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20科学探究、新增题库【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20科学探究、新增题库【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22: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专题二十 科学探究
第一节 图表类试题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未成年人的吸烟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活动,方法如下:
清水 A B C D
10秒钟水蚤心跳次数 35 37 39 40 43
将4支某品牌香烟的烟丝,分别放入100、80、50、40毫升的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得到4种不同的烟草浸出液(分别用A、B、C、D表示一)。选择一些每10秒钟心跳次数在35次左右的正常水蚤,分成4组后放在相同体积的清水及4种烟草浸出液中培养。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⑴.你认为这个实验中的主要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
不同。
⑵.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烟草浸出液有加快心跳的作用。由此可推测,长期吸烟不但会给人体的呼吸系统带来各种疾病,同时还会给人体的 造成严重危害。
精析:此题关键在于找出心跳次数与烟草浸出液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心跳次数越多。
解答:浓度 心脏
二、迁移实践题
2.为研究某种蟋蟀鸣唱行为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进行全天24小时光照,共持续12天。
步骤二:第13天开始,每天先给予12小时(0—12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12—24时)黑暗处理,这样的操作持续了19天。观察并记录蟋蟀每天的鸣唱,结果如图。图中每条横线的时间跨度为24小时,横线上的黑色部分表示蟋蟀在鸣唱。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⑴.“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的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选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
⑵.与“12小时光照再12小时黑暗”相比,在“24小时光照”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析:根据题中图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在步骤二中蟋蟀的呜唱受光照因素的影响,逐渐变成在光照时不鸣唱,黑暗时鸣唱,因而可以得出鸣唱主要出现在黑暗条件下的结论。
解答:(1)黑暗
(2)不再集中在黑暗鸣唱,光照下出现鸣唱的时间增加了。(若只答出本答案中的一点即可得分)(或其他:“光照下出现鸣唱的时间增加了”或“在全天24 h光照的实验下,出现鸣唱的时刻呈现规律性的后移”等意思相近的答案也给分)
三、探究创新题
3.(宁波)小科在学习“机械效率”后,想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搭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保持木块的移动距离l=0.4m和高度h=0.21m不变,且保持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出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 面 木块重
6N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表面材料 长l/m 高h/m




1 毛巾 0.4 0.2 100 80 20 32 62.5%
2 木材


70 2.0 28 71.4%
3 玻璃


60


(1)表中还有几个数据没有处理.请你帮他完成。
(2)根据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斜面的长和高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该实验考查的斜面的机械效率。在这过程中将木块提高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Gh=10 N×0.2m=2.OJ;总功就等于动力F做的功,W总=FS=6.0 N×0.4 m=2.4J η=W有/W总=2.0J/2.4J=83%。通过分析比较,当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的大小也不同,而且是接触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小。
解答:(1)2.02.483.3% (1)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4.(温州)当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1)有一课外研究小组对成年男性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我国交通法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不能超过50mL。因为过量的酒精会影响人的______系统,使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下降而易发生交通事故。
食物类型 热量值(千焦)
一 份

餐 汉堡包 2525
油炸小食品 889
软饮料 656
合计 4070
(3)均衡膳食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吃“洋快餐”,导致摄人热量过剩而影响健康。一位男生每日摄人热量的合理值约为11700千焦。假如一位男生一天吃了三份如表所示的快餐,则他要步行________千米,才能消耗摄人的多余热量?(一般一个人每行走1千米消耗170千焦的热量)
(4)某些“洋快餐”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经测定,7.1克丙烯酰胺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2.2克一氧化二氮(N20)。请问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精析:这是一道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的试题,同学们可以从图表中找出一些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柱状图主要说明的是嗅觉与吸烟之间的关系,表格反应的是食物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解答:(1)吸烟对嗅觉的影响 (2)神经 (3)3 (4)19.7%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如下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I、Ⅱ、Ⅲ表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月 份
A.藻类I的数量总是最多 B.八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D.四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2.有一晨练者,第一天先以l70m/min的速度匀速慢跑5min,然后原地休息了3 min,接着用同样的速度再跑了2min,她共跑了1190m。则她前5 min跑的路程是__________m,在整个过程中(1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min。
第二天她继续慢跑。请你仔细分析下图获取数据,并回答:途中有没有休息? __________;共跑了__________m;是否匀速跑? __________;其速度是__________m/min。
3.利用某些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推断人口的增长趋势。下表是3个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统计结果。
年龄组(岁)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0~10 30 10 5
11~20 25 15 5
21~45 30 35 35
46~60 1O 25 35
61以上 5 15 20
总计 1OO 1OO 100
(1)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在今后20年内,人口最有可能快速增长的地区是__________。
(2)年1月6日凌晨,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中国内地第l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诞生,这比当初的预期整整推迟了4年。我国人口增长的减缓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实行的__________这一基本国策。
二、迁移实践题
4.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做“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时,得到表一所示实验数据,经计算处理后得到表二数据。
表一
实验序号 水的体积(mL) 酒精体积(mL) 混合前总体积(mL) 混合后总体积(mL)
1 87.8 12.2 100 98.8
2 66.2 33.8 100 97.7
3 44.4 55.6 100 96.4
4 16.7 83.3 100 97.6
5 8.2 91.8 100 98.5
表二
实验序号 混合后减小的体积(mL) 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1 1.2 10
2 2.3 20
3 3.6 50
4 2.4 80
5 1.5 90
(1)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_____%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2)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当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技术不仅应用于高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纳米洗衣机,纳米冰箱,纳米服装等。某中学纳米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其应用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了解到的某一生产厂家的新产品——纳米电热水器的部分技术参数表:
型号 额定电压/V 水箱容量/L 频率/Hz 额定功率/kW
DJW40N 220 40 50 0.5/1.0/2.2
DJW50N 220 50 50 0.5/1.0/2.2
DJW60N 220 60 50 0.5/1.0/2.2
如图所示是它的电路原理图。设R1、R2、R3电阻值不受温度影响,S为档位开关,使用时接人家庭电路中:
(1)开关S接哪一档(“1”“2”和“3”)时为低温档?说明理由。
(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出电路中R。的电阻值。
(3)从表中任选两个型号的电热水器,分别在高温档通电1min(不计热量损耗),求两水箱中的水的温度升高之比。[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L=1dm3]
工作电压 110 V
工作功率 500 W
容积 1L
6.年5月日本西宫市中学生友好交流团访问绍兴市时,小明作为结对同学与日本朋友共同生活了三天,这三天中小明向日本朋友介绍了许多绍兴的特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一位日本同学发现他随身携带的一个旅行电热壶不能在绍兴使用(这个电热壶的铭牌翻译后如下所示)。请问该电热壶为什么不能在绍兴使用?
三、探究创新题
7.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牛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梭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低于30~60cm层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我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出两点)。
8.下列是某型号洗衣机所用电动机的有关数据:
名称 额定电压/V 频率/Hz 工作电流/A 电阻/Ω
洗涤电动机 220 50 0.5 20
脱水电动机 220 50 0.8 18
星期天,小林在家帮妈妈用上述洗衣机洗衣服(设电动机正常工作),如果这次洗衣机所用的洗涤时间为20min,脱水时间为5min,那么,这次洗衣服共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其中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 探究性试题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湖州) 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而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通过对题目的审查,将蚂蚁的触角剪去再观察它的运动情况,推测该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蚂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认路。根据问题建立的假设可能是:蚂蚁可能是用触角来认路。通过实验检验假设,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不能只用一只蚂蚁,应选择较多的蚂蚁进行实验,并要设对照组,即取一些不剪掉触角的蚂蚁观察,看它们会不会迷路,如果较多剪掉触角的蚂蚁都迷了路,而没剪掉触角的蚂蚁都能顺利回家,则假设成立。第三问题属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给分。
解答:(1)蚂蚁是用触角来认路的
(2)应选择较多的蚂蚁进行实验;应设置对照组
(3)蚂蚁是如何通讯(传递信息)的?(或蚂蚁喜食何种食物?或蚂蚁是如何发育的?或蚂蚁的群体是怎样分工的?等写得合理即可)
2.(浙江)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精析: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指甲长长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A、B间的距离应该不断增大。
解答:(1)增大
(2)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提出其中一个问题,或其他有意义的探究问题均得分)
编号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抽气次数
1 操场 17:30 16
2 居民区 9:10 8
3 居民区 13:15 7
4 居民区 17:55 5
5 公园 12:35 7
6 车站 16:45 4
7 酒店 17:50 5
二、迁移实践题
3.(杭州)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城市中不同场所C02含量的高低,他们实验步骤和数据如下:
a.配制测试试剂:
取烧杯一只,加入蒸馏水,滴加酚酞溶液1~3滴,边搅拌,边滴加稀氨水(一种碱溶液),直到溶液变红色,将溶液倒到细口瓶中密封保存。
b.选定测试采样点(选定的测试采样点见右表)。
c.CO2的相对含量的测定:
用50毫升医用注射器吸取上面配制好的溶液10毫升,在一个采样点抽气到50毫升刻度线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人口,用力震荡注射器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地将剩余气体排出。继续上述操作,直到注射器内的溶液红色恰好褪去。在表中记下抽气的次数。
d.同一天,在其它选定的采样点,用相同的方法操作,进行测定,记录下抽气的次数。(三次居民区的采样点是同一地点)
e.处理数据,并以操场空气中C02的含量为标准值进行对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时,注射器中溶液的pH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注射器内的溶 液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物质种类有__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根据以上测试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哪个场所的CO2含量最高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值得研究的新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精析:在测试过程中,是利用碱性溶液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溶液的pH变小,当注射器内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中的氨水正好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物应是盐。在测试时,需要抽较多次气才能使注射器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即与氨水完全反应,说明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而车站只要较少次数就能使注射器中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通过比较发现在相同地点的不同时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不同。
解答:(1)变小盐 (2)车站 (3)相同地点,不同时间,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温州)甲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较强的腐蚀性。小明想知道甲酸是否具有酸性,做了如下探究:
(1)他作出的猜想是“甲酸具有酸性”。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实验设计能够检验这一猜想?请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
(2)若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则甲酸就会像盐酸那样,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_气体。
(3)甲酸(HCOOH)是有机物,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室里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进行反应,该反应中甲酸脱水后会转变成 。
精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如果甲酸具有酸性,则加入紫色石蕊试剂会变红。碳酸钠中由于有碳酸根离子,加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HOOH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H:O,则剩下的只有C0结合,即一氧化碳。
解答:(1)C(2)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三、探究创新题
5.(浙江)在打羽毛球时,同学们发现羽毛的断落会影响羽毛球的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及飞行稳定性等。他们讨论后决定从研究羽毛球自由下落这一简单的运动方式人手,探究羽毛断落情况对羽毛球下落速度的影响。
(1)他们从球场收集到六只羽毛球,如下表:
羽毛球 A B C D E F
品牌 燕子 燕子 燕子 江山燕 江山燕 江山燕
羽毛断落根数 O 2 8 O 4 8
你认为应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三只羽毛球进行对比实验。
(2)甲、乙两同学正确选择三只羽毛球后,分别设计以下方案:
甲同学:让三只羽毛球同时从三楼静止释放,比较落地的先后顺序,重复三次。
乙同学:让三只羽毛球分别从三楼静止释放,测量二只羽毛球落地时的速度。
请你对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方案作出评价:其中操作上简易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同学的方案。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式拍打羽毛球,不同品牌的新羽毛球飞行的情况并不相同,你认为引起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不同品牌的羽毛球的_______________不同。
精析:要探究羽毛断落情况对羽毛球飞行的影响,在选择羽毛球时,除了羽毛断落的根数不同,其他的条件应相同,可选择A、B、C或D、E、F。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甲同学的方案比较简单,需要测量的量少,可行性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测量的量多。因此应选甲同学的方案。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要注意环境的条件,如应选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其他写得合理的也可。不同品牌的羽毛球可能质量、羽毛的质量、羽毛的长短等不同,这些都可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解答:(1)A、B、C(或D、E、F)
(2)甲 在无风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合理答案均可)
(3)重力(合理答案均可)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图甲)。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你对A、B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哪位同学的方案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微生物生长与水分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处理方式如图所示,3个装置都放在25℃的环境中,观察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差异在于有没有滴加水分 B.乙组和丙组的差异在于有没有面包片
C.设置丙组是为了对照,以表明有水分时微生物才能生长
D.比较甲组和乙组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就能推断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
3.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A、B、C),并把它们置于阳光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应比较哪两个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你所知,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之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实践题
4.科学兴趣小组的吴丽同学看到别人用烫开水把一个凹瘪的乒乓球“吹”圆,受此启发,她与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测: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的气体压强与它的温度有关系,其中小组成员孙敏认为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与它的摄氏温度成正比,而吴丽同学认为与摄氏温度的平方成正比。他们为了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
在实验室张老师的指导下,取一牢固的密闭性好又能加热的钢制气罐。通过盖上的特殊孔,在气罐内安置了温度、气压传感器,并与对应的显示仪连接,见上图。对气罐缓慢加热,并记录了如下表的数据。
记录序号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气体压强p(×105 Pa) 1.04 1.08 1.12 1.16 1.20 1.24 1.28 1.32 1.36 1.40
气体温度T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根据数据和图象,得出本实验中的气压(p)与气温(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P=_______________Pa,由此可判定____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甲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尺’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R=5Ω 电压/V 2.0 4.O 6.0 U=6V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 0.4 0.8 1.2
电流/A 1.2 0.6 0.4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那么,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V,此时,应向_______________ (填“右”或“左”)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6V。
(3)若在接R处用Rx进行替换后,电压表和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则Rx=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创新题
6.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1:(ρ铜=8.9×103kg/m3)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1 铜 20 10
2 铜 20 20
3 铜 20 30
表2:(ρ铁=7.8×103kg/m3)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4 铁 20 10
5 铁 20 20
6 铁 20 30
表3:(ρ铜=8.9×103kg/m3)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7 铜 10 10
8 铜 10 20
9 铜 10 3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________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比较分析表1、表2、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1、表2或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i、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小明和小芳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与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8.如图示,在量热器中注入适量的煤油,将电阻值分别为R和2R的两根电阻丝按图a所示接在带有三个接线柱的量热器盖板上。并浸入煤油中,按图b连接好电路,闭合电键,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选择合适的电流对煤油加热,利用温度计测量煤油温度变化的大小,用秒表测量通电时间,表一、表二、表三是一位同学进行实验的数据记录.已知:煤油温度的变化与电阻丝上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表一
次序 电阻 电流/A 通电时间/s 温度变化/℃
1 R 0.20 200 1.2
2 R 0.20 300 1.8
3 R 0.20 400 2.4
表二
次序 电阻 电流/A 通电时间/s 温度变化/℃
4 R 0.20 400 2.4
5 R 0.30 400 5.4
6 R 0.40 400 9.6
表三
次序 电阻 电流/A 通电时间/s 温度变化/℃
7 R 0.20 400 2.4
8 2R 0.20 400 4.8
9 3R 0.20 500 9.0
10 3R 0.20 400 7.2
(1)根据表中数据,可找出电阻丝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规律,例如由表一可知:在电阻和电流一定时通电,电阻放出的热量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请观察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将结论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由表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三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的一般方法看,实验中该同学在第9次测量数据时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生产类试题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湖州)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人江河,由于塑料不分解,最终沉入河底,同样破坏土壤。所以C的做法不可取。
解答:C
二、迁移实践题
2.(绍兴) 绍兴是中国著名的“酒乡”。绍兴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多次获得国际金奖。绍兴黄酒是一门综合性的发酵工程学,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它的酿造过程可以概括为:选料→发酵→压榨→勾兑→澄清→煎酒等步骤。(题中部分数据为方便计算略做处理)
⑴.发酵即淀粉→葡萄糖→酒精的过程,请你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方框内填写化学式:
(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2 +2CO2↑
淀粉 葡萄糖 葡萄糖
⑵.发酵过程必须使发酵室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可采用电加热器的 方法,电路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已知加热用电阻丝的电流值与发酵室中的温度关系如表所示:
电流(A) 1.46 1.50 1.54 1.60 1.69 1.80 2.08
温度(℃) 17 18 19 20 21 22 23
则电阻丝中电流应保持在 安范围。如果电源电压是36伏,电阻丝电阻是10欧,为了控制电路能正常工作,可在图中虚线框内接入 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它的电阻值变化范围应是 欧。
⑶.压榨是把酒液和固体酒精进行简单分离的过程。此过程类似于我们学过的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选填字母)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⑷.勾兑是把不同质量分数的生酒混合达到规定质量分数 的生酒的过程,一般可以按如图方式进行。已知甲管道中生酒的流量为2升/秒(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液体体积),当乙管道流量阀门调至某一位置时,恰好勾兑出符合质量标准的酒精质量分数为18%的生酒,则乙管道的流量为 升/秒。(假设生酒的密度为1克/厘米3)
⑸.只有好水才能酿出好酒,绍兴黄酒如果离开绍兴鉴湖 水,即使原料、制作技术雷同的情况下,也无法生产出色、香、味诸方面可与绍兴黄酒媲美的黄酒,保护好鉴湖水质对保持好酒至关重要。请你提出一条保护好鉴湖水质的建议: 。
精析:这是一个与黄酒的生产有关的综合探究题,涉及知识面较广,但就每一个具体问题而言难度并不大,在遇到这一类试题时的解题关键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解答:(1)2C2H60(或2C2H5OH)
(2)1.50~1.80滑动变阻器l4~10
(3)B
(4)4
(5)符合题意答案均给分。
三、探究创新题
3.(温州)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海洋蕴藏的资源极其丰富,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⑴.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其中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所有生物组成了________,它们大多是人类喜爱的食物。
⑵.巨大的海浪能为人类发电。最近科技人员将一些圆柱体浮标放人海中,这些浮标会随波浪起伏,从而使置于海底的发电机发电。若功率为104千瓦的发电机一天不问断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供应一户消耗电功率为0.5千瓦的家庭使用多少小时?
⑶.海水可为人类提供食盐。海水中盐类物质的平均含量为3.5%,而这盐类物质中70%是食盐。年我国从海水中提炼出0.23亿吨食盐,这至少利用了多少亿吨海水?(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⑷.目前,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去年5月份我省就发生赤潮30次。赤潮是由于海水中___________等元素含量过高,致使水质富营养化,从而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而造成。我们要关爱海洋,因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精析:这是一个与海洋有关的综合探究题,涉及生态、电功率、溶液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1)生物群落(2)4.8×i05 h(3)9.4亿吨(4)氮、磷自动调节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图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热水壶的了解.就电热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从力学、热学、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简答。
示例:
热学问题:烧水时,水壶里的水能不能灌得太满?
答:不能,否则水受热膨胀会溢出,可能会引起漏电。
(1)力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实践题
2.海洋是无价的宝藏,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物质,初看像一块普通的冰,但是当它处于气态时,用火一点就燃烧.人们称之为“可燃冰”。经测定,可燃冰的成分中有甲烷(CH4),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镁盐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若海水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3%,则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镁多少克?
(3)海水中还含有丰富的氯化钠,人们常常借助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 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食盐晶体。七图是氯化钠溶液曲线图,请分析判断图中A点代表氯化钠的______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居民区附近的一条河流(图A)进行溶解氧和藻类的测定,并根据所测结果绘成图B,发现在AB段溶解氧和藻类大量减少。通过凋查了解到在河流A上游附近处有一酿造厂将污水直接排入该河流。请据此回答:

图A 图B
(1)在河流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段后,水中的溶解氧和藻类基本恢复,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此污染问题的处理,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三、探究创新题
4.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宇航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L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全部所需的氧气,则数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若飞船上有三名宇航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_______________kg。(氧气的密度是l.43g/L答案取整数)
(2)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
①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
②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2Na202+2C02=2Na2C03+02
从减轻飞船发射重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优缺点(各写一点)。
方案 优点 缺点
方案①

方案②

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宇航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速度,缩短航行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科学专题二十 科学探究、新增题库答案
第一节 图表类试题
1.D
2.850 119 没有 1000 是 100
3.(1)A
(2)计划生育
4.(1) 50
(2)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5.(1)接3挡为低温挡,在电压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26.4 kΩ
(3)选DJW40N和DJW50N,则两水箱中水的温度升高之比为5:4。
6.我国的家庭用电电压为220 V,而日本同学的电热壶的工作电压是110V。
7.(1)有机物或A
(2)B
(3)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利用效率等。
8.184800 J 175344 J
第二节 探究性试题
1.(1)B
(2)有对照实验
2.C
3.(1)A、B
(2)隔绝空气
(3)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 400T+1.00×105 孙敏和吴丽
5. (1)导体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 导体两端电压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2)大于 右
(3)Rx=U/I=9V/0.3A=30Ω
6.(1)无关
(2)1与4(或2与5,或3与6)
(3)当圆柱体的材料相同时,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圆柱体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7.(1)热水的质量
(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8.(1)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通电电阻上放出的热量跟电流平方成正比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通电电阻放出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实验条件控制不当
第三节 生产类试题
1.(1)为什么壶身与壶嘴口一样高 壶身与壶嘴口构成连通器,壶嘴口低了会导致装水量减少
(2)电热水壶为什么能烧开水 因为通电后电热元件会发热,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温升高
(3)“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是壶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1)16 (2)3g (3)蒸发(或减少或汽化) 不饱弄口
3.(1)酿造厂污水中有消耗溶解氧的微生物
  (2)自动调节能力
(3)开放性答案只要合理即正确,
例如:将酿造厂的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引用江河水冲刷小河等。
4.(1)11838(或11274 kg按氧气体积分数为20%计算)
(2)
方案 优 点 缺 点
方案① 产生同质量的氧气,飞船发射时质量较轻 不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方案② 产生氧气的同时能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产生同质量的氧气时飞船发射质量较重
(3)在飞船内种植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植物 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利用,既能减轻飞船发射时的质量,又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 实验探究【新增题库】
新增题库A
(8分)红枫古道我省某地的自然景观。每到深秋,古道两旁的枫叶会从绿色逐渐变红,小丽发现不同年份枫叶的颜色深浅不同,不同位置枫树的叶子颜色也有较大差异。对此小丽进行了一些研究:
【查阅资料】
①植物色素有叶绿素和花青素,叶绿素(化学式:C55H70MgN4O6)在一定条件可转化为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
②温度越低,植物输送糖分的能力越弱;
③植物细胞液在葡萄糖作用下会呈酸性

(1)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以上资料可推理出( )
A.叶绿素转化成花青素需要低温条件
B.枫叶呈浅粉色时葡萄糖含量比呈红粉色时多
C.深秋,枫叶的主导色素是叶绿素
D.同一棵枫树,树顶枫叶更红
(3)小丽猜测缺水环境会影响枫叶变红,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① 选取红枫古道旁两棵大小长势相近的枫树,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 在秋季枫叶未变色之前,每天给甲浇适量的水,乙不浇水;
③ 每过10天观察枫叶的变色情况并记录。
请分析此方案的不足(写两条)

新增题库B:
每到深秋,天气转寒。括苍古道两旁的枫叶会从绿色逐渐变红,但是有些年份深秋的枫叶仅显浅粉色或红粉色。小军查询资料后发现,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细胞液中花青素的呈色引起的。
针对不同季节枫叶颜色有较大差异,小军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猜测,并做了如下实验:
1.利用化学方法提取花青素后,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花青素液体。
2.将5支试管分别放置在温度为15℃、20℃、25℃、30℃、35℃的恒温水浴中,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5支试管中花青素的颜色变化。
3.小军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验证了其猜想。
【评价】小勇认为小军的实验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该点不足:___________
【拓展】小勇进一步查询资料如下:1.温度越低,植物输送糖分的能力越弱。2.植物细胞液在葡萄糖作用下会呈酸性。3.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如右图所示。于是,他进一步猜测细胞液的酸碱度与葡萄糖浓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一份简要的实验方案。
A答案与评分标准:
(1)287…………………………………………………………(2分答错不给分)
(2)AC………………………………………(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个得1分)
(3)①选取两棵枫树研究对象太少,实验结果不可靠
②变量控制不合理,自然条件下难以控制好缺水环境
③10天观察周期太长
④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末控制相同(如光照情况,地势高低等合理即可 )
………………………………………写出其中两条得4分,写出一条得2分
B参考答案:
(1)花青素呈色情况与温度有关(2分)
(2)不足:深秋天气转寒,步骤二中温度的设置不合理。(2分)
(3)在五支试管中盛有等量的花青素液体(1分)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1分),并放入15℃恒温水浴中(1分),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花青素呈色的情况,从而判断此时液体的酸碱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