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0 14: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 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收集的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小结: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出自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5 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字音
       棍 喷 稳 舰 扁
    (2)字形书写
       喷 舰
   6 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船的演变:树干——筏子——独木舟——有了船桨——帆船——把桨装在船尾的大轮上——蒸气机带动轮桨——原子能发动机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
   1 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朗读这段。
   2 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3 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
   1 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 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3 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4 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2 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 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2 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
   3 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4 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5 总结感悟。
    (1)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1 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2 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 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8祖冲之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活中应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祖冲之的故事中懂得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学难点:
  1.本文生字生词较多,要指导学生利用区别比较、随文识记等方法记忆生字词,并在朗读课文中不断巩固。
  2.从祖冲之的故事中懂得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月亮,你注意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吗?它变化的形状像什么?
  2.由月食引出祖冲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祖冲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完成:标出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记生字、词语,根据需要标注拼音,再多读几遍。
  三、随文识字。
  (一)分别请6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重点是:生字词语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师随机出示词语,通过读、评、读,达到巩固正音、识记生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1.第一自然段。
  关于祖冲之,你们还有什么补充?(提醒学生关注课文后面的“信息窗”。)
  2.第二自然段。
  出示:饮酒作诗  弹tán琴唱歌  慌作一团  敲壶hú
  正月的“正”读什么音,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第三自然段。
  出示:翻来覆去 翻阅yuè 资zī料 分析 验证zhènɡ 研究  准确què推算
  4.第四自然段。
  出示:徐州zhōu 解释 坦然 听凭pínɡ 处置zhì
  5.第五自然段。
  出示:皓月当空  灯火辉煌  宾客  满堂  胡说八道
  (二)出示无拼音字卡,巩固识字。
  弹、壶、阅、资、证、确、州、凭、置
  1.打乱顺序出示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选一个字组多个词;
  3.用带有生字的词语说话。
  4.连线练习:
  壶  凭  置  弹

  zhì  tán  pínɡ  hú

  证  阅  资  确  州

  zhōu  yuè  zī  zhènɡ  què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弹、食、敲、壶、料、证、准、确。
  2.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弹:形声字,形旁“弓”表示弹琴、弹棉花时像拉弓射箭一样有一松一紧的过程;声旁“单”与“弹”韵母相同。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敲:形声字,形旁“攴”表示手的动作;“高”与“敲”韵母相同。壶:上中下结构,上面的“士”不要写成了“土”;中间的秃宝盖托住上面的“士”字,盖住下面的“业”字。料:“妈妈把一斗米掺在饲料中喂小鸡吃。”证:形声字,形旁“讠”表示用语言证明;声旁“正”与“证”读音相同。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准:左中右结构,中间和右边部分要写得紧凑。注意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确: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每个字练写2遍。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在写字本上完成写字练习。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游戏识字: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发卡片,得到卡片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并组词。
  2.读拼音写词语:
  (    )zhènɡ mínɡ (    )zhǔn què (    )shènɡ xià (    )qiāo hú
  3.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重点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对于月食现象,祖冲之和他的朋友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你能把课文中相关句子找出来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边体会。
  3.全班交流:
  突然,月食开始了。人们慌作一团,有的敲盆,有的敲壶,乱喊着:“快救月亮,天狗吃月亮了!”
  祖冲之说:“别吵了,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发生月食了。”
  什么是“喊”,怎样喊的?用“喊”的语气读:“快救月亮,天狗吃月亮了!”他们为什么要“喊”?(再读句子,体会由于迷信带来的恐慌。)
  从哪看出“乱”?——人们慌作一团,有的敲盆,有的敲壶。想象:还有的会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人们为什么这样慌乱?(认为不吉利——迷信。)
  读祖冲之说的话,评一评他的语气、态度是什么样的。(肯定、沉着。)
  这一年七月十五日……听凭大人处置。
  A.指导分角色朗读、评价。
  刘延孙生气、拍桌子的语气、动作,说明他迷信思想重;而祖冲之“坦然”面对、“听凭处置”,说明他坚信自己的推算,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B.祖冲之为什么对自己的推算深信不疑?读第三自然段。
  “翻来覆去”是什么意思?祖冲之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原因是——生接读:怎样才能知道月食发生的时间呢?
  翻阅资料,进行分析,大量的研究和验证……说明了什么?
  祖冲之对科学研究有着严谨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因为他是经过反复地分析、研究和验证才得出结果,所以他的语气是()的,态度是()的。
  C.再读祖冲之说的话,对比体会他的胸有成竹与刘延孙的气急败坏。
  朗读比较:祖冲之坦然地回答说:“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祖冲之回答说:“如果不发生月食,请大人处置!”
  突然,圆月被云彩挡住了……你比神仙还能吗?
  A.读刘延孙说的话。这时,他的语气怎样?为什么?
  B.“胡说八道”什么意思?那个客人为什么说祖冲之胡说八道?(认为话不吉利,破坏了大家的情绪。)出示:皓月当空、灯火辉煌、宾客满堂、非常热闹。读客人说的话,读出讥笑的语气。
  C.想想祖冲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D.正在人们讥笑祖冲之时,月亮发生了什么变化?(读最后一段。)指名做“呆”的动作,说说众人为什么全呆了。这时,他们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E.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客人,你想知道月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出示查找到的有关月食的资料。请几位同学分别做太阳、月亮、地球演示月食的成因。
  三、总结。
  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19 看门人的魔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2 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难点、关键:
   1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
   2 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
   3 理清文章段落,学习课文本、1、2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学习19课:看门人的魔镜。(认识多音字:看。)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教师导读:那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大家自读课文。
   2 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正确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想想问问。
   3 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4 分段指名读课文。
   5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
   1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弄清题意。
    (1)“看门人”指的是谁?
    (2)“魔镜”指的又是什么?
   3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成了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因此闻名欧洲。)
   4 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介安东尼第一个看到了微生物。
    (2)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制作成了显微镜。
    (3)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东尼用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闻名欧洲。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安东尼。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3 小结,引导感知安东尼身份的平凡与看见微生物的伟大。
   4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 全班齐读。
   3 说说: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安东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1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自然段。
   2 思考:
    (1)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2)安东尼是怎样制作显微镜的?
   3 交流。
    (1)安东尼的爱好是磨制镜片。
    (2)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很快学会了用玻璃磨制镜片这门手艺,他心灵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点点的镜片,把镜片镶在铜片或银片里,并为此做了个架子,装上两个平行的镜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显微镜了。
   4 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手巧、勤奋向进)
   5 有感情的读3——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体会显微镜给安东尼带来的影响。
   1 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认真默读课文6——12自然段。
    (2)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交流。
    (1)了解显微镜下的发现,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A 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B 指名读7、10、1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认真、执著。)
      C 安东尼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成为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学生读6自然段。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D 抓关键句,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他喜欢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几个月,仔细看上几十次、几百次。”
    (2)感悟显微镜下的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
      指名说说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齐读课文第8、9、12自然段。
      理解“各国科学家更是从心底感激他,感谢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句中的“他”指谁?为什么说“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有感情的读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刻感悟。
   1 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2 说说:从安东尼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执著、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3 谈谈;读了课文,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 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玻璃制作显微镜
 19看门人的魔镜              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0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3.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在朗读中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
  2.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确实非常壮观,那么,在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领略那儿奇异的景色!
  板书课题:海底世界。齐读课题。
  3.猜一猜:海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录像,学生边看边听课文朗读录音。
  2.现在,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美丽、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自由地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美丽、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一边读一边画出来,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4.学生交流,老师不从内容上进行分析,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
  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老师随机板书:
  波涛tāo澎湃 窃窃私sī语 警jǐnɡ报 乌贼zéi 免miǎn费 丰富fù
  多音字:“海参”的“参”(shēn)。用另一个读音组词。强调字音: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学生感到难读的句子,指导读通顺。认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单细胞海藻。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字卡:涛、蜜、贼、突、富、铁。
  2.指名读,组词。
  3.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比较:蜜——密,富——福,铁——失。形声字:警。顺口溜:突——小狗突然从洞穴中跑出来。
  4.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观察比较,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书写、评价,指导、再写。
  四、练习。
  1.继续完成写字本上的写字练习。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海底世界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奇世界。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和更深的感受。下面,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你觉得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评价、感悟。)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顺序。
  奇异、有趣:
  (一)声音奇。
  1.“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景象。观赏后说说“波涛澎湃”和“宁静”的意思。这一动一静,反映了海底与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奇异。“依然”是什么意思?老师去掉“依然”读句子,学生比较。为什么海面和海底有这么大的差异?出示:最大的海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动作表示“窃窃私语”,动物在宁静的海底发出各种细微的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
  课件展示海底动物的各种声音,听一听,读一读,学一学。“有的像蜜蜂一样——”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指名读、评价指导,再轻声读,体会“窃窃私语”。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声音?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仅种类多,而且——接读: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
  再读,指导背诵。
  (二)活动奇。
  “海里的动物……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进有退,有动有静。)你对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呢,读一读,再加上动作演一演。看插图,根据课文内容找到相应的动物,加上你的想象,再读体会。
  边读边评价,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想象海参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只能靠伸缩慢慢爬行;抓住“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体会梭子鱼前进速度之快;乌贼和章鱼与众不同,是向后退;贝类“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最精明,省力气。
  再读,试背。
  (三)植物奇。
  “植物多种多样……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物产丰富:
  (1)海底动物、植物种类很丰富。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
  补充阅读:
  海底大量的石油和镍、锶、钴等稀有金属矿藏;还有,从深海细菌、矿物和鱼类中能提炼出对付人类疾病的新药物。使科学家们倍感惊奇的是在一些深海热流孔附近竟繁殖着大量海底微生物,以及长达两三尺的蚯蚓、餐盘大小的蛤蛎和一种奇异的红皮肤蓝眼睛的鱼类。

  三、品读欣赏,课堂小结。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读课文。
  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生:海面上……
  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不是的……
  师:海里的动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他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生:海参……
  师: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多种多样。
  生:最大的……
  师:海底蕴藏着……
  生:丰富的……
  师:海底真是个……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我来到了海底世界”为题说几句话。
  3.补充:这里有一首小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
  陆地有山,海底也有山。海底的山也像陆地一样连成片。
  海底山上也长树,一簇一簇的叶珊瑚;海底山上也长草,海草随着水流摇哇摇。
  海底树上有鸟儿,五颜六色飞不高。海底鸟儿不生蛋,可它们也在珊瑚树上做鸟巢。
  海底还有海狮、海马和海豹,可它们从来不打架,大家相处很友好。
  海底有山,海底也有城市。海底的城市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诗。

  4.现在,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吗?
  四、拓展延伸。
  1.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来等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2.推荐关于海底的网站。
24.海底世界
         声音:各种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比较多音字的音和义,积累多音字。
  2.四字词语和气象谚语的积累。
  3.指导写好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
  4.阅读短文,感受鼠狐猴的可爱。
  5.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进行说话和习作练习。
  6.学写毛笔字,学习“捺画”。
教学重点:
  1.指导写字,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2.阅读短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鼠狐猴的可爱;
  3.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进行说话和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
  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为说话和写作练习做准备。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天气的谚语。
  2.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3.习作前期,指导学生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为说话和写作练习做准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了解了船的发展,认识了月食现象,知道了显微镜的由来,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乐园五,继续感受语文知识的乐趣。
  二、有趣的汉字。
  1.投影出示学习内容,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字相同,音不同,是多音字。)
  2.指名读,比一比多音字的两个读音有什么不同、意思有什么不同。
  3.齐读。
  4.再分别用这个字的两个读音组词,如:行——不行,一行。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多音字吗?
  如:笼、露、调、参、看(分别用两个不同的读音组词)。
  三、词语超市。
  1.自由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指名读,提出不认识的字,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3.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千(  )百(  )  千(  )万(  )
  4.理解词义。“千、百、万”表示什么意思?(多)那么本题中的词语呢?千变万化:变化很多很大。千言万语:很多的话。
  5.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例: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军万马,千年万载。
  6.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7.拓展:说一句或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写出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四、写字板。
  1.出示卡片,读一读。
  2.按部首归类。左右结构:喷、泳、涛、洲。上下结构:突、富。
  3.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写一写。
  5.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气象谚语。
  1.出示谚语,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读正确。
  3.试着说说意思。
  4.通过读,你发现这些句子都与什么有关?板书:气象谚语。解释什么是气象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词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气象道理。)
  5.你还知道哪些与气象有关的谚语?学生说。(检查查找资料情况。)老师补充谚语,学生齐读:久雨闻雷声,不久定天晴。大雪兆丰年。雪落有晴天。露水起晴天。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二、阅读欣赏。
  1.听短文录音。
  2.你觉得鼠狐猴是怎样一种小动物?活泼、可爱、顽皮……
  3.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可爱?自由读短文,在文中画记。
  4.学生汇报。长得可爱,样子像老鼠,尾巴像狐狸,头和手像猴子;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小得可爱。
  5.再读这几句话,体会鼠狐猴的可爱。
  6.投影出示词语,读一读。
  折zhē腾  逮dǎi住  大拇mǔ指  饲sì养
  强调:杂(zá)食动物尽(jǐn)管
  积累:小巧玲珑、满头大汗、无可奈何、无精打采。
  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7.根据短文的描述画出鼠狐猴。

             第三课时
  一、教学准备(根据需要于一周或一月前进行)。
  1.板书:身边的科学。
  2.讨论:你发现哪些身边的科学,怎么发现的?(学生说得可能比较散,科学性不一定强,老师降低要求,将有争议的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找资料等办法来解决。)
  3.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板书:
  身边的科学现象 发现过程及探究原因的方法
  蚂蚁搬家 观察、查找资料
  电灯跳闸 观察、实验、查找资料
  金鱼、兔子吃多了容易死 观察、实验、查找资料
  萤火虫的秘密 观察、查找资料
  …………
  4.指导查找资料的方法:上图书馆、上网,询问老师、家长、同学。
  在指导下进行实践(种大蒜)。做实验……
  5.建议观看《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等动画片及《十万个为什么》等少儿书籍,寻找现象、探究原因。
  6.分组(注意搭配)。
  7.指导如何记录结果。
  二、语文生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导入,蓝猫:科学世界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科学世界”。
  板书:身边的科学
  2.演示激趣: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瓶中,盖上盖子,火柴熄灭了。是什么原因让火柴熄灭了呢?可独立思考,也可与同桌一起讨论。交流原因,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看课外书、问老师、问父母、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与同学讨论等。)
  (二)展示发现,探讨原因。
  1.课件出示,蓝猫:看来,同学们在这一个月里,通过实践学到了不少知识,那就把你们的发现展示出来,考考大家吧!
  2.分组展示科学现象实例,老师板书。
  3.组织交流、讨论:同桌自由讨论;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提供组点评、小结,介绍发现现象的过程,探究原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本组的收获等。(可以展示有关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其他组质疑,提供组解疑,不能解决的问题待查。
  (三)提供现象,鼓励讨论。
  课件展示:同学们真棒!不但发现许多身边的科学现象,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原因,今天,我也带来几个题目,大家讨论讨论吧!
  1.苍蝇拍上有孔的秘密。
  2.蚂蚁觅食的秘密。
  3.含羞草含羞的原因。
  4.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
  学生自由讨论,有问题的提出来。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小结。
  (四)蓝猫小结,课外延伸。
  科学世界奇妙无穷,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从身边开始,做个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小博士,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播放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歌。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五)作业。
  收集资料办好一期板报。
             第四课时
  一、明确写作内容、要求。
  1.自己阅读教材语文生活中“习作”内容,说说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2.学生发言,老师概括板书。内容:发现科学现象、探究科学原因。要求: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题目自拟,可附图片。
  二、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及时展示。
  三、老师面批指导部分作文,发现普遍性问题,一起解决。
  学生自批、互批作文。
  四、誊写作文。
  要求: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捺画的形态特点;
  2.掌握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能区别斜捺和平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能按照斜捺和平捺的书写方法写好三个例字。
教学重点:
  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教学难点:
  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和三个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范字挂图、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习用具。
  2.做好写字前的准备。
  二、复习旧知。
  撇的形态特点和运笔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三、学习新知。
  1.导入板书:捺。
  2.出示画有刀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刀的特点;再出示挂图上的捺画,对比刀和捺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观察捺画的形态特点,然后老师总结特点;学生读口诀。捺画的形态特点:捺画像把刀,身宽两头小。
  3.分析斜捺和平捺的不同之处。
  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头部斜而尖,身斜右下,上细下粗,上边直带弯,下边成大角,尾平斜尖。起笔紧靠在左上格中部,斜向右下格中部收笔。平捺:头部横平短,身平斜右下,尾部向右平伸。起笔左米格中部横中线上边,平斜到右下格横中线下边。
  4.学习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步骤,练习书写斜捺和平捺。老师巡堂辅导检查。斜捺的运笔步骤:(1)顺:顺锋起笔,头部尖,行笔稍轻而自然;(2)斜:向右下斜按;(3)按:边行笔边按,到转笔处接到适当宽度稍停;(4)拉:提笔时边提边拉到离开纸面后,捺尾出尖。平捺的运笔步骤:(1)折锋起笔;(2)转锋右横,使头部成短横状;(3)向右斜下按;(4)同长捺的(3)(4)步。
  5.组织学生观察三个例字的组合规律。(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人:由一斜撇和一斜捺组成,斜撇起笔在上米格竖中线中部;向左下直斜,捺起撇画的头部,斜向右下捺出。撇尾和捺尾同高。
  大:由长横、弯撇和斜捺组成。横起笔与左米格横中线中部,稍向上倾斜,在右半格横中线中部稍上面收笔。弯撇紧靠竖中线向下行笔,经过交点向左下斜弯提笔出锋。捺在横和撇的相交处下面一点起笔斜向右下捺出,撇尾和捺尾平齐。
  还: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走之儿的捺要长,以托住上部。被包部件“不”略偏向右,其斜撇要稍短些,起于横中,垂露竖起于撇的中上部,紧靠竖中线,点写在横中线上。走之儿的点与“不”的横同高,第二笔横折折撇起笔紧靠横中线,第三笔平捺起笔出头,要写长,右边过被包围部分再提笔出尖。
  6.组织学生完成三个例字的书写练习,开展“书法竞赛”活动,评出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