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优质示范课《氧气的性质》(说课+实录+评说+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优质示范课《氧气的性质》(说课+实录+评说+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2-20 10:34: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塔中 宋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氧气来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了解氧气的检验方法与化学性质,最后得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接触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较弱,需要细致的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探究,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2)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文字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2)运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逐个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
难点: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较弱,不能顺利的设计实验步骤,不具备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难点突破:立足学生实际,把握薄弱环节,逐个指导,逐渐养成探究能力。
五、教学媒体:
学案:(附1)
实验: 四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6个探究小组
实验用品:氧气、火柴、酒精灯、细铁丝、坩埚钳、木炭、小木条、石灰水
多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环节
1、通过小游戏,感觉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2、观察一瓶氧气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3、设计3个探究实验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得出氧气支持燃烧。通过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推断氧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利用这个知识,解决怎样让细铁丝燃烧的问题。逐层推进,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学案,加强过手训练,让知识迁移运用。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觉氧气的存在 1、引导学生体会氧气的存在2、氧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以下氧气的性质。 小游戏:屏气20秒 学生交流:有什么感觉?氧气对我们重要吗? 1、突出氧气的重要性,引入新课。2、激发兴趣
一、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理解:“不易溶于水” 一、物理性质引导学生通过:1、阅读教材P34第一段。2、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结合空气的性质,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3、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等方法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怎么理解氧气不易溶于水?” “不易溶于水是否等于完全不溶?”提问:“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固体,是不是化学变化? “生活中怎样储存和运输氧气?” 探究活动一:观察一瓶氧气1、通过观察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2、小组交流讨论3、完成《学案》第2题。4、成果汇报 回答:“鱼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能溶于水”,“但它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弱,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回答:“颜色虽然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直观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知识迁移运用
二、化学性质支持燃烧验证氧气: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剧烈。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二 小结: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的特性,通常我们可以用这个实验来检验氧气。通过探究二我们知道了氧气能支持燃烧,那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影响吗?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提问:“铁丝能燃烧吗?根据探究三的结论,你有办法让细铁丝燃烧吗?”阅读教材P35[实验2-4]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 猜想: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探究活动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3题。3、成果汇报思考:怎样验证氧气?讨论:有3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怎样区别?探究活动三: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4题思考: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了什么?通过什么实验可以验证?完成文字表达式探究活动四: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5题思考:1、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2、瓶底为什么要留少量水?能用什么物质代替?完成文字表达式 激发疑问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迁移运用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学会如何观察燃烧的现象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具有 性质。 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
随堂练习 《学案》 6-11 题 课堂反馈
课后练习 《理科》 加深巩固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支持燃烧
O2的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小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 + O2 CO2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 O2 → Fe3O4
附1: 《氧气的性质》 学 案
温故知新:
1、讨论:氧气有哪些用途?
我会探究:
2、探究活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讨论:生活中是怎么储存和运输氧气的?
3、探究活动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讨论:怎样检验氧气?
4、探究活动三:比较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结论:氧气的浓度越 ,燃烧越 。
文字表达式:
5、探究活动四: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文字表达式:
我会运用:
6、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7、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使木条复燃
C、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极易溶于水
8、2001年9月11日,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之后,自称安全的美国,陷入了恐怖危机。研究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撞击大楼碎玻璃纷飞 B、飞机汽油燃烧爆炸
C、房屋钢筋熔化 D、世贸中心大楼坍塌
9、下列现象中属于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打开雪碧瓶有气泡冒出 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11、三瓶无色气体,它们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请将它们一一鉴别。
点燃
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0张PPT)
探究活动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观察一瓶氧气
阅读教材P34第一段
根据空气的性质分析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不易溶于水
大于空气
一个大气压下,-183 ℃时氧气变为淡蓝色的液体,-218 ℃时氧气变为淡蓝色的固体。
思考:生活中怎样储存和运输氧气更 方便?
探究活动二: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复燃
支持燃烧
思考: 怎样验证氧气?
思考:现有3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请将它们区分开?
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3个集气瓶中,
(1)如果 ,则是 ;
(2)如果 ,则是 ;
(3)如果 ,则是 。
探究活动三: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比较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纯氧中木炭燃烧更剧烈
在空气中加热木炭
将点燃的木炭伸入氧气中
氧气支持燃烧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如何观察燃烧的现象:
1、燃烧的剧烈程度
2、火焰或光的颜色
3、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探究活动四: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在空气中加热细铁丝
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氧气中
红热,离开火焰后,立即冷却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细铁丝能在纯氧中燃烧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能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