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评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炽热(zhì) 轮廓(kuò) 怏怏不乐(yàng) 毛骨悚然(sǒng)
B.步履(lǚ) 抖动(dǒu) 姗姗来迟(shān) 海市蜃楼(chén)
C.凛冽(lǐng) 遗孀(shuāng) 忧心忡忡(chōng) 坚持不懈(xiè)
D.俯瞰(kàn) 羸弱(léi) 白雪皑皑(ái) 踉踉跄跄(liàng)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科研工作者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 ① 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 ② 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 ③ 更生的基础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
A.①露 ②愤 ③立 B.①路 ②奋 ③力
C.①路 ②奋 ③立 D.①露 ②愤 ③力
3.古诗文默写。(8分)
(1)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2)黄梅时节家家雨, 。 (赵师秀《约客》)?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4)出游不仅能观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顿悟人生的道理。陆游在山村漫游,用“ , ”(《游山西村》)表现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杨万里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感悟到生活如同爬山,用“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迷惑。?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 《西游记》中许多故事情节都蕴含着“劝人警世”的思想。请从中任选一个故事情节进行简要概括,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劝人警世”的思想。
(2)名著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请以《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为例,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时,我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桅杆意味着事物的先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① ?就从懂得看“桅杆”中来。善于看“桅杆”,就能把那些苗头性、倾向性的东西辨别出来,然后分析它的走向和演变,从中认识和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发现希望。相反,② ,或将导致机遇的错失,让机遇擦肩而过。?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材料一 新京快报讯 1月25日,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将对违规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对账号或账号功能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
微信平台表示,[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各地持续传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息也不断刺激着大家的恐慌情绪。
网络谣言制造虚假事实,恶意传播不实内容,不仅破坏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严重者甚至通过散布恶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已属于触犯法律行为。
为了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微信生态环境,微信将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的清理专项”,持续加强整治;同时也欢迎用户对相关谣言进行投诉。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疫情面前要格外保持冷静理性,广大用户应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新闻媒体了解疫情信息,相关防疫信息以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为准;[B]不要听信谣言,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
材料二 漫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一中画线句仅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3)请给材料二的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简要解说漫画内容及寓意。(要求:按总分顺序解说漫画内容)(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3分)
爱因斯坦赤道
刘慈欣
①“有一句话我早就想对你们说,”丁仪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心中的位置大部分都被物理学占据了,只是努力挤出了一个小角落给你们,对此我心里很痛苦,但也实在是没办法。”
②他的妻子方琳说:“这话你对我说过两百遍了。”
③十岁的女儿文文说:“对我也说过一百遍了。”
④丁仪摇摇头说:“可你们始终没能理解我这话的真正含义,你们不懂得物理学到底是
什么。”
⑤方琳笑着说:“只要它的性别不是女就行。”
⑥这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坐在一辆时速达五百公里的小车上,行驶在一条直径5米的钢管中,这根钢管的长度约为三万千米,在北纬45度线上绕地球一周。小车完全自动行驶,透明的车舱内没有任何驾驶设备。从车里看出去,钢管笔直地伸向前方,小车像是一颗在无限长的枪管中正在射出的子弹。在小车启动或停车时,可以看到管壁上安装的数量巨大的仪器,还有无数等距离的箍圈,当车加速后,它们就在两旁浑然一体地掠过,看不清了。丁仪告诉她们,那些箍圈是用于产生强磁场的超导线圈,而悬在钢管正中的那条细管是粒子通道。
⑦他们正行驶在人类迄今所建立的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中,这台环绕地球一周的加速器被称为爱因斯坦赤道,借助它,物理学家们将实现上世纪那个巨人肩上的巨人最后的梦想:建立宇宙的大统一模型。
⑧这辆小车本是加速器工程师们用于维修的,现在被丁仪用来带着全家进行环球旅行,这旅行是他早就答应妻子和女儿的,但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要走这条路。整个旅行耗时六十小时,在这环绕地球一周的行驶中,她们除了笔直的钢管什么都没看到。不过方琳和文文还是很高兴很满足,至少在这两天多时间里,全家人难得地聚在一起。
⑨旅行的途中也并不枯燥,丁仪不时指着车外飞速掠过的管壁对文文说:“我们现在正在驶过蒙古国,看到大草原了吗?还有羊群……我们现在在太平洋底了,真黑,什么都看不见,哦不,那边有亮光,暗红色的,嗯,看清了,那是洋底火山口,它涌出的岩浆遇水很快冷却了,所以那暗红光一闪一闪的,像海底平原上的篝火,文文,大陆正在这里生长啊……”
⑩后来,他们又在钢管中驶过了美国全境,潜过了大西洋,从法国海岸登上欧洲的土地,驶过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二次进入俄罗斯,然后从里海回到亚洲,穿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现在,他们正走完最后的路程,回到了爱因斯坦赤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起点——世界核子中心,这也是环球加速器的控制中心。
当丁仪一家从控制中心大楼出来时,外面已是深夜,广阔的沙漠静静地在群星下伸向远方,世界显得简单而深邃。
“好了,我们三个基本粒子,已经在爱因斯坦赤道中完成了一次加速试验。”丁仪兴奋地对方琳和文文说。
方琳说:“别以为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次环球旅行是不算的!”
“对!”文文点点头说,“爸爸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带我们在这长管子的外面沿着它走一圈,真正看看我们在管子里面到过的地方,那才叫真正的环球旅行呢!”
“不需要,”丁仪意味深长地对女儿说,“如果你睁开了想象力的眼睛,那这次旅行就足够了,你已经在管子中看到了你想看的一切,甚至更多!孩子,更重要的是,蓝色的海洋、红色的花朵、绿色的森林都不是最美的东西,真正的美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想象力才能看到它,与海洋花朵森林不同,它没有色彩和形状,只有当你用想象力和数学把整个宇宙在手中捏成一团儿,使它变成你的一个心爱的玩具,你才能看到这种美……”
丁仪没有回家,送走了妻女后,他回到了控制中心。
(选自《朝闻道》,有删改)
7.文章的①—⑤段写丁仪一家三口的对话,有什么作用?(4分)
8.文中提到的“粒子加速器”有什么特点?(3分)
9.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好了,我们三个基本粒子,已经在爱因斯坦赤道中完成了一次加速试验。”丁仪兴奋地对方琳和文文说。
10.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科幻小说这一特点的理解。(3分)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12分)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欧阳自远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
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E.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12.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4分)
1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11分)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
[注] ①瞑:同“眠”。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缊: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阅十余岁 阅:阅读。
B.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C.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D.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逆流。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6.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3分)
17.简要说说两个语段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泊秦淮
[唐]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2分)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就这样被美征服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答案
1.解析: D A项,“炽”应读“chì”;B项,“蜃”应读“shèn”;C项,“凛”应读“lǐn”。
2.解析: D ①处,“露”是“在房屋、帐篷等的外面,没有遮盖”的意思;“路”是“道路”的意思。句中应选“露”,“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②处,“发愤图强”意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③处,“自力更生”意为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3.(1)可怜夜半虚前席
(2)青草池塘处处蛙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4.(1)(示例)情节:唐僧、孙悟空二人借宿在观音禅院。孙悟空卖弄宝贝袈裟,观音院老住持起了贪心,欲放火烧死二人,夺占袈裟。孙悟空虽借得辟火罩护住唐僧,但惊动了黑风山的黑熊精,使其偷走了袈裟。唐僧念咒要悟空找回袈裟,老住持畏惧撞墙而死。(2分)思想:悟空因虚荣炫耀宝贝招致祸患,告诉我们为人要谦逊低调。(或:老住持贪心欲占袈裟,因此身死,告诉我们不可贪他人财物,贪婪会害人害己。)(2分)
(2)示例:祥子,吉祥如意之子,但他总是与“不祥”联系在一起。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他最后也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4分)
5.示例:①这个“预”从哪里来(2分) ②不善于看“桅杆”(2分)
6.(1)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及处理方法。(2分)
(2)A句。把“广泛”与“社会”调换位置。(2分)
(3)标题:给手机戴上“科学”的口罩(1分) 内容:漫画由一个手机和一个戴在手机上的口罩组成,(1分)手机屏幕显示“不实信息”四字,罩在手机上的口罩上写着“科学”二字。(1分)寓意: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网络上的信息,分辨出不实信息。(1分)
7.①体现一家三口和谐的家庭氛围;②表现丁仪为物理学献身的精神(或“痴迷、热爱科学”);③体现出丁仪对家庭和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④为下文丁仪带领妻女进行环球一周旅行做铺垫。(每点1分,共4分)
8.①它是一根直径5米、在北纬45度线上绕地球一周的钢管;②笔直;③管壁有数量巨大的仪器和产生强磁场的箍圈。(每点1分,共3分)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活用物理专业术语”),(1分)把一家三口比作三个“基本粒子”,(1分)形象地说明了丁仪带领妻女体验粒子在加速器中快速运行的过程。(1分)
10.示例:科幻小说的内容既有奇思妙想又有科学基础上的合理性。比如本文中庞大的粒子加速器运行时速度能够加快,就是作者大胆的猜想和假设,非常奇妙;在粒子加速器运行时看到的外面的景象让人身临其境,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感受,体现了科幻小说的合理性。(从奇妙幻想和科学合理两方面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即可。3分)
11.解析: BD B项,“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表述有误,根据“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可知,应是突出了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D项,“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表述有误,根据“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可知,应是玄武岩反光性差,斜长岩反光性好。
12.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意思对即可。4分)
13.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意思对即可。4分)
14.解析: A “阅”意为“经过,经历”。
15.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译对“暴”1分,大意1分,共2分)
16.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意思对即可。3分)
17.①借事说理(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答对其中一种即可。写法1 分,作用2分,共
3分)
【参考译文】
(二)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天性特别机敏警觉。每到雁群晚上入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为雁群站岗放哨。有时稍微听到一点人的声响,就先号叫,雁群就纷纷互相叫唤着逃走。
后来乡里的人更巧妙地设下狡诈的计策,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人们)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靠近网的地方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亮时,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就这样(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咬、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乡里的人没有再听到叫声,就张开网捕捉大雁,十只中大约能捕获五只,少有逃脱的。
冯生善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雁奴说》,感叹用欺骗的手段捕捉雁群,用嫁祸的方式欺骗雁群,他说:“难道只有雁是这样的吗,人也是这样的,李斯是秦国的警戒之雁,赵高就是假装点火的人,胡亥杀了李斯,国家进入汉代;陈蕃是汉代的雁奴,曹节就是假装点火的人,孝灵帝杀了陈蕃,国家被魏统一。由此看来,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
18.示例: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2分)
19.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意思对即可。2分)
20.[写作指导] (1)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关键词为“征服”,写作重心为“美”。题目中的“美”可以是人,可以是具体事物,还可以是抽象事物。如何选择,取决于自己的素材积累。写作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展现“征服”你的那种美。如写人,要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如写具体事物,则要逼真地再现事物的特征。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从父亲的话可知,材料的中心是:集中精力,才会收获成功和快乐;面面俱到,往往会因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写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议论文文体。二是材料中父亲说的话运用了类比手法,学生在得出论点时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漏斗”与“画家”,“玉米粒”与“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没从漏斗里掉下来”与“画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却没有一点收获”,“玉米粒相互挤着”与“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画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论述语言要严密、有力。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