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
名 师 点 睛
(1)掌握本课重要的字音、字形、词语、相关文学常识,熟悉题型,提高运用词语、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2)快速浏览文章,理清传记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典型事件和主要人物。
(3)品读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体会文题的含义。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4)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悲壮美,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大胆探索、遵守原则、献身科学的精神。
(5)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创新表达能力。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就在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要和斯科特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在一番激烈的竞争后,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而斯科特等五名探险家却因为南极极寒天气的提前到来,最后长眠于茫茫冰雪中。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的一些书信和文件,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的传记。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所写对象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所选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所写内容的史实性与文学性。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队友在探险南极点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描写,歌颂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基 础 巩 固
C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他们身后刮来lǐn liè( )的寒风。
(2)刺骨的寒冷tūn shì( )着他们已经pí bèi bù kān ( )的躯体。
(3)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qīn pèi( )。
(4)上天bǎo yòu( )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
(5)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zhěnɡ jiù( )他们了……
凛冽
吞噬
疲惫不堪
钦佩
保佑
拯救
D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否成为第一个南极点的到达者,是斯科特队长及其探险队来到南极的目的。(删掉“能否”)
B.通过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使我认识了斯科特队长和他的那支探险队。(删掉“使”)
C.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改革。(将“改革”改为“提高”)
D.最后,斯科特队长和他的队友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整整八天左右的斗争。(将“整整”改为“足足”)
D
5.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报纸杂志 调查研究 热爱祖国
B.它的声音 默默生长 完全相信
C.更加坚强 心情舒畅 出现故障
D.打扫房间 打击敌人 孙权劝学
B
6.填空。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国籍)作家_________。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传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
三位大师(或:罗曼·罗兰传)
1.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逐失败意味着毫无价值和悲哀,其悲剧色彩也就表现在这里。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输给对手后的痛苦心情。
课 内 阅 读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C.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坦然面对失败,并忠实地接受了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可敬可佩。
D.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答案 A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及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描写。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C
3.“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会这么认为,他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个观点。
4.“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境界?
英国人普遍讲究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熏陶下的斯科特,自然会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5.题目中“悲剧”的前面用“伟大”二字加以修饰,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因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虽然失败了,但人类征服南极这个生命几乎难以存在、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区,是超越极限的伟大创举,所以用“伟大”来修饰“悲剧”是恰当的。
6.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热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找出答案?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给人的震撼和启迪。从课文最后两句话可以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①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因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
拓 展 阅 读
②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她的声音里满含着凄婉与同情。
③今天的希腊悲剧课还能不能上成?
④这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大家一边议论,一边等待;既希望她在家休养,又害怕她真的不来。
⑤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踞。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⑥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去掉“记得”二字,文章便通体干净,没有闲文。
B.朴朗呤教授出场前,作者写了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喧宾夺主,其实并非闲笔。
C.朴朗呤教授一亮相,“憔悴容颜,惨淡面目”,这与随后的“从容不迫”有点不协调。可见文章不是出自大家手笔,难免有瑕疵。
D.面对学生们的深情厚谊,“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种富于夸张的描写,含蓄而有力地展示了朴朗呤教授一瞬间心潮激荡,感触万端,万语千言,欲吐不得的内心世界,造成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意境。
BD
(2)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具体时间和地点(或:自然环境),渲染了寒冷、暗淡、阴森的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3)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或:过渡):悲剧课“上不成”,这是承接上文“我”与女生的对话内容;悲剧课“上得成”,这是开启下文,朴朗呤教授意外出现给大家上课。②构成悬念,使文章叙事有波澜,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
(4)第⑤段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朴朗呤教授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是从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两个角度来描写的。通过描写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来侧面烘托朴朗呤教授的形象;通过正面描写朴朗呤教授的肖像(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来表现她失去爱子的悲痛和履行职责的坚强。
(5)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和抒情。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朴朗呤教授的极大敬意。
8.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厄运中尽显英雄本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 合 运 用
示例:悲剧里足见伟大精神
9.你班拟开展以“漫画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两位,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备选人物:张骞 徐霞客 余纯顺 哥伦布 麦哲伦 阿蒙森
古今中外,探险的名人不胜枚举:航海家郑和不畏艰险,亲率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探险家张骞坚持不懈
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你班正围绕“探险的意义”展开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针对下列反方观点进行反驳。
反方观点:我方认为,探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冒险,它只会消耗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钱财,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是非常不值得的。
正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方认为,探险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而且,探险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能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1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2020年5月,我市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万里神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力量。
(1)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他们的选择令我们感动。面对这些胜利归来的“逆行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中学的学生,欢迎你们胜利归来。国家危难之际,你们选择直面危险、逆行而上,你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敬佩。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忘我的精神。我要刻苦学习,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你们一样心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中国人。
(2)你们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写一句宣传语,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示例:学习英雄品质,立志报效祖国。
(3)在“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如果你是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示例:讲英雄故事
示例:唱英雄赞歌 展英雄图片
11.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并结合语境,补全下面的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 ②写话题作文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示例: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示例:讲励志故事
开展辩论赛
(3)【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