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08001149350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和B,false,false,物体B的密度为false,A、B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且让A放置在B的正中央,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现让B物体保持静止,A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false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B两物块的重力之比为false
B.false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40N
C.false时,A对B的压强为false
D.false时,A对B的压强为false
2.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
F2 B.p1>p2 F1p2 F1>F2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50cm2,高度h甲和h乙之比为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1
②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③?h∶h乙=1∶3
④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4.如图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8:1
C.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2:1
5.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向上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C.只有吸气才会增大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D.只有吹气才会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面相平。液体密度分别为 ρ1 和ρ2。它们分别在水平拉力 F1 和 F2 的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 v 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1 和 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1<ρ2 B.F1=F2 C.p1=p2 D.p17.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alse、false、false、false。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A.false一定小于false,false可能大于false
B.false一定大于false,false一定大于false
C.false可能大于false,false可能大于false
D.false可能小于false,false一定大于false
8.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一定大于 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 B 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 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 B的质量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4m、0.3m和0.2m的实心正方体A、B、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的密度为false,物体A、B、C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C的密度为______false。现将物体C分别放置于物体A、B中央,为了放上物体C后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将物体A或B沿水平方向切下它原体积的几分之几?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
10.如图所示装置,甲、乙、丙均为正方体。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通过水平细线连接甲、乙两个物体,物体乙压着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丙,整个装置静止。已知物体甲重5N、底面积为false;物体乙重20N、底面积为false;物体丙重6N、底面积为false。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乙对丙的压强与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11.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_____p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___p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2.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将其倒置后(如图乙),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______,水对瓶盖的压强与图甲中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将______,水对瓶盖的压力与图甲水对瓶底的压力相比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则甲、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____ρ乙,甲、乙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甲____m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它们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大小关系为false_____false。(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长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
(1)如图甲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_____,体积V=_____(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false可得Q=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
(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乙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_____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_____管中的水面较高;
(3)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丙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
三、作图题
15.15.一静止在海面的潜水艇模型,在启动之后,4min内匀速竖直下潜20m,而后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运动4min. 请在坐标系中画出潜水艇模型8min之内所受海水压强和时间的关系图像(false,潜艇模型体积和大气压均不计).
16.如图所示,斜面上放着质量为500g的物体A,在挡板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请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以及A对挡板的压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17.某物理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a)、(b)、(c)他们用形状不同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口,橡皮膜面积均为25×10-4米?)、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盛水容器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每次都先将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在管内装入酒精使橡皮膜变平,再测出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false、橡皮膜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以及管内酒精高度h2和管内酒精的重力G。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实验序号
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
管内液体高度h2(米)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
管内液体重力G(牛)
1
0.04
0.05
392
0.98
2
0.08
0.10
784
1.96
3
0.12
0.15
1176
2.94
表二
实验序号
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
管内液体高度h2(米)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
管内液体重力G(牛)
4
0.04
0.05
392
1.1
5
0.08
0.10
784
2.4
6
0.12
0.15
1176
3.6
表三
实验序号
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
管内液体高度h2(米)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
管内液体重力G(牛)
7
0.04
0.05
392
0.8
8
0.08
0.10
784
1.8
9
0.12
0.15
1176
2.5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或2或3(表二中的4或5或6)(表三中的7或8或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液体,当______相同时,液体压强相同;
(3)小华同学分析比较表一的最后两列数据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有关,而小明同学通过分析比较______,?判断小华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和小明同学再次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有了新的发现:杯形容器与柱形容器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要使液体的压强相同,b图容器中的液体的重力要大些,而c图容器中的液体的重力要小些。通过比较和计算,他们得出了初步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等于______与容器底面积的比值。
18.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表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选填“好”或“差”)。
(2)为了探究多种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____法。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的关系。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
(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个图进行对比。
(6)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同一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______的压强大小关系。
19.为了测量大气压强,小明同学选择的器材有:false的注射器、false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false________ 。
(2)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简,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lse__________ N。
(3)小明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 ________false。
(4)实验时小明同学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 _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5)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 __________ 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6)若同学们用图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false,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__________ (选填“A”或“C”)注射器。
五、综合题
20.安安同学在学过温度计后自己尝试着做了一个温度计。
(1)他在一个较大的耐高温的塑料罐中装入适量染成红色的水,盖子上开了一个孔,然后插入一根玻璃管如图甲所示。安安将水染成红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安安发现温度计液面几乎没有变化,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
(3)处理好上述问题后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安安发现液面会随温度改变。同学小明觉得这个自制温度计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原理有点不一样,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安又重新调整温度计如图丙所示,放入刚烧开的热水中,观察发现罐中液面不是上升,而是迅速逐渐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过了比较长的时间后,液面开始上升,你认为液面上升等待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安安重新用小药瓶做了一个,并且插入一根比较细的透明塑料管,如图丁所示,解决了上述问题。安安选择较细的塑料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边长为0.1m、密度为2×103kg/m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求:
(1)正方体的质量_____;
(2)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____;
(3)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密度为ρ,现设想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的中央,使截取部分对剩余部分的压强与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用下表的方法进行截取,判断能否满足上述要求?
截取方法
能否满足上述要求
小华
沿竖直方向截取一半
_________
小明
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半
___________
若能,请求出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用字母表示)。
小强同学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放在水平面上,使其对水平面的压强最小,求出最小压强为____(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B 7.D 8.AC
9.false false
10.5 3:7
11.小于 等于
12.不变 变大 变小
13.小于 大于 大于
14.vt Svt 2 C 水往下流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变大,而流量保持不变,根据Q=vS可知,水柱的横截面积将减小;因此,水柱越来越细
15.略
16.略
17.压强相同,液体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液体深度和密度乘积 1、4、7或2、5、8或3、6、9 错误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18.差 控制变量 深度 丙、丁 无关 乙、丙 不同方向
19.4.00cm 6.4 1.024×105Pa 偏小 先注满水,再向上排出水。 活塞的重力 C
20.便于观察 玻璃罐漏气 这个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气压变化而不是液体热胀冷缩 罐内无气体 塑料罐受热膨胀导致体积变大 液柱上升明显,便于观察
21.2千克 1960帕 能 能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