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考点方法突破
基 础 知 识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考点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纠正句子的常见语病。病句的识别与修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地判断病句的类型,二是对病句进行修正。常考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病句识别题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只有熟悉病句的类型和特点,具备了较强的语感、必要的语法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找到破解病句题的方法。
二、方法讲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语病类型,谈谈修改语病的一般方法:
1.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是缺少宾语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主语被掩盖,如:第21课“基础达标”第4题B选项。②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一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缺少宾语中心语,如: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2.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2)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第22课“基础达标”第4题B选项。(3)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七月的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4)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5)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3.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语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如: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4.并列不当
(1)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5.关联词不当
(1)意义关系颠倒。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2)关联词不搭配。关联词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3)滥用关联词。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如: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4)关联词位置不当。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换,如: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6.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有时候会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消极的效果,如: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7.对应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8.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9.表义不明
表义不明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如: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阅 读 理 解
小说阅读
一、考点分析
对小说阅读的考查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对小说阅读的考查着重围绕其体裁特点进行,具体说就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方法讲解
1.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扣住故事的情节,结合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绘;既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时,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包括容貌、姿态、语调、服饰等)、神态描写(或:神情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揣摩人物形象大致包括四种题型:(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4)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解题思路:
(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其次是关注人物描写中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句。
(2)通过分析情节、环境描写来补充人物性格。
(3)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语言表达: ××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4)主人公判断误区:①第一人称未必是主人公;②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③焦点人物不一定是主人公;④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2.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在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线索,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总结。另外,要知道无论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感知人物性格的过程,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过程。
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人(主要人物)+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第23课“能力达标”第6题第(1)小题。(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语言表达:人物+事件。(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根据小说内容给小说拟题。拟题方法:①归纳主要事件拟题;②根据文章主题拟题;③用能体现主旨的词语或句子拟题;④参考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拟题等。
文学名著阅读
一、考点分析
文学名著阅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容,它有别于文学常识,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其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考查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概述某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
综 合 运 用
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情节片段。
中考文学名著阅读的题型主要有:①概述题。概述某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如,“名著导读”第3题。②推荐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的名称、内容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③填写题。以某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二、方法讲解
1.识记辨别题
这类题多为客观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有时既填人物又填故事。其解题策略为:(1)熟悉、了解名著名称以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常见典故等。(2)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与故事错搭起来。
2.理解概括题
这类题多为主观题,常见的是简答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其解题策略为:(1)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毫不含糊。(2)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即在答题时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人物或相关故事,然后进行概括。(3)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推断,概括出结论。
3.感悟、评析、探究题
这类题多为文字表述题,可分为人物评述、内容评析探究、人物思想评析探究等。这类题的解题要点是:(1)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2)注意审清题目要求,使答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明确是评价人物还是评价主要内容,抑或评价思想意义、语言特点等。(3)注意选择好答题的切入点,如内容角度、人物角度或艺术手法角度等。
4.渗透迁移题
这类题以主观文字表述题为主。此类题主要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渗透和迁移。其主要答题方法为:(1)熟读课内名著精选章节,掌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拓展。(2)联系与课内名著精选章节相关的章节内容进行迁移、拓展。(3)联系自己平时所学的历史知识或成语故事等进行渗透、迁移、拓展。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写 作 要 求
一、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加以修改。
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大巴和小轿车。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
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带上她的眼睛》或《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0字,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 作 指 导
一、文段讲述了篮球比赛失利后,队友们乘车离开,“我”没有上车,一路难过地走回家,并独自伫立在暮色中的故事。围绕这个核心,与此无关的关于校车的描写就要删掉。另外,“我心里很难受”“感到难过”语义重复,“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语义重复,这两处需要任意删除其一,或者做语序上的调整,从而使整个文段通畅、简明,中心明确。
二、《带上她的眼睛》属于双线结构,有两个概括角度:一是立足于“我”的视角;二是抓住核心人物,即被永远困在地心的年轻女地航员。概括时,注意理顺文章思路,抓取核心情节,提炼关键信息。如:“我”奉命戴着传感眼镜帮助一个生活在封闭空间的小姑娘解决思乡之苦;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名因飞船失事被永远困在地心,独自生活在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内的女地航员;“我”想象着她封闭的生活,对她寄予深深的怀念。
三、写作此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选材角度。从题目要求看,本题着意于科学技术领域,要求从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等科学技术领域中选材、构思,因此其他角度的选材就不要涉及了。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如“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光伏发电等前沿科技知识,构思有科技含量的作文。(2)确定相应文体。题目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这就意味着应该写科幻小说。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所以,可以从正面展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也可以从反面展现高科技带来的灾难。
(3)融入故事情节。写科幻小说,要有故事情节才好看,才容易深入浅出地把科技内核写明白,譬如植入梦境、时空穿越、人机战争、未来生活、太空旅游探险等情节,然后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故事就会变得跌宕起伏。(4)做到语言简明。作文写完后,要多读几遍,注意修改,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把多余或啰唆的部分删减掉,让叙述变得凝练而生动。
不完美的价值
“我烧了你!”
冒着火焰的打火机飞向一旁的书架。说时迟那时快,那个盒子以飞快的速度变形成一个喷枪,一阵白色的烟雾骤然喷出。霎时间,房间里粉尘弥漫,同时散发着阵阵寒意。
范 文 点 评
“咳咳……”等烟雾散去,男人走向打火机掉落的地方——那打火机表面竟然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急速冷却干粉灭火机,竭诚为您服务。”耳旁传来不带一丝情感的机械音。男人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可回应他的只有无尽的沉默。
终于,到了次日早晨,男人筋疲力尽地瘫倒在沙发上,放弃了种种无意义的抗争。“我发明这栋房子,原本是为了有个奴仆可以使唤,现在却成了房子的奴隶,真是讽刺啊……”
他自嘲地笑笑,随即道:“喂,房子,你赢了。”“感谢您的配合,我的主程序指令即是为人类提供完美的服务。”房子一边慢条斯理地回答,一边为男人送上丰盛的早餐。
“完美……”这个词将男人拉入了对妻子的回忆。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皎洁的月光照在那枚闪闪发亮的银戒指上。“我并非你想象中那么完美,相反,我几乎一无所有,但我确信自己有一颗真诚的心,亲爱的,你愿意……”话未说完,她就投入了他的怀抱。“我所爱的,便是不完美的你。”她说。
他猛地醒悟了,一下子站了起来。“房子,你听好,现在我要以总设计师的身份对你进行系统检测。”“语音验证完毕。您好,设计师,请指示。”他顿了顿,随后道:“听着,房子,你说你要为人类提供完美的服务……”“是的,人类是不完美的,只有通过我的帮助,才能生活得更完美。”没等他说完,房子插话道。“但是,你又怎么知道,不完美也是有价值的!正因为人类的不完美,我们各自才是形形色色的个体;正因为人类的不完美,我们才有爱与恨,喜与悲,包容与关怀;正因为人类的不完美,我们才拥有所谓的灵魂!”“我不能理解……”房子的机械音仍然冰冷。
“没错,而这就是你的缺陷——你不能理解人类不完美的价值。缺陷产品应该如何,在你的主程序中写得明明白白吧?”“自毁程序,启动。”
几秒钟后,门开了。男人走出大门,望着广阔天空中的一缕云彩。“不完美,真好啊……”
总评:这篇科幻小说以未来高科技的完美房子为展示核心,写男人发明了房子,却被房子奴役,被困在了具有完美功能的房子中,最终靠聪明机智发现了房子的缺陷,轻松脱困的故事。科技与故事做到了完美融合,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另外,作者没有把立意放在赞美高科技上,而是借助科幻故事表现“不完美,真好”的主题,以此启示读者:不完美,也是有价值的。立意可谓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