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专题十五 化学反应及应用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嘉兴)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CuO+COCu+CO2 C.H2+CuOCu+H2OD.Fe+H2SO4=FeSO4+H2↑
精析:从图示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金属与一种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与另一种盐,故选A。
解答:A
2.(衢州)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旧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因废旧家用电器里的电路板张含有Al、Fe、Cu、Ag、Au(金)等多种贵重金属,使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贵重金属成为一种新的行业。在回收贵重金属的过程中,如把废旧电路板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不应该有的金属是( )
A.Al、Fe B.Fe、Au(金) C.Al、Cu D.Fe、Ag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本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1)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由于盐酸足量,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将不复存在,剩余的固体不应该有的金属是Al、Fe。
(2)因为排在氢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金属Cu、A9、Au。
解答:A
二、迁移实践题
3.(温州)常温常压下,氢气是无色气体,密度很小。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约为等质量汽油的3倍,可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1)请从上面的描述中指出氢气的一种物理性质:
(2)氢气是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我们常用下列反应制取氢气:Zn+H2S04(稀)=ZnS04+H2↑。你能否用实验室里的废铜丝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
精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状态、溶解性、熔点、沸点等,从上面的描述中可知氢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密度小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由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因此它不能将稀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解答:(1)无色(或气态或气体或密度小)
(2)2H2+022H20
(3)不能
4.(嘉兴)经过课外学习,小明发现镍(Ni)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______、Na、Mg、A1、Zn、Fe 、Ni、Sn、Pb、(H)、Cu、Hg、Ag、Pt、Au。
(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2)已知镍盐中镍元素显+2价。写出一个有金属镍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镍排在铁后面,锡的前面,镍可以将排镍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可溶性盐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镍由于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稀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1)Ca
(2)本题为开放题,有多个答案,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要点见经析。
三、探究创新题
5.(眉山)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03(浓)=Cu(N03)2+2N02↑+2H20
方案二:3Cu+8HN03(稀)=3Cu(N03)2+2N0↑+4H20
方案三:2Cu+02+4HN03(稀)=2Cu(N03)2+2H20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最适宜的方案是______,你不选其他方案的理由是(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题其实已经提供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不能生成污染环境的物质,显然方案一与二中有N02或N0,这两种气体都会污染大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消耗相同质量的硝酸,方案三得到更多的硝酸铜(或者说,得到相同质量的硝酸铜,第三种方案消耗的硝酸最少)。
解答:三 另两个方案在制取过程中有污染环境的物质产生,且浪费硝酸
6.(黄浦)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约2%~4%,钢含碳约0.03%~0.2%。在古代,人们把高温下烧红的铁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也是“百炼成钢”的来历。请你写出上述转变过程中最关键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由题意可知,变化的结果是:生铁转化为钢。根据前面的信息,可知变化的实质是碳的含量减少。信息中的“高温”是本反应的条件。
解答:O2+C=C02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很高的熔点 8.良好的导电性C.很大的硬度 D.银白色的光泽
2.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和铝被人类大规模冶炼、利用的大致年限。
分析该图的规律,你认为金属被大规模冶炼、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延展性C.金属的颜色 D.金属的活动性
3.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02=Li2C03+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H20 C.02 D.H202
4.现有等质量的①铁粉、②镁粉、③锌粉,分别跟足量的同温度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它们中产生氢气既最快又最多的是( )。
A.铁粉 B.镁粉 C.锌粉 D.一样快、一样多
5.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1)Zn、Cu、稀硫酸;(2)Zn、Cu、MgS04溶液;(3)Zn、Cu、AgN03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
A.仅有(1) B.(1)(3) C.(2)(3) D.(1)(2)(3)
6.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有关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7.丽水市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液,经测定其pH小于4,且含有较多的Cu2+,这种废液对人畜和农作物都十分有害。下列既能回收铜又能降低酸性的方法是( )。
A.废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后过滤 B.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后过滤
C.废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D.废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过滤,再加入适量的熟石灰
8.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3.89与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固体(不含结晶水)119,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0.15g B.0.20g C.O.30g D.0.45g
二、迁移实践题
9.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成功研究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铁锈是一种混合物 B.铁粉干燥剂能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Ca0保护食品的效果比铁粉好 D.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请勿误食”字样
10.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则反应后两种溶液质量关系是( )。
A.相等 B.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C.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D.无法比较
11.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请你帮助该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
并用植物油液封
C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时的生锈情况
(2)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3)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时间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南方比安装在北方更易生锈,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焊接铁管时,为了使接口更加牢固,常用稀盐酸清洗接口处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金属单价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并通过用稀硫酸与金属反应制氢气的比较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反应现象见下图。请你根据收集的证据分析出实验室制氢气时是用什么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并说出你推断的理由。
物质 所需时间 价格
Fe屑 约13900s 1000g/10.00元
Zn粒 约50S 500g/20元
Mg片 约20s 25g/10.80元
Cu片
1000g/12.07元
三、探究创新题
13.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1)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的活动性
④金属的延展性 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2)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请你写出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l3g锌放人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可生成氢气多少克?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4.金华某化工厂的污水中含有较多量的硝酸锌、硝酸银和泥沙,如果直接排放,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回该厂的污水样品,在实验室对样品中的硝酸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提取了金属银和硝酸锌固体,为治理该厂的污染探索了一种方案。请回答(忽略其他杂质的影响):
提供的药品 测量的数据
a.铁粉 b.稀盐酸 ①反应前铁粉的质量
②反应后铁粉和银的质量
③AgCl的质量
(1)取一定质量的污水样品过滤,用所得的滤液进行硝酸银含量测定。请你从下表中选择一种测定所需的药品及应测量的数据:___________ (填编号)。
(2)在提取金属银和硝酸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在该方案中,金属粉末x是___________。
(3)学校实验室要排放各种污染物,“实验室也是污染源”,创建“绿色家园”,必须人人参与。请提出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娟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她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合金。
(2)小娟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后,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你帮助她计算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 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
C.生成的气体质量 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第二节 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广州)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如果我们假设“待测”栏中的数据为5C,则可列出式子:2+2+84+5=_z+24+14,解出z一55,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反应前后每一种物质质量的改变情况,判断它是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应减小)或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应增加),显然,本题中x、Y、Q的质量都增加了,所以它们都是生成物,唯独2的质量减小,所以只有它是反应物,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一变多”的反应,因而它是一个分解反应。‘
解答:C
2.(黄浦)用I205可以测定空气污染的程度,发生的化学反应为l205+5CO→12+5C02,其中氧化剂是( )。
A.I205 B.CO C.I2 D.C02
精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对于反应物而言的。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从得氧一失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氧化剂参加还原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或自身失去氧元素)。例如在本反应中,I2O5→l2,1205失去了氧元素,所以它在本反应中是氧化剂;而还原剂是得氧的物质,如本题中C0→C02,这说明反应中CO是还原剂。
解答:A
二、迁移实践题
3.(湖州)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电板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储电量大而受到普遍重视。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02=LiMn02。在上述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从___________价转变为+1价,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精析: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锂元素的化合价从零价变为+1价。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零 化合
4.(浙江)如图甲和乙是两套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采用___________装置;若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时,应采用___________装置。
(2)如果用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足量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aC02+2HCl=CaCl2+H20+C02↑。求:
①反应前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要求列式计算)。
精析:(1)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决定。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固液混合、反应不要加热、且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应采用乙装置。若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反应是固体且需要加热,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应选择甲装置。
(2)73g×10%=7.3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02+2HCl=CaCl2+H20+C02↑
73 44
7.3g X
X:7.3g=100:44 X=4.4g
解答:(1)乙 甲 (2)7.3g 4.4g
5.(金华)“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精析:这是一题寓环保于化学反应类型的新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看懂题干中的“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故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解答:B
6.(衢州)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是酸和碱
B.若甲为l0g、乙为20g,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与丙是单质、乙与丁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四种基本反应的理解。尽管酸与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在初中阶段,除中和反应外,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可以生成盐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选项B中甲和乙是否完全反应不能确定,故反应得到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有两种可能(等于309或小于309);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水、沉淀或气体;若甲与丙是单质、乙与丁是化合物,则说明这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作为置换反应的条件。
解答:D
三、探究创新题
7.(安徽)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________(填“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利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利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______________。
精析:由图可知: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所以它的化学式为03;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②中发生了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氯原子的个数不会改变;氯原子由氟利昂产生,氯原子在整个变化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臭氧层不断遭受破坏;就臭氧层免受破坏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新的致冷剂,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应当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解答:(1)03 (2)② (3)否
(4)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在臭氧层破坏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5)积极开发环保型的致冷剂,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如下图所示)是( )。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
A.质量减少 B.质量增加 C.化学性质改变 D.化学性质不变
3.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Fe203+3C3C02+4F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碳是还原剂 D.氧化铁是还原剂
4.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水银(Hg)会产生有毒蒸气,此时可以撒硫粉来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 ,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人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晚没有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6.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舍、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舍、复分解、分解
7.某锌样品6.5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0.195g。则其所含杂质可能是( )。
A.Fe B.MgC.Al D.Cu
8.把铁片分别放人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Al2(S04)3 B.CuS04 C.H2S04 D.AgN03
二、迁移实践题
9.下列说法: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三者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0.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且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Zn+2HN03=Zn(N03)2+H2↑ B.2NaN03+CuCl2=2NaCl+Cu(N03)2
C.CuC03 +2NaOH=Cu(OH)2↓+Na2C03 D.Fe(OH)3+3HCl=FeCl3+3H20
11.如下图所示:取三支试管各装入一小块白磷。
A B C
(1)在A试管中装入10℃的水,通入空气,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试管中装入60℃的水,不通入空气,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试管中装入60℃的水,并通入空气,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三组实验,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如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就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已知在过氧化氢(H:O。,又名双氧水,是一种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是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他设计了对比实验:取两份质量相等的双氧水,一份在双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锰,一份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他发现后者放出氧气较快,由此他得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你觉得小华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三、探究创新题
13.古时候,人们一直认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它那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完全是“土壤汁”变化而来的。l648年,荷兰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重为2.2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装有事先称好质量的土壤。在这以后,他只用清洁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桶盖。5年以后,柳树长大长高了。经过称量,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0 kg,而土壤只减少了60多克。
(1)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尔蒙特采用了①在桶上加桶盖、②只浇灌清洁雨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树的生长完全靠“土壤汁”,则其实验结果应该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l2、l2、Br2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应用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嘉兴)物质的变化常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通过改变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变化的进行。下列各种做法中,为了加快变化的是( )。
A.把食品放入冰箱中冷冻贮藏 B.增大煤炉进风口使火焰更旺
C.在金属表面涂上防锈漆以防锈 D.把种子晒干后再贮存
精析:把食品放入冰箱中冷冻贮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抑制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减弱食物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增大煤炉进风口,是为了提供给可燃物更多的氧气,使燃料更加充分地燃烧,加快反应的进行;在金属表面涂上防锈漆可以减慢锈蚀的进程;水分含量越高,种子呼吸就越强,把种子晒干后再贮存,同样可以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
解答:B
2.(荆州)某可燃化合物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0 2→C0 2+H 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 )。
A.CO B.CH4 C.甲醇(CH3OH) D.乙醇(CH3CH20H)
精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C0:和H。0中含有C、H、O三种元素。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C和H,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答:A
二、迁移实践题
3.(宁波)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甲可能是( )。
A.Fe203 B.Cu0 C.Mg D.Cu
精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本题的突破口应在:丁是丙与铁的反应产物、且丁与氧气反应得到甲,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再根据推导可知甲不可能是氧化铁,那只能是氧化铜。
解答:B
4.(山西) (1)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2001年9月至lO月间,山西省连续发生多起煤矿的矿井里瓦斯爆炸和矿井塌方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精析:本题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
解答:(1)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的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容易造成火势的蔓延。为了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我们应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
(2)(开放性答题)关闭非法开采的小煤矿;矿井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教育工人合理操作,严禁烟火等。
三、探究创新题
5.(大连) “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将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将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科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精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内部不含金元素,因此,石灰石不可能通过化学反应变成黄金。
解答:见精析。
6.(广州)某有机物4.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通过计算说明:(1)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质量比。(2)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因为产物中一共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该有机物一定含有C、H元素,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有多少氧元素。我们可以设法先求出4.6g有机物含有的C、H元素的质量(其实就是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将它们加起来,看能不能达到4.6g,如果刚好,则说明该有机物内只有两种元素,如果两者的质量和达不到4.6g,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有机物中一定也含有氧元素。
解答:(1)m(C)=12/44×8.8g=2.4g
m(H)=2/18×5.4g=0.6g
因为2.4g+0.6g=3g<4.6g,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m(O)=4.6g-3g=1.6g
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C:H:O=2.4g:0.6g:1.6g=12:3:8
(2)假设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结合上一小题的结论,我们可以列出式子如下:
12x:Y:16z=12:3:8得出x:y:z=2:6;1所以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玻璃刀头上镶的 B.用氢气做 C.用石墨做干 D.用大理石做天金
刚石来栽玻璃 高能燃料 电池的电极 安门前的华表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烧碱溶液 D.食醋
3.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
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4.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 B.只合碳和氢 C.一定含碳、氢和氧 D.一定含有碳和氢,可能含氧
5.关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4g氧气和3g铁反应可得4g四氧化三铁 B.要制得64g二氧化硫,需用32g硫
C.12g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44g二氧化碳 D.要l2g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需要8g氧气
二、迁移实践题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用胃舒乳[Mg(0H)2]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04=MgS04+2H20
B.实验室制备氧气: 2H2O2=2H20+02↑
C.用盐酸除铁锈: Fe0+2HCl=FeCl2+H20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02+6H2OC6H1206+602
7.五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8.许多物质在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现有石灰石、稀硫酸、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天然气,请从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空白处: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___。(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___________。
(2)理想的高能燃料是__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_。 (6)正在推广使用、比较清洁高效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
9.化学是关于人类如何应用物质的科学。根据你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保护膜,是为了防止和减缓铁的锈蚀;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加热和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虽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极其复杂,但是人类可以根据物质的 ___________,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控制化学反应。
10.年4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年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676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357个城市,湖州市安吉县城是其中之一。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测定其pH,以后每隔lo min测定一次,共测定4次,数据如下: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pH 4.92 4.82 4.76 4.75l
(1)从测定的数据可知,降到地面的酸雨的酸性逐渐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
(2)酸雨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酸雨中的亚硫酸(化学式是H2S04)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主要是由___________ 燃烧和金属冶炼厂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的。
1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电镀或焊接前,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现在汽车的安全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围绕这两项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增设了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发生分解反应,迅速产生氮气和固态钠,气体充满气囊,以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①.写出叠氮化钠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常温、常压下,要产生70L。的氮气,则需要完全分解___________g的叠氮化钠。(已知:常温常压下,氮气的密度约为l.2g/L)
(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设催化转化器。
①.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0、N0、N0。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向大气中排放。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请写出C0和N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02和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催化转化器能减少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它并不能减少C02气体的排放。C02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引起温室效应。为降低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人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探究创新题
1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02↑ 对“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产生多少吨铝?”一题,小丽与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
14.将炉甘石(ZnC03)、赤铜矿(Cu20)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0。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①可能的单质有C、Zn、Cu;
猜想②可能的氧化物有Zn0、Cu0、Cuz0;
猜想③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___________ (填“①”“②”或“③”),理由是___________。进而再排除了猜想___________ (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___________。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
中考科学专题十五 化学反应及应用答案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活动性顺序
1.B 2.D 3.B 4.B 5.B 6.D 7.D 8.A 9. C 10.B
11.(1)加热烘干试管,小心放入铁钉,塞上塞子 探究铁在有水而无空气(氧气)时的生锈情况小心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使铁钉部分浸入水中
(2)C
(3)南方空气比北方潮湿 (4)Fe203+6HCl=2FeCl3+3H20
12.用锌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而且价格较高;铁虽然价格便宜,但反应速度太慢;铜不能与酸反应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速度比较适中,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13.(1)③⑤
(2)3CO+Fe2032Fe+3CO2
(3)水和氧气
(4)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5)O.4g 19.6%
14.(1)b、③
(2)Zn
(3)只要合理即可
15.(1)Cu-Zn
(2)60%
(3)B、C(或 C、D) .
第二节 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1.B 2.D 3.C 4.B 5.B 6.D 7.D 8.C 9.C 10.D
11.(1)白磷不燃烧
(2)白磷不燃烧
(3)白磷燃烧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1)2H202 2H20+02↑
(2)小华还需进行以下设计:
①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烘干、称量,与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进行对比,看质量有无改变;②将烘干所得的物质再加入到双氧水中,看其是否还起催化作用,证明二氧化锰经本实验后化 学性质是否改变。
13.(1)验证“植物靠‘土壤汁’生长”观点的正误
(2)减少外界对桶内土壤质量的干扰
(3)土壤减少的质量与树的增重应该相等
(4)植物并不是靠“土壤汁”生长的
14.(1)Cu+2AgN03= Cu(N03)2+2Ag
(2)①C12、Br2、I2、S
②B
第三 节化学反应的应用
1.B 2.A 3.B 4.D 5.A 6.D 7.D
8.(1)02 (2)H2 (3)CO2 (4)CaC03 (5)H2S04 (6)CH4
9.性质 条件
10.(1)增强
(2)2H2S03+02=2H2SO4
(3)含硫燃料
(4)2NaOH+S02=Na2S03+H20
(5)对原煤进行加工,减少硫的含量;开发和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等,合理即可。
11.(1)+4
(2)Fe203+6HCl=2FeCl3+3H20
(3)Ca0+H20=Ca(OH)2 化合反应
12.(1)①2NaN3=2Na+3N2↑
②130
(2)①2C0+2N2C02+N2
②不正确。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13.(1)都正确。
(2)不能
(3)反应物只有一种,反应物中某元素全部转化为所求物质。
14.②(或③) 因为木炭过量,高温时能将金属氧化物全部还原成金属单质 ③(或②) 过量的木炭在高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02或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