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1.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将画线句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解析】“好”应读“hǎo”。
A
【解析】“溯洄”的意思是“逆流而上”。
D
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中运用双声词“参差”及叠韵词“窈窕”增强了诗歌的音调和谐美,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C.“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出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D.“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写男子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追求到了心上人。
D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
(3)《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4)《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秋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落寞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篇,也称“诗三百”,分为______、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兴三种。
君子好逑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305
风
赋
比
(一)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比兴
重章叠句
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9.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试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了追寻的情状。这使得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0.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有什么写作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美。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11.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示例: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然艰难,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四)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采用了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13.简要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诗。
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将她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国风和小雅最具有价值,影响深远。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15.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①________?据史料,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②________,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③________,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④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谣起源于何时
童谣别称很多
在青青的田野上
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
(2018·山西)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A.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点明了地域(边塞)和季节(秋季),“异”字写出了塞外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所以A项是对的。B.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诗人想象登山临海的情景,全诗想象瑰丽,气势宏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所以B项也是对的。C.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浩浩汤汤”写出了水势的浩大,“横无际涯”指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出景色根据时间多变,所以C项也是对的。D.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分析这个选项是对还是错,要明确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还要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举例论证就是举例子,道理论证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或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用的是举例子,说明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如果二者不能兼有时,就会“舍生取义”。并不是论述“自食其力”,所以D项是错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