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准确地进行平均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难点分析 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学生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生动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
看看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请来了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动手实践,探究平均分
1、 教师:今天我们就跟着大头儿子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你有信心吗?看看大头儿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交流:大头儿子有6颗糖果,要分给他们一家三人)
大头儿子有6颗糖果,他要分给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强调要分成3份):
问题一:你们猜他们会怎么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分一分吧?
2、动手操作,体验分法多样性?
帮大头儿子分糖果。
(出示P8?例1:把6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怎么分,再拿出糖果学具,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出三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对比,认识平均分?
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分法,观察对比,找出最公平的分法。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分发?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第三种,因为这样分最公平!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像这样的分法就叫平均分!(教师板书)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教师引导(边圈边说):每一份是2个,每一份都是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
那我们就说把6颗糖平均分给了3个人,每人2颗。(也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份是2)
指名学生说。其它的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4.?对应练习,感知平均分?
再次引导学生对比另两种不是平均分的分法,加深对平均分的感知。再出示两道对应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点评,强化平均分的认识。?
5.请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教师举例:爸爸妈妈和自己吃饭时,把六根筷子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根。
?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谈话交流,探讨分法?
大头儿子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生观察,获取信息。
(1)大头儿子要把一些橘子平均分成6份,你会怎样分呢??
(2)学生说想法,教师作引导。?
2.?明确要求,动手操作?
(1)出示P9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2)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明确要求。?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分法,再拿出学具动手操作。(强调每一种分法结果都相同)?
(4)学生代表展示分法。(可以1个1个分;可以2个2个分,分完再每份1个;可以3个3个分,正好分完。)?
(5)检验这几种分法是不是都分完了?是平均分吗??
3.?师生小结,得出结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但不管怎么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份3个。(出示结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哪些方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3.?(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
小结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1个1个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分,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