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正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正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19: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常州正衡中学九年级综合测验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共53分)
1.古诗文默写。(20分,每空2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何处觅知音。(秋瑾《满江红)
(3)一箪食,_______________,在陋巷。(《论语》)
(4)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没有面对困难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甲]矫揉造作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乙],总要乐观地面对未来、奋斗终生,总要秉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江山代有人才出”,迁客骚人为了可望而不可jí[丙]的梦想,背离桑梓,不懈追求;仁人志士为了和谐的未来,马革裹尸;就连伛偻提携.也会高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自强不息是对心灵的历练,是对德行的培养,纵使前路坎坷,你我永不言弃。
(1)在[甲][乙][丙]处,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标正确的读音。(6分,每空2分)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对于语段中加点词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附庸风雅”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B.“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C.“伛偻”指弯腰曲背,“提携”可以指被牵扶,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指老人和小孩。
D.“历练”,这里指的是经历和锻炼,也可以指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比如“他历练老
成,办事稳重”。
(3)下面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并且乐观地去奋斗终生。
B.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一方面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生的勇气,另一方而
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
C.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只要乐观地面对未来、奋斗终生,就会拥有持之以恒,不
屈不挠的精神。
D.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成,既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生的勇气,又要拥有持之
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中“桑梓”指家乡,古人常用借代的手法称呼事物,还有如,“烽烟”指战争,“巾帼”指妇女等。
B.“不懈追求”“随波逐流”“德行的培养”“前路坎坷”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中的“诸”是兼词用法,表示“之于”。
D.“没有面对困难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
从。”是一组递进复句。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
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
官职的人。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
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
深深折服。
4.从《儒林外史》整本书来看,下面哪项最可能是吴敬梓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3分)
王冕放羊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
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绿一块,紫一块,
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蕉叶上水
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个
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A.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他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兴趣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B.“浓云”“黑云”散去,日光“照耀得满湖通红”,这是时代背景的折射。作者把这段文
字放在第一回,意在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C.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引出下文时知
县索画等情节,从而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D.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
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树立不慕荣利的士人楷模。
5.某班以“增强自信心靠自己还是靠外界”为辩题进行辩论。你若是正方辩手,观点是“增强自信心靠自己”,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你方辩论要点的一项是(
)(3分)
A.自信是重要的精神品质,它能带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力量。增强自信心不能
指望别人的帮助和替代。
B.理解生活,坦然接受可能的挫折并继续努力,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能增强自
信心,是自己能做到的。
C.分析具体情况,理性地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这样能增强自信心。这
个要靠我们自己去实践。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
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7.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3分)
A.碧波千顷浮翠岛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雨奇千岛洗青螺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
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
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
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
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与程秀才①》
某启。去岁僧舍②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③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
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④。襁褓泡幻⑤,不须深留恋也。仆离
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
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⑥,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⑦也。近与小
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⑧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
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⑨,听其运转,流行坎止⑩,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②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
的家居之地。③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④侍下:代指父母。
爱子之戚:指程天侔之子新亡。⑤泡幻:指死亡。⑥悉数:全部说完。⑦瘴:旧指南方山林
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⑧不赀(zī):不可计量。⑨造物:造物者,指天帝。⑩流行坎
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9.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8分,每空2分)
(1)引喻失义:

(2)陟罚臧否:

(3)此皆良实:

(3)贞良死节:

10.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宜妄自非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
衰败的原因。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
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谢,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
教诲。
1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未易悉数
然则何时而乐耶
B.故人知之,免忧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C.聚散忧乐,如反覆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1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
B.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
C.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
D.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9分)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
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
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
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
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
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
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
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
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
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
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
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
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
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
“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
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
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
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
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
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
的争相抢夺。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
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老年人记性都很差,刷脸支付,大大降低了老年人使用各种卡的难度。
16.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指刷脸会需要相应的终端设备,你得有准备
B.指刷脸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要用上,你得有准备。
C.指刷脸虽然有各种安全保障,但还是会有风险,你得有准备。
D.标题用了反问的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三)阅读《古城子的骆驼客》,完成题目。(18分)
古城子的骆驼客(王尚桐)
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东南缘,有座小城叫奇台,老奇台人习惯称“古城子”。古城子
虽小,但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一座旱码头。旧时,东来西往,商贾云集,物物交换买卖,
繁荣富庶,有句顺口溜:“进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繁荣富裕的古城离不了驼运,也更离
不了辛劳的骆驼客,骆驼客也叫“脚夫”,“驼户”。丝绸之路也变成了“驼运商道”,驼户口
中称“官道”。
那日,几位好友相邀去古城子旅游。租了几峰骆驼,去将军戈壁探秘魔鬼城,观赏变幻
无穷的海市蜃楼。骆驼客小麻三十多岁,留着板寸,皮肤黝黑,身板精壮而利索,用新疆话
夸他:“帅帅的一个儿子娃娃”。
小麻一声吆喝,骆驼齐齐跪在地下,两个耸立的驼峰间搭着一条鲜艳的花毡,我们一行上了骆驼,小麻轻抖缰绳,骆驼依次乖乖站了起来,牵着骆驼走向戈壁。看蓝天白云,听驼
铃声声,感觉刺激而又惬意,能够把强悍的骆驼训练的如似绵羊般温驯,我们对骆驼客佩服
得五体投地,话头子很稠的小麻牵着骆驼,也牵出了祖孙三代骆驼客的故事……
小麻的爷爷老麻,16岁离开老家甘肃民勤,进入驼队,来到古城子成了一位骆驼客。
凭着他的勤劳能干,第一年就赚了一峰骆驼,几年打拼下来,共赚了六峰骆驼。他自立门户,
组建驼队,自当驼户头,开启了一条艰难的驼运之路。
拉骆驼驮运是下苦的差事,驼队驮着布匹、绸缎,鞋帽服装,陶瓷器皿,茶叶烟酒,日
用杂货,沿途与各族老乡易货交易,换羊绒、驼绒、牛羊皮,中药材等。边做生意边赶路,
直到目的地。
老麻作为驼户头,操心的事多了去了。走什么路线?在什么地方打尖歇脚?怎样应付哨
卡税卡?老麻心中都要一一有数。春秋天凉,常常白天放驼,夜晚赶路。正如清代诗人写道:
“日落明驼走,风声驿骑来”。一条官道,分上八站和下八站,站与站之间还要有歇脚之地,
俗称“腰站”。有时为了赶路,错过腰站,露宿戈壁荒漠,也是常有的事。
夜幕四合,戈壁风吹。卸下驼背上的货物,让骆驼歇歇,他们也坐下来,喝口水,抽口
烟。燃起一堆篝火,煮一大锅揪面片,又吃又喝,驱走一天的饥渴。睡觉了,骆驼卧在外圈,人与货物内圈,人望骆驼,骆驼望人,互相对望。篝火燃尽,扯上破皮袄,呷一口古城老烧子,紧傍在骆驼旁,望着满天星斗,想着家中妻儿老小,心儿就像猫抓般难受,久久不能入眠……如果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人们的向往,对于骆驼客来说就是妄想。如果能平安到家,那就是菩萨保佑烧高香,最担心“土匪拦路吓死人,抢走骆驼打伤了人,讨饭到家门,身无半分文”。
对于骆驼客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王洛宾写了一首《沙里洪巴》:“哪里来的骆驼客呀,玛
莎来的骆驼客,骆驼驮的是啥东西呀?骆驼驮的是姜皮子花椒……”这朗朗上口的民间小调,
真实地再现了骆驼客讨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骆驼对于驼户们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漫漫驼运路,骆驼朝夕相伴,它们也成了驼
户们的心尖尖,驼户门戏称:“哑巴儿”。“子养活明白老子”,这是驼户们的口头语,就是说
“哑巴儿”养活了驼户“老子”。
夏季到了,驼队的休整期也开始了,俗称“坐场”。把骆驼当娃儿养的驼户们,把骆驼
牵到水草肥美的低洼地,给骆驼“下火”,“调肚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调养,骆驼头头驼
峰高耸,膘肥体壮。还要请来铁匠,给驼蹄钉好皮掌,保护驼掌。
三个月的休整期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驼运开始了,驼户们的黄金季节也开始了,这叫“起
场”。按旧俗,黄道吉日已选好,宰羊摆酒设香案,祭祀天地,行大礼,保佑驼队一路平安。
千峰骆驼走古城,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地滚来,那驼队如移动的山峦,从古城街上排山倒海
地穿过,在鞭炮锣鼓声中,驼队告别亲人商号,在亲人的嘱托和烟尘中踏上了漫漫长路。谁
也不知道远方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或许是沉甸甸的银子;或许是血光刀影;也或许是一
场恶疾将他们变成戈壁上的一堆白骨。
天亮了,解放了。新疆军区招募驼工,修筑新藏公路。老麻积极响应,牵着他的骆驼远
赴南疆叶城,为筑路工运送物资。正逢七月,驼队行走在界山达坂,突遇暴雨,泥石流滚滚
而下,冲走了老麻,也冲走了他的驼队。
老麻走了,儿子大麻接过了缰绳,成了第二代骆驼客。古城成立骆驼运输合作社,骆驼
折价归公,集体所有,大麻成了一位拿工资的骆驼客。每日驮煤拉菜,服务于古城子居民。
每逢秋冬,拉着骆驼为边防军运送物资,日子也算过得舒坦。随着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到
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驼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有文化懂管理的小麻成了最后一代骆驼客。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在东戈壁建起
了养驼场,卖驼毛、驼绒,尤其驼奶异军突起,成了养生保健最佳饮品。驼奶片摆在了各家
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每逢旅游旺季到来,古城格外热闹。逛古城,品美味,姑娘追,赛骆驼,如火如荼。这
时小麻一定要换上导游马甲,亲自牵着骆驼,为游客讲述古城子的掌故,骆驼客的传奇往事。
他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回当骆驼客的感觉。
不知不觉骆驼载着我们进了古城,夕阳晚照,为古城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小麻说:
“浪趟古城子,吃顿刀把子”。入乡随俗,晚餐就吃刀把子。所谓刀把子,就是用当地面粉
蒸的方形馒头,又白又喧,一个足有半斤多,咬一口,有劲道,耐嚼劲,满口麦香。再配一
盘羊娃子过油肉,攒劲!抿一口古城老窖,不辣嗓子不上头,绵绵地顺到肚子里。不一会儿,
心窝子腾起一把火,全身发热,激出了一层薄汗,就像骆驼客一样,一天的乏气儿全解了。
17.“卸下驼背上的货物,让骆驼歇歇,他们也坐下来,喝口水,抽口烟。燃起一堆篝火,
煮一大锅揪面片,又吃又喝,驱走一天的饥渴。睡觉了,骆驼卧在外圈,人与货物内圈,人
望骆驼,骆驼望人,互相对望。”这一句话主要采用了人物的
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客生活的
和内心的
。(每空填两个字)(6分,每空2分)
18.老麻是全文重点描写的人物,请概括老麻的形象,每空不超过4个字。(6分)
(1)
(2)
(3)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交代古城子的地理位置——属于商贾云集之地,繁荣富裕的古城离不了驼运,也更离不了辛劳的骆驼客,这样自然地引出下文对骆驼客的叙述和描写。
B.文章从现实写到过去,展现了不同时期骆驼客的命运。作者这样安排,除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外,还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的语言质朴简洁,富有浓郁地方色彩。如“帅帅的一个儿子娃娃”就是新疆地区对男性的夸耀之词。
D.文章以骆驼客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商贾云集、繁荣富裕时期的古城子的怀念以及因为骆驼客这一职业淡出了人们视野的伤感之情。
E.全文主要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如“或许是血光刀影;也或许是一场恶疾将他们变成戈壁上的一堆白骨”一句就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答案
悠然见南山;莽红尘;一瓢饮;浊酒一杯家万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Jiǎo


A
C
B
B
4.D
5.A
6.C
7.D
8.C
9.征引譬喻;晋升处罚;忠良诚实的人;忠正贤明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D
17.动作描写;艰辛;孤独
18.勤劳能干
吃苦耐劳
考虑周全
19.B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