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天津、山东卷文言文真题挖空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天津、山东卷文言文真题挖空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19: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学生版)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 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
(教师版)
吾家在唐为(担任)辅相(宰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世代)令(善,美好)闻(名声,名望)。念后世不可事(侍奉)伪国(僭伪之国)、苟(苟且)富贵,以(连词,表因果)辱先人,始弃官不仕(做官)。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徙(迁徙)渡江(长江),夷于编氓(也作“编甿”,编入户籍之民,指平民百姓)。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行于家(状语后置,在家中推行),忠信著于乡(著:明显,显出。著于乡:状语后置,在乡里显扬),家法凛然(凛:严肃,令人敬畏。然:词尾,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于是)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做官、做学问)相承,复为宋世家(世代显贵的家族或大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同“窃”,谦辞,犹言私下)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困约:困厄贫乏。状语后置,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败于奢靡(状语后置,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游童子时,先君(先父。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谆谆(恳切教导)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置办、积累)越(更多的)产;家人有少(稍微)变其旧(旧习惯,旧制度)者,(太傅)辄(就)不怿(高兴、快乐);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皮做的束衣带)敝(破旧),以绳续(连接)绝(断)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才)能就(成,成功),一日覆羹(带汁的肉或菜)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脏了)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食有笼饼,亟(急速,赶快)起辞谢(道歉)曰:“昏耄(昏聩,糊涂)不省(知道,了解)是谁生日也。”左右或(有的人)匿笑(暗中偷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从前,以前),数日乃(才)啜(食,饮)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你们这些人)岂知耶?”是时(在这时)楚公见贵显,顾(却)以啜羹食饼为(以……为……)泰(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情),愀(容色变得忧惧或严肃)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 然少于游者(状语后置,比我年少的子弟)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讨厌)黎藿(藜草和豆叶,泛指粗劣的食物),慕膏粱(肥肉和上等的粟,精美的食品),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子孙)不闻。此风放(放任、放纵)而不还,且(连词,表递进)有陷(使子孙陷入)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奴仆)者矣。复思如往时(像以往那样)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三公九卿,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命也(判断句标志);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以引起下文,表示另提一事)挠节(挠:弯曲、屈服。挠节:屈节)以求贵,市道(出卖道德)以营利(谋取利益),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毁坏)厥(通“蹶”,摔倒,失败)初(开始、开端)。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劳作)入息(休息),农之治生(谋生)也(判断句标志);居肆(手工业作坊)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买卖、贩卖)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日光),士(古代四民之一,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勉励)表率,效古人体(体察)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名词作状语,像苍蝇一样)营营逐逐(忙忙碌碌,竞相追逐)、妄(随便)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不仅)明有物(人、众人)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尽)言者矣,此岂善(擅长,善于)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判断句标志)。故凡日用奉养,一(一概)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空乏)。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热烈)而意气自满,贫穷至(极,最)而(连词,表顺承)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忽视)也(语气词,表示句中停顿)若是(像这样)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参考译文
(一)
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生(先人)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度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这样就还没有毁坏亡费(失败)的端倪。
(二)
出外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
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何况这灾祸是不能说得尽的,这难道是善于谋生吗?
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
?
? ? ? ? ? ? ? ?
2020年山东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学生版)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特殊句式????)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特殊句式???????)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特殊句式??),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特殊句式???),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特殊句式???),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疏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
?
(教师版)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取中者统称进士)。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除(??授予?)中书舍人(中书省下有中书侍郎为副职,中书舍人(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迁至中书舍人”)为骨干官员,负责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选授(选拔授予???)御史(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巡视中城。捕(?收捕)治(惩治)吏部(古代官职,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豪(强悍、强暴)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震(震动)悚(惊悚)。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理(管理)屯田,因条(分条)上(呈上)三因(三种凭借)十四议(建议),诏(作名词,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悉允行(施行)。水利大兴,北人始(才)知艺(种植)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京城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所字短语,所处的地方)皆稻,种(兴修)水田利(益处)也,”阉人((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刘朝称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陈情表》?“当侍东宫”)令旨,索戚畹(国戚)废庄(废弃的庄田),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臣子对诸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有,今日安(怎么)敢私(私自)受(授予)。”阉人愤而去(离开)。
杨涟劾(弹劾)魏忠贤,光斗与(参与)其谋,又与(和)攀龙共发(揭发)崔呈秀赃(贪赃)私(徇私),忠贤暨(以及)其党(党羽)咸怒。及(等到)忠贤逐(驱逐)南星、攀龙、大中,次(依次)将及(轮到)涟、光斗。光斗愤甚,草(起草)奏(奏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打算)十一月二日上(呈上)之,先遣(遣送)妻子(妻子儿女)南还。忠贤诇知(读音为xiòng zhī,意思是侦察得知),先(提前)二日假(通“借”,利用)会推事与涟俱(一起)削籍。群小(小人们)恨不已(停止),复(又)构(陷害)文言狱(名词做动词,入狱),入光斗名(把左光?斗的名字加选去),遣(派遣)使(使者)往(前往)逮(逮捕)。父老子弟拥(围着)马首号哭,声震(省略“于”)原野,缇骑(2.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 明 代锦衣卫校尉,清 代步军衙门番役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亦为雪涕(流泪)。至(到)则下诏狱(被下狱)酷讯(审讯)。许显纯诬(诬陷)(省略“他”)以受(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招认),已而(不久)恐以(因为)不承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酷刑毙命),冀(希望)下法司(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指司法官吏),得少(稍稍)缓死为后图(谋划)。诸人(众人)俱(都)自诬(诬枉)服(服罪),光斗坐赃(犯贪污罪;判贪污罪)二万。忠贤乃(于是就)矫旨(假托帝王诏命),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指官府限令吏役办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惩),不下(交付)法司,诸人始(才)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判断句),与定兴鹿正以(因为)光斗有德于畿辅(介宾结构后置),倡议醵金(jù jīn,意思是集资,凑钱),诸生争应(响应)之。得金数千(定语后置),谋(打算)代(替)输(交纳),缓(缓解)其狱(官司),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被动句,被狱卒害死),时(当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死后),赃犹未竟(未还完)。忠贤令抚按(明清巡抚和巡按的合称)严追,系(捆缚)其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十四人。长兄光霁坐(介词,因,因为,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累死,母以(因为)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还)以(认为)所司(主管官员)承追(受命追查)不力,疏(上疏。疏封(奏疏;奏章);疏草(即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趣(cù 通“促”,赶快,从速)之,由是(因此)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无标志被动句,被杀后),赠光斗右都御史(右都御史为明代及清代前期都察院的职官。明代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为都察院长官,且均为正二品,下有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往下为御史。?清代前期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而以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外省总督、巡抚之加衔,乾隆十三年停佥都御史衔。御史主要任务为巡抚全国各地,御史还可以直接向皇上上书。),录其(他的)一子。已(之后),再赠太子少保(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分别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福王时,追谥(死后追加谥号)忠毅。
?
重点实词:
一、除①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②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①<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动>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③<动>扣除.《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④<动>逝去,过去.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动>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除吾死外,当无见期.”《陈州粜米》:“,则除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
⑦<动>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
【除拜】授官.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
【除道】修治道路.
二、豪
①<名>豪猪脊背上长而尖硬的毛。
②<名>杰出的人才;豪杰。《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形>豪放;豪壮。《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④<形>有势力。《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
⑤<形>强悍;强暴。《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
【又】<名>强横的人;暴徒。《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也。”
⑥<形>阔绰;豪华。《梁书.贺琛传》:“相竞夸豪,积累如山岳,列肴同绮绣。”
三、诏
1、作动词,告知,告诉。例如: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皇帝下达命令。?例如: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3、宣扬。例如: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4、作名词,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例如: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四、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与“终”相对
①<动>开始。《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副>当初;起初。《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③<副>才;方才。《孔雀东南飞》:“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千呼万唤始出来。
五、艺
①<动>种植。《甘藷疏序》:“往往欲得而艺之。”
②<名>技能;本领。《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③<名>限度;准则。《叔向贺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艺极】⒈准则。⒉限度。
【艺术】各种技术技能。
【艺文】文章;典籍。
【艺植】种植;耕种。
六、安
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
七、劾
①<动>揭发罪行。《谭嗣同》:“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②<名>揭发罪行的文状。《后汉书.范滂传》:“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八、与
(一)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
?1、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2、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二)用作连词,“同”“和”“跟”。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
(三)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
3、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四)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2、虎兕出于柙,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3、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五)、与?jǔ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通举,推举)
九党
①<名>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常“乡党”连用。《赤壁之战》:“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②<名>亲族。《列子·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2017全国一卷????谢弘微传:事继亲之党(亲族)
③<名>集团。《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④<名>朋辈;同伙;同党。《狱中杂记》:“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人索财物。”
【又】<动>勾结;结伙。《中山狼传》:“(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⑤<动>偏私;偏袒。《墨子·尚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⑥<名>政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⑦<形>通“谠”。美;善;正直。《荀子·非相》:“博而党正(知识广博,直言公正)。”
⑧<姓>。Tǎng
①<副>通“倘”。偶或;倘使。《荀子·天论》:“怪星之党见。”《汉书·伍被传》:“党可以徼幸。”
十、坐
?
①牵连治罪。《苏武传》 :“副罪,当相坐。”
②因为;由于。《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文化常识
1、字遗直
字,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2、有司:指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例:召有司案图。——《史记·》
3、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诸侯、、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4、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中书令为首官,起初由宦官担任,后也启用士人。下有中书侍郎为副职,中书舍人,为骨干官员,负责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5、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6、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录取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三甲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7、补充:陛下: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
8、东宫:中国古代在方位上也有很重的等级观念,在古代建筑中位于中央座北朝南是最尊贵的,除正殿外,就东西两方而言,以东为大,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民间也是如此。太子称为东宫,是因为太子以诸皇子之首和储君的身份,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当然地应该居住在除正殿,即皇帝所居住的地方之外的等级最高的地方,而东宫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9、缇骑: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明?代锦衣卫校尉,清?代步军衙门番役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
10、法司: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指司法官吏
11、追比:指官府限令吏役办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惩
12、抚按:明清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13、群从:堂兄弟及诸子侄
14、右都御史:明代及清代前期都察院的职官。明代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为都察院长官,且均为正二品,下有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往下为御史。?清代前期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而以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外省总督、巡抚之加衔,乾隆十三年停佥都御史衔。御史主要任务为巡抚全国各地,御史还可以直接向皇上上书。
15、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分别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共陈述三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诏全部应允施行,因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为何物,如今所处的地方都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
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
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真相进行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