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13空气与水【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13空气与水【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21: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专题十三 空气与水
第一节 空 气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金华)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示装置的广H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
A.铁粉 B.磷 C.木炭 D.镁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生成物的特征。从反应物的角度来看,四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都要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但从生成物来看,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镁都是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相比,减小了许多;而木炭显然不同,它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它填补了原先氧气所占据的空间,故瓶内气压没有显著减小,水柱上升得得也很少
解答:C
二、迁移实践题
2.(嘉兴)双氧水是过氧化氢(H202)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实验室也常用它来制取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2H 20+0 2↑。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水气。欲制得干燥的氧气,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A中盛Mn02,B中盛有浓H 2S0 4,C中盛有无水CuS04)。

甲 乙
你认为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较为合理。装置C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在做本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确每一种试剂在本实验中的作用:Mn0。是催化剂,起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浓H。S0。具有强烈的吸水性,通常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起到干燥剂的作用;而无水CuS0。是一种专门检验水是否存在的试剂,本题中起到检验水蒸气在B中是否已被除尽的作用。在经过A的制取、8中的干燥、c中确定水已被除尽的情况下,如果还用排水法收集,则将导致氧气中又混入水蒸气,所以乙装置明显不合理。
解答:甲 检验水蒸气在B中是否已被除尽
3.(台州)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
②.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精析:灭火的方法有两种: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具体用什么方法灭火,要根据可燃物的性质来选用。
菜锅里的油起火,只要将锅盖盖上,隔绝空气,火便灭了。而端下油锅,则可能引燃身边的可燃物,因此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熄灭酒精灯的火焰应用灯帽盖灭,用嘴吹灭易引起酒精灯内燃而发生危险。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汽油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作用。其他各项是正确的。
解答:A
三、探究创新题
4.(温州)目前有些人热衷于利用高压氧舱、氧吧、氧气袋等进行吸氧,以增加大脑供氧量,消除脑疲劳。医生建议吸氧要适量,因为高浓度的氧往往会对人造成伤害,引起氧中毒。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____________性,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__供生命活动所需。
(2)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例如加热高锰酸钾,其化学方程式为: 2KMn04K2Mn04+Mn02+02↑
该化学变化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3)小红利用收集到的一瓶氧气,按下图中A、B、C、D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D中出现的现象
A夹取炭 B点燃炭 C炭在氧气中燃烧 D.注人澄清石灰水
精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的气体,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利用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能继续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氧化能量 (2)分解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南通)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右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的N2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0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的C02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0: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02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精析:本题与最新科研成果相联系,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要解决本题,须对空气的成分非常了解。分析图可知,火星上的大气组成成分中,二氧化碳占了绝大多数,氮气的体积分数占第二位,以氩气为代表的稀有气体含量相对较高,没有氧气等,这些都与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很大的差别,从这些差别人手,就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
解答:A
6.(荆州)小明与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右下图所示),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其检验方法。其实,氦气与二氧化碳都能作为保鲜剂。至于包装袋内到底是哪一种气体,这就涉及到两种气体的鉴别。在初中阶段,我们常常用澄清石灰水(或用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本题中,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将其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若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袋内气体为二氧化碳,反之,则为氮气。作为一种保鲜剂,它必须满足无毒、不与食物反应、抑制呼吸、价格低廉等特点。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据CCTV报道,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测量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竖起测量觇标。测量队员所携带的贮气瓶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常见发生装置: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填“A”或“B”)。
(3)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四个大小相同的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温度不变,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与b液面(液体为水)高度差最大的是( )。
4.“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而我们所学的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
A.阻挡扣削弱过强的紫外线B.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D.透过更多的紫
二、迁移实践题
5.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主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6.在地球上刚出现生命的时候,原始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后来,氧气的增多是由于( )。
A.紫外线辐射,由水分解而产生 B.地球上火山爆发产生的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大量繁衍 D.电闪雷鸣的结果
三、探究创新题
7.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在同样条件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8.如下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叶绿体 C.光 D.水
9.图书室、档案室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因水会损坏书和档案资料,一般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这样可使书和档案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着火点
C.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0.澄清的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含少量的____________;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长期放置会生锈,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气体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_。
11.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烧杯上方是一左端封闭按体积均匀划分刻度的玻璃管(已固定好),玻璃管内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侧玻璃管内封闭有空气,活塞右侧的玻璃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于刻度5处。
(1)实验刚开始时,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①白磷(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向____________移动。(填“左”“右”或“不”)
(2)恢复至室温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___________处。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下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填序号)。
(4)某同学用了上图中的a、d、g、h仪器组装成氧气发生装置,请你推测该同学选用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
(5)带火星的木条在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不能复燃,而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复燃。请你归纳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3.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为02,并放出大量的热。03的氧化能力比氧气要强得多。
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的情况下,从臭氧发生器内出来的02中含有约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 km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C0、C02、N0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02和0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采用什么措施保护臭氧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S02遇0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03,S03跟水反应即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的S02的理想方法。写出S02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仓库,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仓库内气体取样检验,现有可选用的实验用品如下: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盛满水的水槽、烧杯和漏斗,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的样品。
第二节水的性质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台州)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振荡,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①②⑤ 8.④⑤⑥⑦C.③④⑥⑦ D.⑤⑥
精析:固体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9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最大质量限度,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多少无关;搅拌和振荡只能加快溶解速度,不影响溶解度大小;由于构成固体颗粒之间的距离较小,所以固体溶解度与压强无关;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度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也不同。因此,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③④⑥⑦。
解答此类题只需抓住问题的关键: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外因是温度,即可结合选择题特点,直接找出答案。
解答:C
2.(广东)如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精析:(1)掌握物态变化的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放热;“凝成小冰晶”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所以是凝华,是放热过程;“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成了液态,所以是熔化,是吸热过程。
(2)我们只要仔细留意,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节约用水的。
解答:(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用洗过米的水浇花;用洗澡水冲厕所等。
二、迁移实践题
3.(丽水)汽车水箱的散热剂常采用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不易导电 B.水无色无味C.水的比热大 D.水不易分解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性质。散热剂常用水是因为水的比热较大,即使吸收大量的热,温度变化也不快。
解答:C
4.(衢州)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精析:本题立意新颖,要求应用化学原理解答实际问题,难度不大。饱和食盐水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细胞渗透失水,原溶液中水的量增加,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固体氯化钠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解答本题只需抓住关键信息:“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食盐”,即可说明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的。
解答:B
三、探究创新题
5.(海淀)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C.石灰石和水 D.氯化钠和水
精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的理解 ----- 需要一个放热的变化。石灰石在水中不会溶解,无热量放出;氯化钠尽管能溶于水,但不会有热量的放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了题意,但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与食品放在一起很不恰当,再加上题目中已经说明是隔着铝箔对食物进行加热,稀释得到的稀硫酸会与铝箔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污染食品,不难得出浓硫酸不合题意;而氧化钙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它既提供了热能,又不会腐蚀铝箔。
解答:B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科学》杂志评出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这一科技突破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
A.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B.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水是化合物
2.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 ”表示____________分子。
3.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4.下图中关于化学式H20的各种意义,其中描述错误的一幅是( )。
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糖水 C.汽水 D.牛奶
二、迁移实践题
6.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近瓶口的溶液浓度较小 B.瓶底附近的溶液浓度较大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
7.在粗盐提纯中,每步都需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8.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大量使用不会引发水华、赤潮的是( )。
A.CO(NH2) 2 8.Ca(H2P04)2 C.Na2C03 D.Na5P3010
9.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离的一组是( )。
A.氧化铜和炭粉 B.食盐和泥沙 C.水和酒精 D.氯化银和硫酸钡
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兴亡,匹夫有责”。海洋是人类丰富的资源宝库。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
A.禁止向大海排放污水B.海水晒盐 C.海水淡化 D.船舶垃圾直接倾倒海中
三、探究创新题
11.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请判断净水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从水库取水 8.通过过滤池C.通过活性炭吸附池 D.投药消毒
12.在抢救大出血的危重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这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
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1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溶剂质量增多
C.海水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多
14.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夹子处在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1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____,水通电发 生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组成。并且证明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
中考科学专题十三 空气与水答案
第一节 空 气
1.C
2.(1)试管
(2)A
(3)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火焰熄灭就证明收集满了
3.D 4.A 5.B 6.C 7.A 8.C 9.D
10.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和水蒸气 氧气
11.(1)燃烧,产生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左
(2)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2.(1) 2H2022H 20+0 2↑ 气密性检查 向上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
(3) b、d、e
(4)高锰酸钾
(5)温度、催化剂 氧气的体积分数(或浓度)
13.(1)02和03的分子结构不同
(2)木条复燃
(3)302203
(4)用无氟冰箱取代有氟冰箱(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5) 3S02+O23S03
14.取一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仓库,在仓库里将瓶中的水倒掉,再盖上玻璃片,拿出库外。(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第二节水的性质
1.A 2.水 3.C 4.B 5.D 6.C 7.C 8.C9.B 10.D 11.D 12.B 13.A 14.C
15.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元素 氧元素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