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阅读八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阅读八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20: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阅读八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春 尽
唐·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③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 ②断云:片片云朵。 ③芳时:春天。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颈联中“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夷山中
(南宋)谢枋得①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bìng)得: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失败,被俘不屈。本诗写于元世祖指元二十一年,当时诗人已在武夷山辗转十年,妻儿被俘,元朝统治者正访求亡宋遗臣,收买汉族士大夫。
1.(补充随想)十年辗转,梦中也不曾还家,此时诗人于青峰野水之际“独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虽__________却__________的形象。
2.以下诗句与“几生修得到梅花”所表达的情怀最不相近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C.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D.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廖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以明丽清爽的秋景来烘托词人愉悦的心境。
B.“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词人为国家命运而担忧。
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下片开篇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湩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七)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思”就是旅人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
B.这首曲渲染出游子旅途中的孤单和寂寥,勾画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而又热爱秋景的情怀。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游子的心理感受。
D.“古道西风瘦马”是游子在旅途中状态的具体描写。
2.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其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首句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描绘了南方暮春时节落花漂浮、片云含雨的凄清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尽的感伤和飘泊无依的孤苦之情。或者:象征手法,落花、片云象征诗人漂泊无依,抒发了诗人对春尽的感伤和飘泊无依的孤苦之情。
2.闲是“空闲”的意思,写出了作者无事可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不能有所作为的苦闷之情。
(二)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 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
1.悲怆、孤独、寂寥 傲然独立、坚守气节
2.D【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主旨的感悟。“几生修得到梅花”的意思是“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D项表现的是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与此句所表达的情怀不同。故选D。
(四)
1.A 【解析】 A.“愉悦的心境”错误。应是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知音难遇的苦闷(忧郁、惆怅、感慨)。
(五)
1.“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2.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六)
1.示例: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2.示例: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 【解析】 C.错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拟人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故选C。
(七)
1.B
【解析】 B项“勾画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而又热爱秋景的情怀”对这首曲理解不正确。“热爱秋景的情怀”属于分析错误。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2.萧瑟(萧索)、荒凉。
3.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八)
1.D 【解析】 考查对曲文内容的理解。D项,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其最主要原因“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表达的是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故答案为D。
2.“聚”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运用拟人,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