见吗?那作者对它的描写来自于哪里?杜牧的诗句。
杜牧时代的扬州
问题二:那我们也来读一读注释中的这些诗句吧。齐读。借助这些诗句,让我们来想象还原一下,杜牧笔下的扬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名都
繁华
美丽
浪漫
文化底蕴
这是一个歌声弥漫,美女如云,有山有水,让人做梦的地方,所以它吸引了很多像杜牧这样的文人墨客,才子士大夫们来到这里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所以这个城市,它是有什么的?它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杜牧时代的扬州,是姜夔印象中的扬州。姜夔在词中用两句话对昔日的扬州进行了概括。哪两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太美了,所以姜夔才心驰神往,慕名前来呀。
简单品过渡词“窥”(引出时代背景)
但是一位哲学家说过,美的东西是容易受难的,扬州太美了,南宋时期的整个江南都太美了,不仅姜夔向往,文人士大夫向往,商贾政客向往,敌人也会向往,虎视眈眈。诗词中哪句话交代了这一点?也引得胡马窥江。这一窥可不是普通的“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篆字体的窥子,古代汉字太传神了,这个字好像一个人瞪着眼睛扒着门缝偷看,这双瞪大的眼睛里有太多的东西,有什么?
姜夔时代的扬州
15年后的扬州扬州是一座什么样子的城市?
它还是印象中那座美丽繁华的扬州城吗?曾经的杜牧为扬州写下那么多的优美诗词,现在如果杜牧再次来到扬州的话,会是什么反应呢?大家从下阙中找一找。那为什么会惊讶?因为变化太大了。都有哪些变化呀?
我们来看一下上阕,姜夔来到扬州看到了什么?写了哪些景象?他是怎么描绘这些景象的?请大家从手法和情感角度进行赏析。

名都

繁华
荒芜
美丽
萧条
温情
凄凉
诗意
物是人非
1、“尽”——写出了野麦子的分布之广,写出了扬州城的荒芜。与前面的“春风十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读出一种满眼的荒凉)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无生命的东西都讨厌说起之前的战争,何况人呢?物犹如此,人更如此。“犹”字,“还,仍旧”,距离金兵上一次破坏扬州过去多少年了?—15年了!为什么15年后还是一片废墟,为什么15年后人们依旧不愿意去提及那场战争?可见战争对扬州的破坏是怎样的?是一般破坏吗?不是,是毁灭性的,是不堪回首的。重读“犹厌”,读来尤为凄楚。
3、“渐黄昏、清角吹寒”——“寒”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哪些事或物让我们感觉到寒冷?冬至的黄昏,充满悲凉感的时间,天气是寒冷的。不仅时间悲凉,还有悲凉的音乐响起,号角声来自于军营,意味着战争。还有什么寒?号角声为何会清晰地响彻在城市里?没有别的声音了吗?因为这座城已经空了,人去哪里了?伤残死亡,流离失所,号角声和这座空城融在一起,显得更寒凉了。这是一种什么修辞?通感。不仅天气寒冷,号角声清寒,人心也是悲寒的,这座空城更是凄寒的。所以寒要重度,空城也要读出空无人烟的悲凉感。
但是姜夔依旧想去找寻杜牧诗词里的点点滴滴,想去找回印象中的扬州。充分想象曾经的二十四桥有什么景,有什么声音?现在他所见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把下阙中的这两句话读一读,如果是一幅画面,如何用语言描述出来。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拿出纸和笔,去写一写吧。
“冷”——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为什么作者要强调呢?无声的是月亮吗?“无声”写出一个死气沉沉的扬州,与杜牧时代的扬州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同一轮明月,却不同的景象。冷的是月亮吗?冷的是这座城,是在这座城里观景的人。
5、
可是荒芜萧条的环境中,却有一处景色艳得出奇,与众不同。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谁来赏析一下这句话。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那幅画面吗?
念是什么意思?是写实吗?冬至之日,是芍药花开的季节吗?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明明是一座空城,明明周围是青青荠麦,废池乔木,为什么作者着重描写了这簇红芍药呢?芍药有多美,曾经的扬州城就有多美,花有多红,这座城就被衬得多破败荒芜,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娇艳的盛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这种感情多么婉曲,多么深沉,多么悲痛,这种悲痛是无言以说的。
现在的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也必是“重到须惊”了。纵使文笔再好,诗情再高,也“难赋深情”了。“惊”的只是杜牧吗?还有谁啊?姜夔。他只是借杜牧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罢了。
(三)环节四:探究主旨
师:看到这样的扬州,词人除了惊讶,还有什么情感?
悲扬州萧条
作者仅仅是悲叹扬州吗?扬州为宋朝一隅,北宋国土被金占领,南宋实行偏安政策,无心收复国土,屡屡受到侵犯,所以他还悲什么?
悲国家的破碎。
这就是厚重的家国情怀,这就是小序中提到的“黍离之悲”。但是做为文人,他悲的仅仅是有形的山河吗?扬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现在的文人墨客还在吗,市民百姓还在吗?附着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还完整地存在吗?所以他还悲随着这座城市一起没落的浪漫、风雅的文化。艾青说过“我的眼睛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悲来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爱,爱之深,悲也越深呀。
让我们伴着音乐,带着这样的情感感悟,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课下作业:
【必做】1.背诵并准确默写《扬州慢》。2.修改补充课堂上所写的鉴赏性文字。
【选做】比较《扬州慢》与辛弃疾同题材作品创作风格的区别。(共19张PPT)
教材:
普通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学习目标
1、品读意象,体会战前扬州的繁华与战后扬州的破败。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3、领悟“黍离之悲”的内涵,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初读感知
《扬州慢》是一首慢词,“慢”为
意。慢词是依据
曲填写的词。
语速
,停顿
舒缓
曲调舒缓的慢
宜慢
稍长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
(1)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1)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问题二
这些诗句描写了哪些景观?
杜牧笔下的扬州是什么样的?
“自胡马窥江去后”
宋王朝南渡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
问题三
经历战争的浩劫,姜夔见到的扬州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如果杜牧再次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赏析上阕,姜夔来到扬州看到了哪些景象?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象的?哪些字词让你特别有感触?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进行鉴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想象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品鉴下阙,现在的二十四桥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如果是一幅画面,如何用语言描述出来?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探究主旨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
【必做】
1.背诵并准确默写《扬州慢》。
2.修改补充课堂上所写的鉴赏性文字。
【选做】
比较《扬州慢》与辛弃疾同题材作品创作风格的区别。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