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追梦进程中的百姓民生
种类
年度人均值
粮食
572克
油料
13克
肉类
17克
水产品
2.3克
1949年国民经济
年度人均值
一穷二白
温饱、富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根据《1981中国经济年鉴》整理推算)
学生活动
活动要求:
1、根据课前任务,“衣”“食”“住”“行”
“用”五个调查小组分别进行调查汇报,展示并解说具有时代特征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2、其余同学记录完善下列表单。
展:生活变迁
60年代的苦难记忆
50年代的中山装、工装裤和布拉吉
70年代的碎花上衣
改革开放后的品牌、时尚与个性
衣
三年困难时期的代食品运动:
第一类:农作物类:农作物的秸秆、根、叶、壳;(燃料)
第二类:野生植物类:野生植物的秸秆、根、叶、皮、果实等,如榆树叶、树皮、芭蕉芋、野苋菜等;(猪食)
第三类:浮游植物类:小球藻、浮萍等;(猪食)
第四类:合成类:人造肉精、人造肉、叶蛋白等。
食
住
筒子楼
农村
住
公寓
生活小区
别墅
宜宾江安县麻衣新村
住
客机
游轮
地铁
轻轨火车
新公交投入运营
四大件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
“三转一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初
用
通讯工具的变迁
变化类别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举例
特点
举例
特点
衣
食
住
行
用
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调查汇总表
评:时代特点
改革将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食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许多人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用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是高档消费品
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评:时代特点
议:寻根溯源
合作探究
平凡百姓的生活往往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材料一 50年代的民谣: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开始,稍微时髦的发型就被指责为“封资修”、“腐朽”生活方式的表现。
材料三 HOT组合一句 “We are the future”,震撼了青少年,席卷全亚洲。韩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
材料四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菜篮子”产品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悟:展望未来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中国梦。
求学深造梦
┄┄
┄┄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追梦进程中的百姓民生
追梦
圆梦
中国梦
中国力量助圆中国梦想
政治:
国家—独立自主
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
一穷二白
百废待兴
衣:朴素有限—丰富多彩
食:匮乏单调—均衡绿色
住:条件差—明显改善
行:步行等—多样便捷
用:旧四大件—新四大件
改革开放,生产力提高。
国家:政策引领┄┄
人民:努力奋斗┄┄
我们:学习蓄力┄┄
【1】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 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C
当堂达标
【2】从有啥吃啥到吃 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 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B
当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