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考纲要求】
1.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由1到8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逐渐减小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以1—18号元素为例
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电
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
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大
相同
原子
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离子
半径
阳离子逐渐减小
阴离子逐渐减小
r(阴离子)_>_r(阳离子)
逐渐增大
4.归纳
二.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
1.
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性质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的反应情况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NaOH
Mg(OH)2
Al(OH)3
Na、Mg、Al,从左到右,金属性
。
与冷水反应剧烈
强碱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中强碱
与水几乎不反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两性
氢氧化物
依次减弱
2.
硅、磷、硫、氯的性质比较
性质
Si
P
S
C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须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比H2SO4更强的酸
Si、P、S、Cl非金属性
。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依次增强
小结: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从Na
C1
,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
右,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三.
元素周期律
总结: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方法: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1)结构比较法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元素金属性越强;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2)位置比较法
元素周期表
金属性从左向右,
,从上到下,
;
非金属性从左向右,
,从上到下,
。
金属活动性顺序
按
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的顺序,金属性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按
F、O、Cl、Br、I、S
的顺序,非金属性
越少
越多
越少
越多
由强变弱
由弱变强
由强变弱
由弱变强
(3)实验比较法
三反应
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
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例题1.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B
【解析】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B项,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例题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B
【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为Na元素;Z与X(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则Z为Cl元素;因W与X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W与Y同族,则W可能为N(或O)元素、Y可能为P(或S)元素。A项,Na+与N3-(或O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Na+<N3-(或O2-)<Cl-,错误;B项,W与X形成的化合物Na2O、Na2O2(或Na3N)溶于水后的溶液均为NaOH溶液(或NaOH和NH3的混合溶液),呈碱性,正确;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故热稳定性:W>Y,错误;D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ClO4是酸性最强的无机酸,错误。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离子半径也逐渐减小( )
(2)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
(3)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 )
(4)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
(5)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强,还原性越弱( )
(6)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 )
(7)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
答案:(1)×(2)×(3)×(4)×(5)×(6)×(7)√
练习2.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大理石加入稀盐酸中,能产生CO2气体,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C
B.Si与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与H2化合的温度,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C.Na与冷水能发生反应,而Mg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Mg
D.石灰乳能溶于盐酸,Be(OH)2与盐酸和NaOH都能反应,说明Ca的金属性强于Be
A
练习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
都逐渐增大
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强
D
练习4.用“”或“”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
③元素的______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_;
④酸性:______;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HCl。
【答案】强
强
非金属
强
<
<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