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6物质的性质【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 ![]() | |
格式 | doc | ||
文件大小 | 460.2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1-02-18 21:41:31 |
A.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大,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小 B.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
C.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 D.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
5.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B.密度不变,质量不变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D.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6.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根据这个曲线,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 (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7.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不一定大 B.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不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 D.质量相等的物体,其密度不一定相等
8.甲球和乙球体积相同,在天平左盘放2个甲球,在右盘放3个乙球,天平平衡,则( )。
A.甲球的质量等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1.5倍
C.乙球的质量是甲球的1.5倍 D.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9.一个铅球,已经用了多年,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球的重力
10.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块奖牌,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14 g和2cm3,并算出奖牌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________ (填“是”或“不是”)由纯铜制成的。
三、探究创新题
1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或零住)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也称分度标牌)中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横梁平衡。
(2)测石块质量时,右盘有20g、5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上图甲所示,天平平衡,石块质量为
________g。
(3)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盛有48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kg/m3。
12.小玲利用家用煤气灶烧水,把为1kg、15℃的水烧开(在1标准大气压下),烧水前后煤气表的示数分别如右图甲、乙所示。
求:煤气的用量是多少立方米?如果煤气的密度为0.63kg/m3。,烧水时消耗煤气多少千克?
1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 L。问:
(1)1000 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14.在研究黄河水的实践活动中,某研究小组无法直接获取黄河水,因而设计并进行黄河水含沙量的模拟研究。他们在一个量筒里放入50g干燥的“黄土”,先倒入250mL清水,接着每次加入50mL清水配制成不同的泥沙水,并分别测出不同泥沙水的体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序 泥沙质量/g 水体积/cm3 泥沙水体积 泥沙水质量/g 含沙量/kg·m-3 泥沙水密度/kg·m-3
1 50 250 276 300 181.16 l.087
2 50 300 324 350 154.32 1.080
3 50 350 375 400 133.33 1.067
4 50 400 425 450 117.65 1.059
(1)分析表中有关数据,你认为泥沙水的含沙量和泥沙水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2)研究小组发现,他们的实验可以测得“黄土”的密度。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黄土”的密度,并作必要的说明。
第二节物态变化
一、基础考查题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嘉兴)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精析:冰棍放进嘴里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棒棒糖放进嘴里消失了是因为糖溶解在唾液中,属于溶解。
解答:B
2.(嘉兴)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这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精析:物态变化是一个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而且他三个选项为化学变化。
解答:B
3.(温州)如右图所示,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 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精析: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解答:B
4.(宁波)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O℃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精析:本题不仅考查了晶体熔化、熔点等知识,同时考查了物质质量的概念。从图中可知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O℃,而且熔化是个吸热过程。我们强调在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在这过程中冰的质量在不断地减小,冰水的总质量不变。因此选项D错误。
解答:D
5.(台州)漂流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旅游项目。当漂流者坐在皮筏艇内顺流而下时,以皮筏艇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漂流时人常被水打湿,上岸后风一吹感到有点冷,这是因为水蒸发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所致。
精析:当漂流者坐在皮筏艇上顺流而下时,以皮筏艇为参照物,人与艇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人是静止的。当水打在皮肤上,风一吹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水蒸发加快,而水蒸发要吸热,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人感到有点冷。
解答:静止 吸热
二、迁移实践题
6.(绍兴)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 B.电流过大时,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熔化
C.湿衣服晾干——升华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凝固
精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的认识。D不是物态变化, A是液化现象, C是汽化现象。
解答:B
7.(杭州)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次比第一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精析: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当水沸腾后,可将火焰调小,这样的效果与用大火煮是一样的。
解答:D
三、探究创新题
8.(衢州)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精析:在水的循环中,X是湖泊的水蒸发,水气上升遇冷凝结,Y是凝结,大气输送水气,小水珠越积越多,形成降水。Z是降水。
解答:A
9.(浙江)一般情况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 ℃。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
精析: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O 吸收
10.(衢州)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日记片段,请你阅读后从中找出一个与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说明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填人表格中。
今天,我和同学去郊游……
中午,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在路边买了几瓶汽水,不一会儿,瓶子外面结满了水珠……
来到小河边,看到几只小船在水面上荡漾,对岸的柳树倒影在水中,小河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一阵风吹来,我们感到非常凉爽……
短语或句子 涉及的目然科学知识
小船在水面上荡漾 浮力的知识
精析:此题中包含了许多科学现象,其中“瓶子外面结满了水珠”就是一个物态变化。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就会放出热量,液化而形成小水珠结在瓶子外面。
解答:瓶子外面结满了水珠 液化(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1.(丽水)科学是美的。水的物态变化可写成一首优美的小诗:“晶莹的冰/缥缈的雾/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多姿多彩”。小诗中含有许多科学知识,请填写表中空白。
文中句子 形成原因 吸放热情况
凝重的霜 水蒸气凝华 放热
晶莹的冰
精析:霜、雪、冰、露等都是自然界中水蒸气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解答:水凝固放热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瓶外表面“出汗”,这是( )。
A.酒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
2.目前,有些大酒店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亍水的温度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一一汽化 B.夏天湿衣服晾干一一升华
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一凝华
D.吃棒冰解热——液化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
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
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二、迁移实践题
5.两只相同的杯子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高度不同。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6.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装载着“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轰鸣声中扶摇直上,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飞向浩瀚的太空。飞船在发射上升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会使舱体外表的温度升得很高,但由于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7.“神舟六号”发射时,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就要被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不被熔化,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
8.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1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物质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一161.7 —88.6 —42.2 一O.5 36.1 —102,4 —47.7 —6.5 30.1
A.甲烷 乙烯 C.戊烷 戊烯 B.丁烷 丁烯 D.丙烷 丙烯
三、探究创新题
9.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夏天,学校急需把一排小樟树移栽到校园的另一地方去。老师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来
完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制定了周密的移栽计划:一要做到挖小樟
树时,让小樟树根部多带泥土,减少根的损伤,以利于水分的吸收;二是做到剪去大部分叶片,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霜冻的日子里,同学们早上起来锻炼时,会发现一些落在绿色草坪中的枯枝落叶上,覆盖着一层白色晶体——霜,可它周围的绿色小草上却没有霜(或比枯枝落叶上少一些)。绿色小草上没有霜(或比枯枝落叶上少一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明家开了一酒作坊,每当他家出酒的日子,香飘十余里,邻近村民不约而同来买酒。他家的酒虽然很香,但产量并不高,他父亲也为此发愁,小明下决心替父亲解决这个问题。他仔细观察酒作坊整个装置和过程,发现酿酒炉到盛酒处有一条敞开的长酒道(如下图所示),出酒时整个作坊酒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小明经思考,向父亲提出改进的措施,果然酒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请你简要说明小明改进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方案即可)
(2)改进方案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重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第三节 比热容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台州)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 )。
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 B.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C.堆积的种子受湖升温 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
精析:比热容与温度的改变有关,是一定量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以后表现为温度的改变。A是做功引起的,C是呼吸作用引起的,D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解答:B
2.(温州)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精析:石蜡熔化越多,它吸收的热量越多;在质量与降低温度相同时,金属块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解答:C
3.(金华)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精析:A、C、D都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来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B是利用水的机械能来转化为电能。
解答:B
二、迁移实践题
4.(绍兴)用如图甲实验装置测定液体的比热容。已知容器内待测液体质量为300g,电热丝电阻是5Ω。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12min后,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5℃。则电热丝放出热量______ J,该待测液体比热容是______ J/(kg·℃)。(假设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待测液体吸收)
精析:分别根据Q=I2Rt和C=Q/m△t盖进行计算。
解答:3.6×103 2.4×103
5.(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 kg 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 J的太阳能。[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精析:这是一道与比热容有关的计算题(已对原题进行了节选),在一个较为复杂的题目环境中要抓住与热量、比热容有关的信息,运用公式Q—cmAt求出结果。
解答:2.1×107
三、探究创新题
6.(台州)年4月,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选手穿越了“生命禁区”罗布泊沙漠。当时该地最低气温约为-10℃,昼夜温差高达40℃以上。罗布泊沙漠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及产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分别是( )。
A.下午2点左右,砂石的比热容大 B.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容大
C.下午2点左右,砂石的比热容小 D.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容小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的应用。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而罗布泊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吸热温度上升得快,夜晚砂石放热温度下降得快,因此昼夜温差大。
解答:D
7.(金华)牛奶最好在低温环境中存放,否则很容易变质,一只纸盒内装有O.25kg的牛奶,放入电冰箱前的温度为25℃;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后,牛奶的温度降低到5℃,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4.O×103 J/(kg·℃)。在这过程中,牛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J。
精析:根据比热容计算公式Q=Cm△t,代人数据即可得结果。
解答:2.O×107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A.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2.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将质量为4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______ J热量。如果将煤油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容将为______ J/(kg·℃)。
3.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点;某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
升高。这种固体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二、迁移实践题
4.取24℃的100g水放人烧杯,然后用装有10g酒精的酒精灯加热,酒精耗尽时,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量的名称)。
5.南极科考队员为解决生活用水,常把冰融化成水,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把10kg、O℃的冷水加热到50℃的温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 J[水的比热为4.2×103J/(kg·℃)]。
6.某钢铁厂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余热进行二次利用,既节省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钢铁厂内游泳池中的温水就是利用废气和余热所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加热得到的。当高温水蒸气通入冷水中时,高温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放出大量的热;若使5×105kg的池水升温10℃,水需吸收______ J的热量。[C水=4.2×103 J/(kg·℃)]
三、探究创新题
7.将2 kg的水加热升温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由酒精燃烧来提供,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70%被水吸收,需燃烧多少克的酒精?[ C水=4.2×103 J/(kg·℃)),q酒精=3.O×107J/kg]
8.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贮水量为100 kg,在太阳照射数小时后,所贮水的温度从15℃升高到45℃,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 J。如采用电能来加热这些水,若电能的利用率为70%,电价为O.53元/(kW·h),则需电费______ 元。
中考科学专题六 物质的性质答案
第一节 密度
1.D 2.D 3.C 4.B 5.C 6.C 7.C 8.B 9.C
10.7 不是
11.
(1) 左
(2) 26.4
(3) 12 2 200
12.O.015 O.009
13.
(1)200
(2)1200
14.
(1)含沙量越大,泥沙水的密度越大
(2)2g/m-3不计黄土和水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
第二节物态变化
1.B 2.A 3.C 4.A 5.D
6.吸收
7.吸热
8.C
9.汽化 加压
10.
(1)水分的蒸发
(2)绿色小草是有生命的,它们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除用于生命活动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
11.可以从减少酒的汽化角度来回答 (2)合理即正确
12.(1)A
(2)本题为开放题,方法合理即可。例如: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重的酒精和水,把它们放在烈日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和水的多少。
第三节比热容
1.C
2.4.2×lO5 2.1×103
3.比热容 非晶体
4.水吸收的热量、酒精放出的热量、酒精灯的热效率等
5.熔化 2.1×106 大于
6.液化 2.1×1010
7.4.2×105 20
8.1.26×107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