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20: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0分 )
1. 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B.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3. 下面句中画线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 ?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4. 下列画线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 )
A.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B.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C.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5. 下列对选文《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2分 )
6.(5分) 学习了《桃花源记》后,班级开展了一次以“走进桃源世界”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下列诗词句与“落英缤纷”所描绘的景色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口语交际题)一同学说:“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失败,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对个人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听了他的评论,你与很多同学持不同观点,你怎么反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胡里胡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衡;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1)为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撩动_______________
心弦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44分 ) ?
8.(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①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②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③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壹:真是,实在。②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③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
③夫子式而听之_______________
④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 ? ? ? ?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何为不去也
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 ?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 ? ? ? ? ?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C.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或描写;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D.【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想象虚构的手法突出主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9.(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能以径寸之木? ? ? ? ? 石青糁之
B.中轩敞者为舱? ? ?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C.雕栏相望焉? ? ? ?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若听茶声然? ? ? ? ? 皆若空游无所依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使雕刻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清楚地描绘了它的整体形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任意东西? ? ?东西:_______________
②水尤清冽? ? ?尤:_______________
③经纶世务? ? ?经纶:_______________
④不可久居? ? ?居: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猛浪若奔? ? ? ? ?嫦娥奔月
B.自康乐以来? ? ?以其境过清
C.有时见日? ? ? ??日光下澈
D.清流见底? ? ? ? 以其境过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乙】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2. (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A
2.D
3.C
4.D
5.C
二、 综合读写
6.
(1)A
(2)示例:看问题要一分为二,陶渊明辞官归隐,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隐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拟挽歌辞三首》等。陶渊明归隐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作品,这怎能是一种失败呢?
7.
(1)liáo,xián
(2)胡,糊,衡,恒
(3)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44分 )
8.
(1)①这,②交错相通,③通“轼”,名词活用作动词,扶着车前横木,④通“志”,记住
(2)A
(3)D
(4)①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晋朝。
②这个渔人一件一件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知道的事情。
③有个妇女在墓前哭得很伤心。
(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9.
(1)C
(2)D
(3)A
(4)①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服褶皱里。
②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各自的神情姿态。
(5)①雕刻材料小;②雕刻的人物各具情态;③雕刻的内容丰富。
10.
(1)①向东或向西,②格外,③筹划、治理,④停留
(2)C
(3)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甲】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乙】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四、 古诗词鉴赏
11.
(1)C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五、 写作
12.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的珍贵……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可爱的“胖娃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弥勒佛”!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像一个熟透了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胖娃娃”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的小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我一百天了”“我是小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得蝴蝶结呢!画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这幅画的作者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是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
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料和谆谆的教诲……
每当翻阅这些渐已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滴滴依稀于眼前、耳边,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的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莫名的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