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9 07: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标要求】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影响;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分析其失败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树立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一.工作整体思路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苏联病了
“斯大林综合症”
正常状态:
精力充沛
干劲十足
注意力高度集中
热爱极限运动
发病状态:
体力透支
消极怠工
饥寒交迫
恐惧忧虑
PART 01
第一位医生——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1953—1964)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1953—1964)
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根本原因)
2)斯大林的逝世(直接原因)
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开出了什么样的处方?重点医治哪个方面?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1953—1964)




经济
方面
农业
工业
政治
方面
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了批判。
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成果如何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1953—1964)
材料一 1958年之后,赫鲁晓夫……强行合并集体农庄,以提高农庄的公有化水平,减低农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业机器零件价格,重新规定庄员宅旁园地、自留地数目和饲养牲畜的定额,……
——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1953—1964)
评价:
⑴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⑵局限: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结合国情、
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根本)
PART 02
第二位医生——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1964—1982)
二.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64—1982)
背景: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斯大林模式弊端仍然存在。
二.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64—1982)
内容
(一)前期
① 重点:工业
② 内容:推行“新经济体制”
③ 结果:
1)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冲击作用
2)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 超级大国。
(二)后期
① 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改革步伐放慢,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② 结果:苏联陷入困境
二.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64—1982)
材料一:
( 勃列日涅夫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备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
材料二: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
材料三: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勃列日涅夫据此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尽管这一主义其中也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其中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
根据材料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2、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二.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材料:我国史学界一直热衷于对苏联历史的研究,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之间的关系,先后出现了以下两种主要认识
①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成效显著的改革;
②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
——据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整理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的内容,你侧重于哪一种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PART 03
第三位医生——
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三.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背景:
经济全面滑坡,
社会危机四伏。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1987年6月 戈尔巴乔夫
三.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经济措施
(先)
政治措施(重心)
失败原因
1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思想混乱)
2 “民主化”、“公开性”(自由
化思想反对势力崛起)
3 多党制
(动摇苏共的领导地位)
加速战略
改革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苏联解体:(1991·12)
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定:松散邦联
③《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②“八一九事件”: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
俄罗斯
三.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作为苏共掘墓人的叶利钦,1989年3月是以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当选,也就是说,他是在选区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拥护下,击败了苏共的正式候选人,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在他宣布退党后,又以压倒优势的高选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1年的“8·19”事件是苏共挽狂澜于既倒、“避免自己走向灾难深渊的最后尝试”,可惜,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苏共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
三.回天乏力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议一议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PART 04
启 示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1987年6月 戈尔巴乔夫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38)
1.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注重党群关系
5.改革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从苏联的改革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