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时训练
?
第一部分【基础达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摇lán(?
?
?
?
)?
?
宛转(?
?
?
?
)?
?
劈开(?
?
?
?
)
bǎng(?
?
?
?
)样?
?
山diān(?
?
?
?
)?
?
哺(?
?
?
?
)育?
2.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________________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________________
3.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_______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________,________万丈狂澜;浊流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_______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
4.
请根据课文《黄河颂》,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________。?
5.
文学知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__作品,由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作品由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6.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并作简要分析。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多少英雄的故事。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课内精读】
7.
阅读《黄河颂》,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诗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风格委婉含蓄。?
8.
课内阅读。
????????阅读《黄河颂》主体部分(“我站在高山之巅”至“发扬滋长”),回答问题。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选文,回答问题: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歌从哪几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拓展阅读】
10.
我爱你中国
????????
瞿??琮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1)这首诗歌涵盖内容很广。从时间上看,它写了________;从空间上看,它写了________。
(2)“我爱你,中国!”诗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的例句,分别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夏天:________
冬天: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观察如图的这幅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漫画,然后按要求答题。
????????【注】李白曾写过一首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作品。
(1)漫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李白,碰到这种情况,你会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的鲜花
????????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
????????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鉴赏要点
???《五月的鲜花》与《黄河颂》在思想情感上是贯通的,读过这些诗,我们心潮里汹涌澎湃的韵律是一致的。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此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些句子是全诗的核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读过哪些爱国诗篇?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___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___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中的句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___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篮,wǎn,pī,榜,巅,bǔ
2.
(1)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3.
望澎湃掀起宛转结成奔向劈成
4.
摇篮,发源
浩浩荡荡,臂膀
5.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张光年
合唱音乐,光未然,冼星海,《黄河船夫曲》《黄河颂》,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6.
前者为形容词,可以解释为“英勇的”;后者为名词,解释为“英雄们”。
前者为形容词,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的精神”;后者为名词,暗指“中国”。
7.
(1)“啊!黄河!”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摇篮”,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3)不能。“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着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屏风”太小,不足以形容黄河;“屏障”则显得高大,气势雄伟,用“屏障”比喻黄河,表达团结抗战、抵御外族入侵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形象、贴切。
(4)D
8.
(1)统领全诗,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歌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9.
(1)作用,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体现了伟大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2)比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
10.
(1)春、夏、秋、冬,天上、地下、南、北
(2)四次反复出现,利用具体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抒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3)我爱你夏天亭亭的荷花,我爱你冬日洁白的雪花
(4)对祖国的热烈歌颂和浓烈的热爱。
11.
示例:反映了某些不文明的人随便乱泼乱倒脏水的现象
示例:请您遵守社会公德,您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我的利益,您必须向我道歉,并赔偿我的损失。
【解答】
仔细观察图画,可以发现图画中有一个人正在读一本诗集,突然从楼上泼下水来。综合图画,我们可以从随便乱泼乱倒脏水的现象入手阐述。
12.
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示例:岳飞的《满江红》等。
【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由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
本题考查对主旨句的理解。“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一句表达了抗敌的热情斗志。
本题考查对爱国诗歌的积累。
13.
(1)既是跪拜大地,又是跪拜一份沉甸甸的乡情、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
(2)“沉甸甸”一词表现
了人们听老人
说看乡亲和感恩土地时,心中的感动与心情的沉重。
(3)排比,表达了老人对故乡的依赖和眷恋,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恋乡情节。
(4)内容上:开头的诗句引出乡愁,文末的诗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抒发了老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语言上:更富文采,增加文化的底蕴。结构上:直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解答】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2)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3)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答出排比的手法,答出表达的情感。
(4)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和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
14.
(1)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2)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3)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黄河的特色。
(4)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拟人来看,文章开头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感觉;接着连发两问,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中“冒”诗歌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句话三个“如此……”构成排比,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突出了黄河的特色。
(4)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题目“啊,黄河母亲”是一个抒情性的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