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视频引入:狗狗冰上走
第3节
摩
擦
力
]
生活实例:
轮胎上的纹路或顆粒,可防止打滑
引入
汽车在雪地行驶,轮胎上加挂铁链可防止打滑
减少摩擦力
在蒸汽火车的机械零件上添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
气垫船可飘浮在水面上而快速滑行
在房子底下墊上钢管,利用钢管滚动來搬迁房子
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两个男同学去拉开一页页互相压起来的书,费了很大力气,没有拉开
用手去推讲台,讲台不动。
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
视频:加入摩擦力消失
一,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
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
用力,叫滑动摩擦力.
1.定义:
2.大小:
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器材
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配重块、摩擦力实验器、计算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F
实验操作
1.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并与摩擦力实验器相连。
2.点击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摩擦力”
3.点击“开始记录”,对传感器进行软件调零。
4.选择摩擦力大的滑块,打开摩擦力实验器电动机电源开关,使滑块下底板在电动机的牵引下由静止状态变为匀速运动状态过程,点击“停止记录”,观察实验曲线。
实验一
探究摩擦力和时间的关系
1.选用100g的滑块,并放在适当的位置。利用传感器得到摩擦力和时间的关系图像。
实验二、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1.?先后选用滑块100g、150g、200g、250g、300g、350g,按实验一的方法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图像,勾选区域得到滑动摩擦力f的值。
视频:实验1
滑动摩擦力探究
2.?作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关系图像,得到描点图像,
3.?点击”直线拟合”,线性关系图像
(二)误差分析?
1.摩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2.拉滑块的线有无法避免的弹性,会产生一定误差?
3.操作者操作方式不够精准,实验结果误差大
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等有关。
实验表明: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动摩擦因素
正压力
动摩擦因数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动摩擦因数μ一般大于0而小于1的。理想化的光滑表面可以认为μ=0。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方向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
(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注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
例题: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A
B
F
A
F
A
A
F
F
f
f
f
动力
感受静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拉不动
二,静摩擦力
实验三、探究静摩擦力与切向外力、正压力的关系
1.选用100g的滑块,按实验一的方法得到摩擦力与时间关系图像,点击“区域选择”,在图像的最高点(最大静摩擦力)附近,选择尽量小的区域,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近似值,静摩擦力大小为,0≤
f
≤
fmax=
1.55N
2.?选用200g的滑块,按实验一的方法得到摩擦力与时间关系图像,点击“区域选择”,在图像的最高点(最大静摩擦力)附近,选择尽量小的区域,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近似值,静摩擦力大小为,0<f静≤3.06N?
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时发生改变。但有个范围
0<
f
≤
fmax
(fmax最大静摩擦力)。
2、可以利用二力平衡来进行计算。
2.静摩擦力的大小
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也是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1.?先后选用滑块100g、150g、200g、250g、300g、350g,按实验一的方法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图像,在图像最高点(最大静摩擦力)附近,勾选图像,得到最大静摩擦力fm的值
最大静摩擦力fmax与正压力成正比
最大静摩擦力fmax与动摩擦因数成正比
若F从0连续变化到100N,
摩擦力
F拉
0
60N
70N
物体滑动
物体不动
1、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用图象表示f与F拉的关系
思
考:
v
皮带运输机把货物由低处送到高处,试分析货物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
例题: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f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且有弹力产生
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在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趋势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5.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思考:人走路时,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如何?
f
摩擦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是无处不在,没有摩擦力,我们就握不住筷子,走不了路,汽车也无法前行。
既然摩擦力这么厉害,我们今天就利用它的强大力量,让小木棍化身大力士,挑起比它重几百倍的一整瓶大米!
对摩擦力的进一步认识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计算摩擦力先判断是静还是动
3.有摩擦力就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就有摩擦力
4若无特别说明,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5.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吗
6.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吗
三、摩擦力的调控
1、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2、需要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小结:
1.
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3.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4.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①
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②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正压力)
③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影响大小的因素
①
正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计算公式
:
沿接触面方向,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f=μFN
小结:
1.
什么是静摩擦力
2.
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3.
静摩擦力的方向
:
4.
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
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②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正压力)
③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影响fmax的因素
①
正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计算方法
:
沿接触面方向,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0≤f静≤fmax
二力平衡
课堂练习
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1、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木箱无滑动。
2、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木箱无滑动。
3、汽车刹车时,木箱无滑动。
4、汽车刹车时,木箱在车厢上向前滑动。
5、汽车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
2.
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课堂检测
视频:爬杆及滑下
详见附件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ABC
课堂检测
4.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由F=μFN可知,F与FN成正比
B、由μ=F/FN可知,μ与F成正比,与FN成反比
C、F与FN、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
D、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唯一决定
C
课堂检测
5.要使放在水平地面上重200N的木块从原地移动,必须用70N的最小水平推力,木块从原地移动以后,为了使它继续匀速滑动,只要60N的水平推力就行了。
1、木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大
2、滑动摩擦力是多大
3、若拉力增大至90N,滑动摩擦力是多大
课堂检测
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1、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木箱无滑动。
2、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木箱无滑动。
3、汽车刹车时,木箱无滑动。
4、汽车刹车时,木箱在车厢上向前滑动。
5、汽车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学案和书上课后题
2.谢谢用数字传感器的感受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结合。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趣味实验等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避免跨越式教学。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现在初中合格考和中考模式,决定了,孩子初中没有很好的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在初中只是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两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案起点、教案侧重点,使教案设计和教案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
重点:
1.正确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会判定静摩擦力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无特别说明视为等于滑动摩擦.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一节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课本中介绍的几个实验可能在班级教学中难以保证学生观察到现象,并且数据的采集和呈现并不直观.本文基于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和计算机媒体,针对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实验要求,设计了关于摩擦力的实验,能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实验现象,直接呈现实验数据,并且高效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
题
.3
摩擦力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实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和朗威dis数字传感器探究摩擦力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了解朗威dis数字传感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小车,朗威dis数字传感器,砝码,毛巾,书,瓶装大米、木条、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视频引入小狗在冰面上行走的有趣视频,激趣小狗为什么走路这么滑稽?进而通过身边增大或者减小摩擦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摩擦力冰壶、传送带、增大摩擦的例子:轮胎花纹、防滑链减小摩擦的例子:润滑油、气垫船、房子搬家(滚动摩擦)讲授新课:思考:1.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最终会停下,说明什么问题2.两个男同学去拉开一页页互相压起来的书,费了很大力气,人都拉过去了,书还是没有拉开这些例子说明什么?然后让学生想象:假如摩擦力消失,世界将会怎样并观看短视频合作探究一、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现在同学做一游戏:(1)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手有什么感觉?教师点拨:(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又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产生的原因总结方向和作用点
学生看到视频,开心的又会心的笑了,能够回答出:是因为摩擦力很小学生对这些实例,仍然感到新鲜有趣,积极的参与讨论,见过的就讲解、回答,没见过的就认真看、仔细听,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例子。解决开始的问题中用到了什么方法学生马上回答:1.没有摩擦力2.没有拉开书,是他们没想到的看的津津有味在回答完前几个问题理解记忆摩擦力的定义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接触面粗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大小很难测量。
开心有趣的事情,是大人孩子都喜欢的,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学生思维。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更多的同学参与实验
加深对摩擦力的全面理解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猜想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的大小……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介绍朗威dis数字传感器和改进后,拉动下板的实验方法。介绍全套朗威dis数字传感器,功能和用法进行实验: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力传感器测量的实验装置的改进,进行分析实验一
探究摩擦力和时间的关系。1.选用100g的滑块,并放在适当的位置。利用传感器得到摩擦力和时间的关系图像。2.?作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关系图像,得到描点图像3.?点击”直线拟合”,线性关系图像然后再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做实验
实验情况实验条件Dis传感器F/N压力情况接触情况甲一个木块光滑木板乙一个木块粗糙木板丙一个木块桌面丁一个木块一个重物桌面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评估与交流:实验采用了什么方法?实验误差来自哪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得出结论再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感受静摩擦力刷子给出静摩擦力定义,通过弹簧测力计拉住物块,抽出下面的纸,探究静摩擦力,并同屏展示放大的刻度盘动态实验三、探究静摩擦力与切向外力、正压力的关系1.选用100g的滑块,得到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0≤
f
≤
fmax=
1.55N2.?选用200g的滑块,静摩擦力大小为,0<f静≤3.06N?结论:静摩擦力与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最大静摩擦定义,略小于滑动摩擦静摩擦力方向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法。实验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先后选用不同质量滑块,按实验一的方法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图像,在图像最高点(最大静摩擦力)附近,勾选图像,得到最大静摩擦力fm的值拟合得到最大静摩擦与正压力关系图线思考摩擦力变化,若F从0连续变化到100N,静摩擦力如何变化例题: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传送带斜向上运输货物)提炼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思考:人走路时,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如何?动动手:给一瓶大米,一个小木棍,让学生提起来给一个碗,要求不要碰外侧、上下边沿,把它提起来对摩擦力的进一步认识: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通过讨论、现场用毛巾,拖动书,向前滑动一段,体会摩擦力不一定书阻力2.计算摩擦力先判断是静还是动3.有摩擦力就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就有摩擦力4若无特别说明,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5.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吗6.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吗让学生开阔视野,找出并讨论摩擦的作用和危害,如何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如何利用摩擦?回顾开始的问题课堂小结:1、滑动摩擦力定义、产生条件、大小、方向2、静摩擦力定义、产生条件、大小、方向3、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使接触面变得更粗糙等。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将接触面做得尽量光滑;使接触面互相分离;用滚动代替滑动等。牛刀小试通过几个题,检测一下学习效果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对于新的数字化实验仪器,非常好奇,喜欢了解师生进行实验。(为了让每个同学看清楚,提前拍摄好实验,结合数据产生过程,同屏,展示,节省时间,同时效果好)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交流实验误差来自哪几个方面采用了什么科学方法学生阅读后思考、总结增大摩擦及减小摩擦的方法。学生根据表格分析动摩擦因素特点学生能够顺利的找出f方向学生通过刷毛弯曲方向判断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让学生注意观察刻度变化和物块有没有相对滑动让一个学生专门盯着器材,物块和纸有相对滑动时,大喊“动了”其他同学关注刻度能找到摩擦力最大的点和分析出变化规律学生能够按指导,学会找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能够画出图像,并进行有效分析学生能在前面学习、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正确做出判断能顺利总结、作答学生积极参与,喜欢这种亲自体验的活动通过引导、观察、思考、能分析出是滑动摩擦力,向前带动了书大量举例,加深体会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学生自己做总结性回答测试效果良好
学生体会物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探究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评估,养成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好习惯。学生能顺利说出控制变量法分析图表的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喜欢这种配合并体会到它的必要和重要培养合作精神培养观察、分析、判断、总结、归纳等能力运用图像、分析图像的能力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总结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加身认知让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测评反馈,巩固学过的知识。
课堂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2、补充作业:(1).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是
摩擦,用转笔刀削铅笔是,笔刀与铅笔之间的擦擦是
摩擦。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的摩擦是
摩擦。(2).缝衣针的表面磨得的光滑发亮是为了
,急刹车时,紧握车闸把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有滚珠轴承,它可以变
摩擦为
摩擦来减小摩擦力。(说明各种摩擦力的区别)(3).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车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B.火箭升空中火箭与空气的摩擦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4).在家里的卫生间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卫生间地面应铺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要带有凹凸花纹
D.穿鞋底光滑的塑料拖鞋(5).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
那么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发生
(
)A.吃饭时,饭将从我们的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远离地球而去(6).下列关于摩擦力认识正确是
(
)A.摩擦力总是在物体运动时产生的
B.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是有害的C.增大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D.常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课后作业另附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略)
摩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擦
压力的大小
力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
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
使接触面粗糙
力的方法
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
使接触面分离
5.静摩擦力求法
最大静摩擦
教学反思
摩擦力这一节,属于概念课,授课前,我认为摩擦现象处处皆是,但是这部等于学生能学好摩擦力概念,实际如我所料,对于浅层次的摩擦力现象学生还能应付,但难度稍微有些提高,便无从下手,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可能是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上,学生理解程度还不够,不透彻,故不能应付有难度的习题。所以,对摩擦力概念的深度教学就显的至关重要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实验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评估、合作。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可许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作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这也是我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为此我准备了一些演示实验和一些实验器材,特别是数字传感器。物理学习是一个贯穿了实验、观察、归纳和抽象的过程。怎样引导学生从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中总结出规律,并鼓励学生掌握和完善总结出规律的方法,实际上是中学物理教学基本命题。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表明,把物理现象和规律纳入学生的可视化范围,让学生“看到现象”是必需的。在使用朗威DISLab进行活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特别是最大静摩擦力实验时正是靠上述功能,使学生“看到”了最大静摩擦力现象的全部细节。力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了数学方法,数理知识的交互使用促进了学生认识的逐步深化,最终通过数学运算实现了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表达。而受限于传统的实验手段,大量的人工读数和记录工作使得从“实验-数据-计算”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停顿。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这种停顿势必影响学生头脑中建立“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联。使用数字传感器,使得整个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快捷、高效,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之上,从而强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基于实验数据的图线分析是物理实验教学常用的工具,通过教学技术手段的提升,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提升,由于数据的记录、计算、绘图均交由计算机完成,实验过程格外紧凑,中间干扰明显减少,教师和学生得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物理知识本身,这同样是实验技术和手段带来的进步。还通过图线功能为学生开始学习建模,并理解模型所代表的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定帮助。观察现象、提炼要素、建立模型、研究模型、验证理论、掌握规律、实施推理,这是物理学习、物理教学均应遵循的必要步骤。?为了使学生熟悉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我意图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个路线走:首先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其次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后做演示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节课很好的突破了难点,能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实验现象,直接呈现实验数据,并且高效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本节课的设计,丰富、生动,趣味性挺强,开头幽默短视频和假如摩擦力消失的小视频,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整个过程中穿插的小实验,比如两个学生来拉开压在一起的书、用小木棍提起一瓶米、用毛巾充当传送带,快速拉一本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摩擦力当动力。包括课堂上,静止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如擦黑板时的黑板,拖地时的地板;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举例人走路、拿着杯子去接水,等等,都是孩子们习以为常,但是又生发出深入认识的鲜活事例,让孩子们容易感受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充分调动了孩子们课堂上的积极性。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测试题及答案
A卷
1.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如图1-34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
]
A.是原来的2倍.
B.是原来的4倍.
C.和原来的相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4.一木块重G=30N,按图1-35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F1=10N,F2=20N,F3=30N,F4=40N,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N1=______,N2=______,N3=______,N4=______.
5.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G=20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F1=15N、F2=30N、F3=80N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______,f2=______,f3=______.
B卷
1.如图1-36所示,一个重G=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2.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图1-37),则此时
[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3.一块长l、质量为m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木板受到水平推力F向右运动伸出桌面1/3时(图1-38),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4.如图1-39所示,A、B两物体均重G=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______,B对A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A卷
1.A,B,C,D.
提示:只有最大静摩擦力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C.提示:由竖直方向二力平衡条件得.
3.A,B,C,D.
4.30N,10N,0,40N.
5.15N,30N,40N.提示:按题意,fm≈μN=μG=40N.
B卷
1.D.2.B.
3.μmg.提示:木板与桌面间的正压力仍为mg.
4.0,1N.
提示:由A在水平方向的二力平衡条件和AB这一整体在水平方向的二力平衡条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