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讲练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讲练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7 20: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回延安
第一单元
1.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pù)笑,红旗飘飘把手zhāo(招)。
(2)东山的糜(mǐ)子西山的谷,肩bǎng(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眶)里转。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
B.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扑”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见到亲人时的神情)
C.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延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
D.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眼望着妈”生动地写出了延安儿女不忘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神情)
【解析】“扑”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见到亲人时的动作,表现出作者见到延安亲人的喜悦心情。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
A.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激动喜悦的心情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
B.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
C.《回延安》是贺敬之以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双手搂定宝塔山”以夸张的笔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解析】语序不合理,应为“是……是……也是……”。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这句用的是拟人。
6.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D)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A.“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兼用,写延安养育“我”长大,含有延安是“我”家的意思。
B.运用叠词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特点之一,如“树根根”“羊羔羔”让诗作仿佛有传唱的意味,颇接地气。
C.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有”“养活”“教”“打发”都是动词。
D.“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运用比兴的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表达诗人与延安人的亲密的深厚情感。
【解析】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兴。
(一)
阅读《回延安》,完成7~9题。
7.概括诗歌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内容:第一章表达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心情;第二章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第三章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第四章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第五章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8.“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9.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的表达效果。
(1)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亲人见面的热闹气氛,表现延安人民对“我”的诚挚的革命亲情。
(2)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写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二)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
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
“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
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转________。
(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10.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信天游有那么美吗?
原因:因为作者说信天游“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
11.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
示例:①怎么也忘不了 ②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
③油然而生出一种归属感 ④让我欣喜(我曾忧心)
12.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红圈圈    B.一圈红    C.圈圈红
【解析】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信天游的钟情。所选短语要修饰“月晕”,再加上“绕着月亮转”,所以应选“圈圈红”,表现出曲调的优美。
13.(山西原创)小宇同学想把这篇文章推荐到《文苑》杂志上的“美文美语”栏目,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不少于100字。
示例:本文的语言优美而极富表现力。如“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这句话,“处处都是”用词简练,写出信天游传唱的广泛;“声声都如云霞之辞”把信天游比作“云霞之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信天游曲调优美的特点。
14.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某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
示例一:走进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示例二:铭记革命历史,重温红色经典
(2)【艺术展览】 为了教导同学们循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艺术社举办了“红色艺术作品”展览活动。这次活动展出了“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徽标,该徽标主体由宝塔、白鸽、红色的宝塔山和延河等要素构成。请你解读这一徽标的总体寓意。
这一徽标的主体构成要素象征了延安的红色精神绵远流长,激励着人们为和平奋勇前行。(意思对即可)
15.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兴(比,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请你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连线课文】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兴)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比喻)
【写法分析】
恰当地运用修辞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富有文采。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赋予红旗以人的情感,亲切感人;“树梢树枝树根根”句,运用比兴,写出了“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再如文段中的排比句,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采用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再如“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示例:雪花片片飘落,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鹅毛、像梨花,眉目传情、窃窃私语在轻盈的梦境中。身边的树木草藤,已是冰雕玉砌,长长的冰挂含露欲滴,雾气缭绕升腾,像仙乐于琼楼玉宇之间回旋。试想,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谁能描绘和临摹出这般无瑕的晶莹?
(2019·山西)致敬英烈——那些被铭记的过往
〔三三两两的特务在巡逻。阳光斜斜地照着监狱的铁窗。几只小虫在空中飞动。
A (喜悦)哟,多好看的小虫!
〔伸手捉住一只。
刘思扬 (怜惜地望着A)
〔将一个空火柴盒,递出铁窗,送给A。
A (惊喜)
〔打开火柴盒,把小虫放进去。小虫不安地爬动。
A (沉思状)
〔再次打开火柴盒,放飞小虫。
A (高兴,拍手)飞了,飞了,他坐飞机飞回家去了
A (微笑)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刘思扬点头,神情庄重。
以上是一班同学表演的独幕剧剧本。剧本中的A指________(人名),这个情节出自经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这是本讲述革命者为迎接解放而进行的最后决战的书。
【思路点拨】本题是道名著阅读题,但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以一种新型的考查方式来考查。这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名著经典时,除了要注意掌握基本的情节外,还要对那些比较经典的情节,换个阅读思考方式。如这段文字是《红岩》中小萝卜头的相关内容,但这里笔者把它改成了剧本的形式。形式新颖了,增加了阅读思考的内容。
【答案】小萝卜头(或:宋振中) 《红岩》
【名著阅读】
孩子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孩子。孩子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孩子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红岩》
同学们注意分析,上面中考链接中的剧本文字和这段文字内容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